1987年称派潭社区居委会。 2002年改称派潭社区居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 |
2021年设立桃源里社区居民委员会并沿用至今。 |
双头村委会在解放初期为派北乡十三村。 土改时结束划分小乡并入汉湖小乡,1956年合作化为先联农业高级社。 1958年公社化合并到汉湖大队。 1966年与汉湖大队分队,成立双头大队。 1983年11月,撤销人民公社,恢复双头乡。 1987年1月,撤区改镇,撤乡改村,称双头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 |
在解放初期为派北乡第十一、十二、十四村。 1952年土改时由村并成小乡,因乡府设在汉湖村得名汉湖小乡。 1955年办汉湖初级社。 1957年办高级社改为新联社。 1958年公社化成立大队,称汉湖大队。 1983年11月,撤销人民公社,恢复汉湖乡。 1987年1月,撤区改镇,撤乡改村,称汉湖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 |
解放初期为派东二乡。 1956年合作化时分为农共、万丰、团结三个高级社。 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称派潭大队。 1961年体制下放,拆分为派潭、石龙头、马村三个大队;1963年又合并为派潭大队。 1983年11月,撤销人民公社,恢复派潭乡。 1987年1月,撤区改镇,撤乡改村,称派潭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 |
在解放初期为派东乡一村。 1952年土改时划分为小乡并入大埔小乡。 1956年农业合作化成立丰丰高级社。 1958年公社化成立高村大队。 1983年11月,撤销人民公社,恢复高村乡。 1987年1月,撤区改镇,撤乡改村,称高村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 |
清朝邓姓、张姓、杨姓三户人家迁到现址定居。 解放初期为派东乡三村。 1952年土改时划分为围园小乡。 1956年合作化时与莲塘迳合并为万群高级社。 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与莲塘迳拆分成立围园大队。 1963年与莲塘迳高村、腊田埔合并为高村大队。 1970年冬与高村大队分开,与连塘迳合并为围园大队。 1983年11月,撤销人民公社,恢复围园乡。 1987年1月,撤区改镇,撤乡改村,称围园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 |
1955年为车洞第三、第四、第五三个初级社;1957年合并为新丰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成立大队时称三眼塘大队;1961年冬体制下放,拆分为新留、甘尾、三眼塘、潮山、打古岭、刘家6个大队,1963年又并为一个大队,因大队驻刘家村,故名刘家大队;1983年11月,撤销人民公社,恢复刘家乡。 1987年1月,撤区改镇,撤乡改村,称刘家村委会,名称沿用至今。 |
解放初期为派东乡四村。 1956年合作化时为锋锋高级社。 1958年公社化成立大队,因驻地大埔村而称大埔大队。 1983年11月,撤销人民公社,改称大埔乡。 1987年1月,撤区改镇,撤乡改村,称大埔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 |
解放初期为派东乡四村。 1956年合作化时为锋锋高级社。 1958年公社化成立大队,因驻地大埔村而称大埔大队。 1983年11月,撤销人民公社,改称大埔乡。 1987年1月,撤区改镇,撤乡改村,称大埔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 |
清光绪年间(1871-1908)由赖氏开居,取村名为赖屋,后赖氏卖屋,买主改村名为利迳。 解放初期为派南乡二村。 1952年土改后划分为约场小乡。 1956年合作化时为峯丰高级社。 1958年公社化成立利迳大队。 1983年11月,撤销人民公社,恢复乡。 1987年1月,撤区改镇,撤乡改村,称利迳村委会,名称沿用至今。 |
解放初期为派东乡十二村。 土改划分小乡时为黄洞小乡。 1956年合作化成立五联高级社。 1958年公社化成立大队,因驻地黄洞村,故名黄洞大队。 1983年11月,撤销人民公社,恢复黄洞乡。 1987年1月,撤区改镇,撤乡改村,称黄洞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 |
解放初期为派东乡十一村。 1952年土改划分小乡时属并入黄洞小乡。 1956年合作化时,按照当地生产项目多的特点称万能高级社。 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万能成立大队。 1983年11月,撤销人民公社,恢复万能乡。 1987年1月,撤区改镇,撤乡改村,称万能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 |
解放初期为水口冚乡,后并入湴汾小乡。 1955年合作化时分第三、六、九、十二等四个初级社。 1956年成立民丰高级社。 1958年公社化成立大队,命为水口冚大队。 1983年11月,撤销人民公社,恢复水口冚乡。 1987年1月,撤区改镇,撤乡改村,称水口冚村委会,名称沿用至今。 |
解放初期为派东乡十四村。 1952年土改分设小乡时并入黄洞小乡。 1956年合作化成立勤丰高级社。 1958年公社化并入鹅兜大队。 1963年体制下放,与鹅兜大队拆分,成立湾吓大队。 1983年11月,撤销人民公社,恢复湾吓乡。 1987年1月,撤区改镇,撤乡改村,称湾吓村委会,名称沿用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