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蓬安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蓬安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明正德(1518),设舟子口市。

清道光三年(1823),改为周口镇。

光绪二十年(1894),更名州口。

1913年,设周口乡。

1933年10月,红军在此设周口区苏维埃、周子镇、周口乡苏维埃政权。

1942年,分设周口乡、清溪乡。

1952年10月,建立城关镇,城郊设周口乡和清溪乡。

1957年起,为蓬安县城驻地。

1958年10月,保留城关镇,合并周口乡、清溪乡成立红旗公社。

1961年,分设清溪公社、红旗公社。

1981年8月,城关镇更名为周口镇。

2002年10月,将周口镇管辖的9个社区居委会及城郊7个村划出,成立相如街道办事处,为县委、县人民政府派出机构,周口镇单设。

2006年6月,合并相如街道办事处、红旗乡、白玉乡、清溪乡建立相如镇,镇人民政府驻红旗路77号。

2019年10月,撤销相如镇设相如、周口两个街道办事处,将原相如镇所辖37个村(居)划归新设立的相如街道办事处;将原相如镇所辖23个村(居)划归新设立的周口街道办事处。

1823年,设周口场(今周口街道、相如街道)。

1913年,建周口乡。

1933年,中国工农红军建清溪乡(今相如街道)、柏杨乡(今相如街道)等乡苏维埃政府。

1942年,改周子上、下乡为清溪乡(今相如街道)。

1949年12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周口,设立周口乡解放委员会。

1950年5月,建立周口乡人民政府。

1952年民主建政,将周口分设为城关镇和周口乡。

1957年12月,蓬安县人民政府和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迁城关镇。

1958年9月,周口乡与清溪乡(今相如街道)合并成立红旗公社,城关镇单列。

1980年7月,城关镇更名为周口镇,柏杨公社更名为白玉公社。

1992年9月,撤乡并镇,红旗乡、清溪乡、白玉乡3个乡撤并入周口镇。

1994年8月,完善乡镇建制,白玉乡从周口镇划出,恢复白玉乡行政建制。

2002年10月,周口镇所辖9个居委会和7个村划出,组建相如街道办事处,为县委、县人民政府派出机构。

2006年6月,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周口镇、相如街道办事处、白玉乡合并组建相如镇。

2019年10月,蓬安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撤销相如镇,设相如街道办事处、周口街道办事处2个街道办事处,新设立的相如街道办事处,辖原相如镇所属50个村(居)委会中划分出的37个村(居)委会,其中社区9个、行政村28个。

2019年10月2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南充市调整高坪区等7县(市、区)部分乡镇(街道)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19〕7号):撤销相如镇,设立相如街道和周口街道,以原相如镇回龙沟社区、真武山社区、城南桥社区、相如山社区、凤凰山社区、铧厂社区、团包岭社区、土祖庙社区、火车站社区,以及凤仙寨村、龙岗寨村、木耳坝村、玉龙山村、海林沟村、三星桥村、板桥院村、黄金沟村、天灯垭村、古楼沟村、清水铺村、陡滩桥村、大星寨村、龙滩桥村、黎家店村、罐子坝村、固州寨村、杨家桥村、塔子山村、檬子垭村、油坊沟村、雁坪坝村、龙王山村、团结村、藤茨沟村、帽合沟村、团包岭村、回龙沟村所属行政区域为相如街道的行政区域,相如街道办事处驻建设南路236号。

周朝时,属巴国地。

秦朝时,属巴郡阆中县。

汉朝时,属安汉县。

南朝梁时,属相如县、梓潼郡。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属相如县、蓬州。

明朝时,属一乡。

民国2年,州改县后,改名城厢镇。

民国29年,城厢镇改名城中镇。

1950年,建城中乡人民政府。

1952年,分设城中镇和城中乡。

1953年,分别改为陵江镇、锦屏乡。

1958年,陵江镇、锦屏乡与两路乡合并成立灯塔人民公社。

1959年,改为锦屏公社。

1967年,锦屏公社改为东方红公社。

1980年,恢复锦屏公社。

1983年,撤锦屏公社建锦屏乡。

1986年9月,撤锦屏乡建锦屏镇。

周朝时,属巴国地。

秦朝时,属巴郡阆中县。

汉朝时,属安汉县。

南朝梁时,属相如县。

清道光三年(1823年),设西乡盘龙场团。

民国二年(1913年),设盘龙乡。

1958年10月,与中兴、群乐2乡合并为红日公社。

1959年,析置盘龙公社。

1967年,更名前卫公社。

1969年,更名盘龙公社。

1981年6月,更名巨龙公社。

1983年8月,公社改为乡。

1986年9月,由巨龙乡改为巨龙镇。

2019年10月29日,撤销高庙乡、龙云镇、群乐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巨龙镇管辖。

周朝时,属巴国地。

秦朝时,属巴郡阆中县。

汉朝时,属安汉县。

南朝梁时,属相如县。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设西乡正源场团。

民国二年(1913年),设正源乡。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分为南充正源乡及蓬安正源乡。

1950年3月,设正源乡。

1952年,划归蓬安县。

1953年,分为正源乡和望江镇。

1956年,望江镇并入正源乡。

1958年10月,正源乡与中坝乡合并为冲锋公社。

1959年,冲锋公社更名正源公社。

1967年,正源公社更名冲锋公社。

1983年8月,冲锋公社改为正源乡。

1986年9月,由正源乡改为正源镇。

周朝时,属巴国地。

秦朝时,属巴郡阆中县。

汉朝初,属安汉县。

南朝梁时,属相如县。

明朝建立后,相继属蓬州、蓬安县。

民国二年(1913年),设金溪乡。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金溪乡与万和乡合并为金和乡。

1950年3月,金和乡更名金溪乡。

1958年10月,金溪乡与西阳乡合并为五星公社。

1961年8月,五星公社析置金溪公社。

1967年10月,金溪公社更名向阳公社。

1969年10月,向阳公社更名金溪公社。

1983年10月,由金溪公社改为金溪乡。

1986年9月,由金溪乡改为金溪镇。

周朝时,属巴国地。

秦朝时,属巴郡阆中县。

汉朝时,属安汉县。

南朝梁时,属相如县。

清道光三年(1823年),设北乡徐家场团。

民国二年(1913年),设徐家乡。

民国十四年(1925年),更名平安乡。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设徐家区及乡苏维埃。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设平安乡。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更名徐家乡。

1958年10月,徐家乡与黄坪乡合并为上游公社。

1961年3月,上游公社析置徐家公社。

1967年,徐家公社更名红胜公社。

1969年,红胜公社更名忠东公社。

1980年,忠东公社更名徐家公社。

1983年10月,由徐家公社改为徐家乡。

1986年9月,由徐家乡改为徐家镇。

2019年10月29日,撤销茶亭乡和诸家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徐家镇管辖。

秦朝时,属巴郡阆中县。

汉朝时,属安汉县。

南朝梁时,属相如县。

清道光三年(1823年),设南乡河舒寺团。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更名河舒场团。

1913年,建政河舒乡。

1933年,红军在河舒建乡苏维埃政府。

1940年,河舒设乡。

1950年,建立河舒乡人民政府。

1958年,河舒乡改名红光公社。

1959年,恢复河舒公社名称。

1967年,河舒公社改名红樱公社。

1969年,成立河舒公社革命委员会。

1983年,改名河舒乡人民政府。

1986年9月,撤河舒乡,建河舒镇。

1992年9月,柳滩乡2个村(小板桥、文星村)并入河舒镇。

2019年10月29日,撤销柳滩乡和开元乡,划归河舒镇管辖。

周朝时,属巴国地。

秦朝时,属巴郡阆中县。

汉初,属安汉县。

南朝梁时,属相如县。

清道光三年(1823年),设南乡利溪场团。

民国2年(1913),设利溪乡。

1950年5月,设利溪乡人民政府。

1958年,利溪、马回、三坝合并建立卫星人民公社。

1961年,建立利溪人民公社。

1967年,将利溪公社改为卫星公社。

1969年,成立利溪公社革命委员会。

1983年,撤社建乡。

1986年,撤利溪乡建利溪镇。

1992年9月,三坝乡整体并入利溪镇管辖。

1994年4月,原三坝乡析出,恢复原建制。

2019年10月29日,撤销三坝乡,划归利溪镇管辖。

周朝时,属巴国地。

秦朝时,属巴郡阆中县。

汉初,属安汉县。

南朝梁时,属相如县。

明朝建立后,相继属蓬州、蓬安。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设南乡会龙场团。

民国二年(1913年),设会龙乡。

1950年7月,迁驻祖师庙。

1958年10月,会龙乡与新民乡合并为先锋公社。

1961年3月,先锋公社更名会龙公社。

1967年,会龙公社更名先锋公社。

1969年,先锋公社更名会龙公社。

1981年8月,会龙公社更名龙蚕公社。

1983年6月,由龙蚕公社改为龙蚕乡。

1986年9月,由龙蚕乡改为龙蚕镇。

1992年9月,新园乡并入龙蚕镇。

1994年7月,新园乡析出。

周朝时,属巴国地。

秦朝时,属巴郡阆中县。

汉初,属安汉县。

南朝梁时,属相如县。

明朝建立后,相继属蓬州、蓬安县。

清道光三年(1823年),设东乡杨家场团。

民国二年(1913年),设杨家乡。

1950年5月,设杨家乡;同时在其南面设华家乡,东面设茨藤乡;同年11月,华家乡并入杨家乡。

1956年,茨藤乡并入杨家乡。

1958年10月,杨家乡与柳滩乡合并为奔腾公社。

1959年,柳滩乡析出。

1961年,杨家乡更名杨家公社。

1969年,杨家公社更名向阳公社。

1980年8月,向阳公社更名杨家公社。

1983年6月,由杨家公社改为杨家镇。

1992年9月,柳滩乡并入杨家大镇。

1997年4月,柳滩乡析出。

周朝时,属巴国地。

秦朝时,属巴郡阆中县。

汉初,属安汉县。

南朝梁时,属相如县。

明朝时,属蓬州、蓬安县。

清时期(1823年),设东乡罗家场团。

民国二年(1913年),设罗家乡。

1950年5月,设罗家乡。

1958年10月,改为飞跃公社,1959年,飞跃公社更名罗家公社。

1967年,罗家公社更名洪湖公社。

1969年,洪湖公社更名红卫公社。

1980年,红卫公社复名罗家公社。

1983年6月,由罗家公社改为罗家乡。

1986年9月,由罗家乡改为罗家镇。

1992年8月,南燕乡(双石桥、麻园坝两村除外)、中华乡并入罗家镇。

1994年7月、1997年4月,南燕乡、中华乡相继析出。

2006年6月,中华乡并入罗家镇。

2019年10月29日,撤销南燕乡和凤石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罗家镇管辖。

周朝时,属巴国地。

秦朝时,属巴郡阆中县。

汉初,属安汉县。

南朝梁时,属相如县。

明朝建立后,相继属蓬州、蓬安县。

清道光三年(1823),设福德场,为东乡下属12团之一。

清光绪二十年(1894),福德场仍属东乡9团之一。

民国2年(1913),设福德乡。

1950年,福德乡人民政府成立,属蓬安县第6区(罗家)管辖。

1955年,属南燕区。

1958年,福德乡改名东风公社。

1959年,改名福德公社,属罗家区。

1969年,成立福德公社革命委员会。

1983年,改为福德乡。

1992年,新河乡并入,建立福德镇。

1994年,新河乡划出,福德镇辖原乡境域。

2019年10月,新河乡再次并入福德镇,镇域面积66.1平方千米、30386人,村社调整后设9个村,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2019年10月29日,撤销新河乡,划归福德镇管辖。

周朝时,属巴国地。

秦朝时,属巴郡阆中县。

汉初,属安汉县。

南朝梁时,属相如县。

明朝建立后,相继属蓬州、蓬安县。

清道光三年(1823年),设东乡银山寺团。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更名银汉场团。

民国二年(1913年),设银汉乡。

1953年,吕广乡析出。

1956年,吕广乡并入银汉乡。

1958年10月,银汉乡改为劳动公社。

1959年,更名银汉公社。

1967年,银汉公社更名新华公社。

1969年,新华公社更名银汉公社。

1983年6月,由银汉公社改为银汉乡。

1992年8月,由银汉乡改为银汉镇。

周朝时,属巴国地。

秦朝时,属巴郡阆中县。

汉初,属安汉县。

南朝梁时,属相如县。

明朝建立后,相继属蓬州、蓬安县。

清道光三年(1823年),设南乡兴隆场团。

民国二年(1913年),设兴隆乡。

1950年11月,黄毛乡并入兴隆乡。

1956年,和平乡并入兴隆乡。

1958年10月,兴隆乡与大成乡合并为英雄公社。

1961年,英雄公社更名兴隆公社。

1967年,兴隆公社更名英雄公社。

1969年10月,英雄公社更名东方红公社。

1980年8月,东方红公社更名兴隆公社。

1981年8月,兴隆公社更名兴旺公社。

1983年6月,由兴旺公社改为兴旺乡。

1986年9月,由兴旺乡改为兴旺镇。

2019年10月,撤销海田乡、天成乡、济渡乡,划归兴旺镇管辖,兴旺镇人民政府驻兴府街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