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平塘县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2]

平塘县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2]

鼠场乡位于县城南部,北与通州镇,东与西凉乡,西与克度镇为邻,南与罗甸县接壤。全乡辖8个行政村,106个村民小组,有152个自然村寨,3451户。乡政府所在地明同村距县城约85公里,有公路与册三公路交汇,往南有公路14公里到罗甸县坪岩乡,可直通罗甸县城,全乡8个村用上了自来水,8个村通了公路,4个村通了电话,8个村通了邮件。

2002年全乡共有人口1.36万人,平均每平方公里92人,比全县平均数少15人,总人口中:农业人口1.35万人,占99%,少数民族1561有,占12%,有布依族、苗族等3个少数民族;苗族人口1360余人,占总人口的10%。

该乡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产品有稻谷、玉米、小麦、高梁、油菜、烤烟、葵花籽、辣椒、蕃薯、马铃薯等;主要水果有柑桔、桃、李、梨等;林产品有油桐籽、木油籽、五倍子、核桃、木材等;核桃为该乡特产,产量居全县前列。农村非农行业开展的项目有农副土特产品加工及砖瓦烧制等。

1998—2002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累计完成4105.71万元(90价,下同),其中:农业产值2164.01万元,占52.71%;林业产值676.51万元,占16.48%;牧业产值1215.04万元,占29.59%;渔业产值1.07万元,占0.03%。2002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781.09万元,比上年增长0.5%。粮食总产量累计完成18264.54吨,其中稻谷3517.74吨,玉米10806.32吨,大豆380.14吨,小麦208.7吨。2002年粮食产量3421.74吨,比上年下降7.01%,比1998年下降7.78%。

鼠场乡属省级“麻山”极贫地区,境内荒山、石山占地面积达80%以上,而且严重缺水,极大地制约了农业生产和其他事业的发展。5年中,该乡从实际出发,从改变生存环境入手,加快水、电、路的建设,提出“向荒山要钱,向平地要粮”的口号,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该乡1998年前,过境公路仅20公里,2个村、10个组没有通车,10个组185户没有通电,年缺水长达7个月。乡党委、政府从解决交通、饮水为突破口,争取到国家民族经费及深圳对口帮扶等无偿资金636.4万元,采取乡干部包村落实项目和民工建勤的办法,开辟油桐、杜仲、大板栗、银杏、乌梅等种植基地共近万亩,架设高压输电线共36.8公里,使全乡村村通电,全乡用.。

新塘乡位于县境西北部,北与大塘镇,东南与通州镇为邻,西与惠水县接壤。全镇辖9个行政村,50个村民小组,有155个自然村寨,1621户。乡政府所在地新塘村距县城72公里,平塘到贵阳公路穿过乡境。往北,经大塘可至惠水、贵阳;往南,经通州镇可到克度及罗甸县。全乡有6个村用上了自来水,9个村通电话,5个村通邮件。

2002年,全乡人口7130余人。平均每平方公里89人,比全县平均数少17人,总人口中:农业人口7020余人,占98.45%,少数民族人口4090余人,占57.32%。有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苗族人口3790余人,占总人口的53.16%。

该乡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产品有稻谷、玉米、小麦、高梁、小米、马铃薯、大豆、辣椒、油菜籽等;水果主要有梨、李、柿等;林产品有生漆、油桐籽、五倍子、棕片、竹笋干、木材、茶叶等;水产有鱼类。黑糯米为该乡特产。非农行业开展的主要项目有建筑、运输、饮食服务等。

1998—2002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375.28万元(90价,下同),其中:农业产值2143.65万元,占56.73%;林业产值338.11万元,占13.13%;牧业产值678.16万元,占31%,渔业产值3.37万元,占0.16%。2002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69.57万元,比上年增长24.96%,比1998年增长41%。粮食总产量累计13579.86吨。

新塘乡是省级贫困地区,又是我县苗族聚居地区,经济基础差,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较低。自1994年起,省、州、县各级政府加大了扶贫攻坚的力度,新塘乡的面貌也逐步有了改变。特别是,省民委除每年派出领导干部在该乡挂职外,先后无偿支持资金110余万元,实施改造中低产田,冷烂锈水田排洪工程、商品牛饲养、黑山羊养殖、架设高压输电线路、修筑村级公路、修建蓄水池、栽种杜仲、整修集贸市场、修建医院、修建小学教学楼等扶贫项目。通过扶贫项目的实施。改善了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加速了经济的发展。

西凉乡位于县境东南部,东与摆茹镇,北与牙舟镇镇、通州镇,西与鼠场乡为邻,南与广西(区)南丹县接壤。全乡辖8个行政村,80个村民小组,有69个自然村寨2584户。乡政府设在西凉村,距县城48公里,有公路经摆茹镇与册三公路交汇。至2002年底止,全乡有8个村用上了自来水,8个村通电,6个村通公路,2个村通电话,1个村通邮件。

2002年,全乡人口共1.12万人。平均每平方公里86人,比全县平均数少20人,总人口中:农业人口1.1万人,占98.5%,少数民族人口7950余人,占70。99%。有布依族、苗簇等6个少数民族;布依族人口7909人,占总人口的70.6%。

该乡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产品有稻谷、玉米、油菜籽、小麦、蕃薯、辣椒、大豆、葵花籽、高梁、大蒜等;水果主要有柑桔、橙、梨、桃等;林产品有油桐籽、木油籽、五倍子、竹笋干、木材、杂竹等;水产有鱼类。黄橙(黄果)、大蒜是本乡特色。农村非农行业开展的主要项目有砖瓦烧制、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矿产资源主要有煤,储量达780万吨,热量7000—7600大卡,主要的煤矿有翁汝煤矿。

1998—2002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832.75万元(90价,下同),其中:农业产值3804.13万元,占61.5%;林业产值416.98万元,占8.6%;牧业产值829.97万元,占27.85%;渔业产值0.93万元。2002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17.79万元,比上年增长3.3%,比1998年增长4.2%。累计粮食总产量18927.91吨。

该乡从乡情实际出发,着力抓好短、平、快的扶贫开发项目,充分利用翁招大蒜开发优势,跑项目、争资金,引进扶贫资金55万元。六寨村是西凉乡大蒜生产第一村,也是通过发展大蒜种植脱贫致富的典型村,全村12个村民组330余户1500多人,耕地面积1222.6亩,其中田842亩,自然条件极差,98年前处于极贫状况。1990年,六寨村一、二、三、四组试种大蒜200亩,100多户人家平均收入1000多元,六寨村群众尝到甜头,到2001年,全村大蒜种植250户500亩,实现产值42万余元,人均纯收1250元,其中1万元以上有60户,2万元20多户,3万元以上3户,该村提前越过温饱线,由于大蒜种植的发展,群众生活有了显著的提高,种蒜前全村只有几间平房,现在60%以上的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