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浦坝港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2]

浦坝港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2]

属临海县承恩乡十九都,后改属承恩乡仙岩庄。

民国属澧浦乡。

1950年5月从浬浦乡分设三岩乡,属三岩乡。

1955年成立仙岩初级社。

1956年后陈、岩下洋、唐家、横坑、连盘头联合组成后陈初级社,仙岩初级社转为高级社,同年2月重属浬浦乡。

1957年10月属三岩乡。

1958年初后陈初级社转为后陈高级社,后转为后陈连队,底仙岩与下洋黄村合并组成仙岩连队,属三岩管理区。

1961年10月属三岩公社后陈、仙岩大队。

1983年属三岩乡后陈、仙岩村民委员会。

1992年5月撤区扩镇并乡时,撤销三岩乡,改属浬浦镇后陈、仙岩村。

2013年11月属浦坝港镇后陈、仙岩村。

2018年8月20日行政村规模调,.原后陈村、仙岩村调整为新的仙岩村村民委员会。

清属临海县承恩乡十九都,后改属承恩乡黄荆坛庄。

民国属澧浦乡。

1949年解放后属澧浦乡。

1950年5月,从浬浦乡分设三岩乡,属三岩乡。

1955年成立丁山脚初级社,1956年与中央港、三份头、富窑厂、格港、大斗门、小斗门合办丁山脚高级社。

同年2月回属澧浦乡。

1957年10月重归三岩乡。

1958年11月属三岩管理区。

1961年10月,建丁山脚大队,属三岩乡。

1983年称丁山脚村民委员会,属三岩乡。

1992年5月,撤区扩镇并乡时,撤销三岩乡,改属浬浦镇。

2013年11月属浦坝港镇。

清属临海县承恩乡十九都,后改属承恩乡黄荆坛庄。

民国属澧浦乡。

1949年解放后属澧浦乡。

1950年5月,从浬浦乡分设三岩乡,属三岩乡。

1955年成立双墩初级社,1956年2月回属浬浦乡。

1957年转为高级社。

1957年10月,重归三岩乡。

1958年冬属三岩管理区。

1961年属三岩公社双墩大队。

1983年属三岩乡双墩村。

1992年5月,撤区扩镇并乡时,撤销三岩乡,改属浬浦镇。

2013年11月属浦坝港镇。

清属临海县承恩乡十九都,后改属承恩乡黄荆坛庄。

民国属澧浦乡。

1949年解放后属澧浦乡。

1950年5月,从浬浦乡分设三岩乡,属三岩乡。

1955年成立新塘初级社,1956年2月,回属浬浦乡。

1957年转为高级社。

1957年10月重归三岩乡。

1958年11月属三岩管理区。

1961年属三岩公社新塘大队。

1983年属三岩乡新塘村。

1992年5月,撤区扩镇并乡时,撤销三岩乡,改属浬浦镇。

2013年11月属浦坝港镇。

清属临海县承恩乡十九都,后改属承恩乡黄荆坛庄。

民国属澧浦乡。

1949年解放后属浬浦乡。

1950年5月,从浬浦乡分设三岩乡,属三岩乡。

1956年2月,回属浬浦乡。

1956年成立河里、河外2个初级社,1956年2月回属浬浦乡。

1957年与河外初级社合并成立三沙洋高级社。

1957年10月,属三岩乡。

1958年11月属三岩管理区。

1961年10月属三岩公社河里大队。

1983年属三岩乡河里村民委员会。

1992年5月,撤区扩镇并乡时,撤销三岩乡,改属浬浦镇。

2013年11月属浦坝港镇。

清属临海县承恩乡十九都,后改属承恩乡黄荆坛庄。

民国属澧浦乡。

1949年解放后属浬浦乡。

1950年5月从浬浦乡分设三岩乡,属三岩乡。

1954年冬成立大岙初级社。

1955年成立龙坑、大井头、小湾初级社,1956年与小湾、大岙、大井头等初级社合并转为高级社,同年2月属浬浦乡。

1957年10月重归三岩乡。

1958年11月属三岩管理区。

1961年10月又与潘家、下岙、岩头、小湾4村合建龙坑大队,属三岩公社。

1983年11月小湾、下岙、大岙、岩头诸村分设,仍与潘家、大井头合称三岩乡龙坑村,小湾、下岙合称下湾村,大岙、岩头合称岩岙村民委员会,属三岩乡。

1992年5月撤区扩镇并乡时,撤销三岩乡,改属浬浦镇龙坑、小湾、岩岙村。

2013年11月属浦坝港镇龙坑、小湾、岩岙村。

2018年8月20日行政村规模调整,原龙坑村、小湾村、岩岙村调整为新的龙坑村村民委员会。

清属临海县承恩乡二十都,后改属承思乡赤墈庄。

民国属澧浦乡。

民国29年1940年三门建县后仍称澧浦乡。

1949年解放初属浬浦乡。

1955年成立两个初级社,1956年合并组成圩岙高级社,属浬浦乡。

1958年底与西湾合建圩岙连队,属浬浦管理区。

1962年改称圩岙大队,属浬浦公社管理委员会。

1984年政社分设后属浬浦乡圩岙村民委员会。

即后浬浦镇。

2013年11月属浦坝港镇。

民国属澧浦乡。

民国29年1940年三门建县后仍称澧浦乡。

1949年解放后属浬浦乡。

1955年成立两头塘初级社,1957年与坝头马合建两头塘生产大队,浬浦乡。

1958年冬又与中央坝组成两头塘生产队,属浬浦管理区。

1962年改称两头塘大队,属浬浦公社管理委员会。

1984年政社分设后属浬浦乡两头塘村民委员会。

即后浬浦镇。

2013年11月属浦坝港镇。

清属临海县承恩乡二十都,后改属承恩乡渔西庄。

民国属澧浦乡。

1949年解放后属澧浦乡。

同年8月属渔西乡。

1955年,分别成立5个初级社,1957年,5个初级社合并转为渔西乡第一高级社。

1958年底属渔西管理区。

1961年属渔西公社坎头大队(即后之渔西大队)。

1984年属渔西乡渔西村民委员会。

1992年5月,撤区扩镇并乡时,撤销三岩乡,改属浬浦镇。

2013年11月属浦坝港镇。

清清属临海县承恩乡二十都,后改属承恩乡渔西庄。

民国属澧浦乡。

1949年解放后属渔西乡。

1956年成立前山、李家、贺家、戴家初级社,1958年春与前山李家初级社合并转为前山高级社,贺家与戴家合并转为贺家高级社,同年冬属渔西管理区。

1962年10月属渔西公社前山、贺家大队。

1983年属渔西乡前山、贺家村民委员会。

1992年5月撤区扩镇并乡时,撤销渔西乡,改属浬浦镇前山、贺家村。

2013年11月属浦坝港镇前山、贺家村。

2018年8月20日行政村规模调,原前山村、贺家村调整为新的前山村村民委员会。

据光绪《宁海县志》卷三载,武曲,清属宁海县西洞庄。

民国属蛟龙乡。

1949年解放后属渔西乡。

1955年成立下洋、上洋初级社,1958年春转为下洋、上洋高级社,同年属渔西管理区。

1962年10月属渔西公社下洋大队(即后之武曲大队)、上洋大队。

1984年属渔西乡武曲、上洋村。

1992年5月撤区扩镇并乡时,撤销渔西乡,改属浬浦镇武曲、上洋村。

2013年11月属浦坝港镇武曲、上洋村。

2018年8月20日行政村规模调,原上洋村、武曲村调整为新的武曲村村民委员会。

清属临海县保乐乡二十一都,后改属保乐乡山场庄。

民国及1949年解放初均属山场乡。

1955年塔坑成立分传、文端、金家、隔溪初级社,胡家峙成立胡家峙、横祠堂2个初级社。

1956年分传、文端、金家、隔溪初级社合并转为塔坑高级社,胡家峙、横祠堂初级社转为胡家峙高级社。

1958年冬塔坑与胡家峙、横祠堂合并组成塔坑连队,属山场管理区。

1961年10月改称塔坑大队,属山场公社。

1983年9月称塔坑村民委员会,属山场乡。

1990年12月胡家峙、横祠堂2村分设,成立胡家峙村民委员会。

1992年5月撤乡扩镇并乡时,撤销山场乡,改属小雄镇塔坑、胡家峙村。

2013年11月属浦坝港镇塔坑、胡家峙村。

2018年8月20日行政村规模调,原塔坑村、胡家峙村调整为新的塔坑村村民委员会。

淸属临海县保乐乡二十一都,后改属保乐乡山场庄。

民国属山场乡。

1949年解放初属山场乡。

1955年成立后林初级社。

1956年转为高级社。

1958年11月,与上董、麻车坑合组上董生产队,属山场管理区。

1961年10月,各自分设,自建后林大队,即后之茂林大队,属山场公社。

1983年9月,称茂林村民委员会,属山场乡。

1992年5月,撤乡扩镇并乡时,撤销山场乡,改属小雄镇。

2013年11月属浦坝港镇。

淸属临海县保乐乡二十一都,后改属保乐乡山场庄。

民国属山场乡。

1949年解放初属山场乡。

1955年来镯、林家岙、小满、小能、来坤、小形、老三7个初级社成立,1956年合并成立西岑、东岙2个高级社。

1958年冬,西岑、东岙、林家合并组成西岑生产队,属山场管理区。

1961年10月,改称西岑大队,属山场公社。

1983年9月,称西岑村民委员会,属山场乡。

1992年5月,撤乡扩镇并乡时,撤销山场乡,改属小雄镇。

2013年11月属浦坝港镇。

淸属临海县保乐乡二十二都,后改属保乐乡山场庄。

1949年解放初属山场乡。

1955年成立士英、甫利2个初级社。

1957年转为山场高级社。

1958年冬建山场生产队,属山场管理区。

1961年10月,改称山场大队,属山场公社。

1983年9月,称山场村民委员会,属山场乡。

1992年5月,撤乡扩镇并乡时,撤销山场乡,改属小雄镇。

2013年11月属浦坝港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