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千灯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2]

千灯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2]

1954年,申家厍、计家台办光明初级社,张泾、余项浜办民主初级社,朱家桥、和尚浜办新光初级社,许思泾、胡家浜办新明初级社。

1956年4月,光明、民主、新光、新明4个初级社合并成立光明高级社。

1958年,属茜墩公社八大队(营),成为两个连(50、49连)。

1959年,从八大队析出为光明大队。

1962年3月,属石浦公社。

1981年,光明大队更名为余项大队。

1983年4月,石浦公社改为乡,余项大队更名余项村村民委员会。

1990年11月,石浦撤乡建镇。

2001年8月,为民村并入余项村。

2003年12月20日,石浦镇并入千灯镇,余项村归其管辖。

1954年,属淀东区。

1955年,建火炬初级社、大同初级社。

1956年,火炬社、大同社合并成为歇马高级社。

1958年,属淀东公社八大队。

1959年,析建歇马大队。

1962年3月,属石浦公社。

1983年4月,改建歇马村,属石浦乡。

1990年11月,属石浦镇。

2001年8月,歇马村与荣项村合并,设立歇马桥村。

2003年12月20日,石浦镇并入千灯镇,歇马桥村随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茜墩区陆桥乡,由西家、潘田泾、花园3联村组成。

1953年共办起14个互助组。

1954年属淀东区陆桥乡。

1955年办起10个初级社。

1956年初级社合并成立红星二高级社。

1958年属淀东公社九大队(营)。

1959年析为陆桥大队。

1962年3月,属石浦公社。

1983年4月,陆桥大队更名陆家桥村。

2001年8月,年沙、陆家桥合并为中星村。

2001年12月,撤销中星村设陆家桥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茜墩区杨湘乡;1950年1月属淀东区庙泾乡,由丁家浜、沙溇、杨树浜3联村组成;1953年办互助组;1954年由杨树浜、沈连泾办起新升初级社,堰泾、沙溇办新东初级社,丁家浜、徐家厍办新昇初级社;1956年新东、新昇、新升3个初级社合并新勤高级社;1958年属淀东公社八大队(营);1959年析建为新勤大队;1962年3月属石浦公社;1983年4月更名新勤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茜墩区杨湘乡;1950年1月属淀东区庙泾乡,由茜步泾、竹墩浜两联村组成;1953年办起互助组;1954年陆和浜、竹墩浜办起新村初级社,南石基、竹墩浜办起新北初级社;1956年新村、新北两初级社合并为新光高级社;1958年属淀东公社九大队(营);1959年析建新光大队;1962年3月属石浦公社;1983年4月新光大队更名茜泾村。

2001年8月,新勤村与茜泾村合并为新泾村。

1951年,该村属吴家乡。

1955年秋,属逸泾乡。

1956年10月,建沙下泾社。

1958年,为红光大队。

1959年,重划大队,称新建大队。

1983年8月,改为施家泾村,属张浦镇。

2004年,划归千灯镇管辖。

该村在清宣统二年(1910)至1928年时,分别属于张浦乡和茜墩乡。

1934年,都归属于茜墩区玉溪乡。

1947年12月,归属于淀湖区大慈乡。

1950年1月,归淀西区大慈乡。

1956年8月,改为张浦乡三星社。

1958年,属张浦公社东星大队。

1961年秋,划东星大队成立三星大队。

1962年,划归大慈公社。

1983年,更名为盛家埭村,属大市乡。

2001年8月,东旺村并入。

2004年,由张浦镇划归千灯镇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