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曲松县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

曲松县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

曲松镇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牧业为辅的乡镇。由于长期受传统农牧业生产观念的影响,该镇在农业生产上一直坚持以青稞、小麦为主,油菜、豌豆为辅的单一种植结构。在牧业上,以自然放养为主,且惜杀现象普遍,农牧民的商品意识淡薄。针对这种情况,曲松镇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根据中央有关精神,结合该镇的实际,决定在“十五”期间,对全镇农牧业结构进行重大调整。在农业方面,该镇将逐步改变单一的种植模式,大力发展多种经济作物。同时加大农业机械化力度和科技投入,实现科学管理和引导。在具体布局上,将选择地理位置好、人口集中、气候和土质适宜,又有一定技术基础的贡堆、贡麦、东嘎等6个村作为重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在牧业方面走科技兴牧之路,用科技指导牧业生产,从高效、节约、快速入手,改粗放型放牧为集约型饲养,并且积极进行品种改良、增加牦牛、黄牛和绵羊的养殖数量,淘汰或减少马、毛驴的饲养量;实行异地育肥,加快出栏周期,提高肉、奶、毛的产量和质量。通过改良畜牧品种,提高质量,形成规模养殖、特色养殖,提高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罗布沙,系用汉字译写的藏语地名,意为“珠宝地”。历史上隶属拉加里“法王”的管区。

1959年,设立贡康沙区公所,辖贡布堆、贡布麦、罗布沙、朱麦沙4乡。

1987年,撤区建乡时改为罗布沙乡。

1999年,撤乡并镇时改为罗布沙镇。

曲松县辖乡。1959年至1988年属贡康沙区,1988年8月撤区设罗布沙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41公里。面积237平方公里,人口0.1万。辖罗布沙、朱麦沙2村委会。境内的铬铁矿藏储量500万吨,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品位最高的铬铁矿开采地。以农业为主,种植青稞、小麦、豌豆、油菜。

 邱多江乡是以牧业为主的一个乡,距山南地区行署所在地90公里,距曲 邱多江乡松县城42公里,平均海拔4500米,下辖5个行政村;23个自然组,其中不通路的5个自然组。全乡共有农牧民群众569户,2615人,其中劳力1230人,全乡国土面积为750平方公里,其中35%为耕地。

-

牧业

  全乡天然草场面积为104.2万亩,其中围栏草场面积为2.5万亩,人工草场面积为1548亩,可灌溉草场面积为750.5 乡亩。牲畜总头数为50421头(只),其中大畜9834头,小畜为40587只。

-

教育

  全乡两所完小五所教学点,教师共27人,后勤4人,学生共489人。

-

建设

  在曲松县邱多江乡调研时,督导组了解到当地2000 年建成的装机容量为6千瓦独立光伏电站,随着村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用电负荷不断增加,电站长时间超负荷运行,部分关键设备损坏严重,现已近5个月没有供电,影响了当地乡政府特别是学校、卫生院工作的正常开展,给群众带来诸多不便。督导组立即与自治区科技厅太阳能研究示范中心取得联系,请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派专人,对邱多江乡电站进行检修。太阳能研究示范中心的同志当天就赶到邱多江乡电站,对发电机组进行检查,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维修,恢复了电站的正常运转,邱多江乡政府以及附近部分农户已正常通电。

堆随,系用汉字译写的藏语地名,意为眺望上方。历史上隶属拉加里“法王”领地。

1959年,建堆随乡。

1969年,改为公社。

1984年,恢复为乡,均属堆随区。

1987年,撤区,堆随、柏林、色吾、龙乡合并建堆随乡。

曲松县辖乡。1959年8月建堆随区,1987年10月撤区改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33公里。面积230平方公里,人口0.21万。辖龙、堆随、柏林3个村委会。以农业为主,种植青稞、小麦、豌豆、油菜。

下江,系用汉字译写的藏语地名,意为北府。1959年设下江乡、曲松乡、加娃乡、增嘎乡,属下江区。

1968年,下江乡等改为人民公社,1984年复乡。

1987年12月,在全区撤区并乡中撤销下江区,将原下江乡、曲松乡、加娃乡、增嘎乡合并设立下江乡。

曲松县辖乡,县府驻地。1962年2月设下江区,1987年10月撤区改乡。位于县政府东,面积286平方公里,人口0.23万。辖厦江、增嘎、曲松、加瓦4个村委会。以农业为主,牧业为辅,种植小麦、青稞、油菜、荞麦,牧养牦牛、黄牛、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