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镇位于三都水族自治县城区,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和物资集散中心,总面积157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总人口3.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1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数的85%。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目标,以财政增长和农民增收为落脚点。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使经济得以快速发展,成为全县经济、文化发展的重镇之一。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全镇现有经果林基地1万亩;竹业基地1.04万亩;商品蔬菜基地4000多亩。2003年工农业总产值17520万元,粮食总产量6666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99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壮大乡镇企业,大力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加快了经济结构调整步伐。2003年乡镇企业总产值实现15506万元,实现利润566万元,财政总收入739.3万元。 |
凤羽指的是凤凰的羽毛,是水族的隐喻,呼应水族由凤凰引路至都柳江畔茫,羽化而生,繁衍生息。2019年7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从三合街道析出设立凤羽街道,街道办事处驻万户水寨社区。 凤羽街道辖原三合街道的城南社区、交向社区、恒丰园社区、万户水寨社区、尧麓村、南岭村,街道办事处驻万户水寨社区。 |
河镇位于三都县西北部,距县城约15公里,全镇总面积72.8平方公里,辖10个村和1个果园场,共90个组2660余户1.3万人,其中一类贫困村3个720多户3770余人。10个村通水、通电,8个村通简易公路,6村均通程控电话,移动通讯网络覆盖全镇。
建成了集电力、水利、道路、交通、农贸产品交易集镇人居环境为一体的设施建设。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经济增长的目标,建立了脐橙优质精品水果基地,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和洋芋种植基地,二元母猪联户养殖示范基地,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各项社会事业有了新进展。1998年列为全省“双百”小城镇建设试点乡镇,2003年列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示范乡镇。2003年全镇农民人均占有粮351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588元 着力建设二元母猪、脐橙、板栗、茶叶、竹业基地和农业、畜牧品种改良科技示范基地,集特色、生态、规模、科技农业与观光、旅游渡假、交通、水电开发、服务为一体的绿色农业综合开发乡镇。 经过努力,到下个五年计划,全镇将建成1万亩麻竹、1万亩板栗、4000亩脐橙优质精品水果、6000亩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和1000亩茶叶基地,几项产业年收入可达4680万元以上,小康社会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
丰乐镇地处三都县西北面,都柳江上游,西靠独山县,北临都匀市,东连普安出丹寨,南通大河进县城。与主地平寨村海拔470米,距县城约28公里。境内地势平坦,沿马场河、普安河两岸分布有85%的稻田,形成县内有名的“丰乐大坝”,主产水稻、小麦、油菜籽,有中学1所,小学19所,村民以布依族为主,有少量水族、苗族和汉族杂居。全镇辖22个行政村,170个村民小组,4720余户,2.05万人,总面积101.7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1.01万亩,人均0.52亩,人均纯收入1200元,人均粮食335公斤。粮食总产量7000吨,农业总产值1600万元,工业总产值340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1200万元,财政收入48万元。 |
地处东经107°47′至107°49′,北纬25°59′至26°之间。驻地普屯海拔540米,距县城25.5公里。境内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四面环山,坝子狭长,普安河贯穿全境,多数稻田分布沿河两岸,是县内粮油产区之一。为农村贸易市场,逢卯、酉赶场。三都至平寨公路穿境而过,有中学1所,小学10所,清代为普安土舍之地。村民多水族、布依族,苗族次之。1987年有1840余户,9090多人,总面积43余平方公里,耕地5369亩,其中稻田4579亩。辖10个行政村,47个自然村65个村民组。普屯村辖变屯、屯脚、交邦3个自然村;建华村辖董坪、白坳、落外3个自然村;燎原村辖上早昭、下早昭、新寨3个自然村;平和村辖平寨自然村;岩寨村辖大岩寨自然村;新华村辖鬼门寨、小岩寨上寨、小岩寨下寨、马家仓、岩脚、拉杆、栗木寨、旺然、西阳寨、上溜寨、下溜寨11个自然村;双江村辖杨家寨、周家洞、已用寨、四十寨4个自然村;小河村辖马鞍寨、钟家寨、干羊、干闹、麻江、5个自然村;燕高村辖上燕高、下燕高、大寨河、新寨、石家湾、黄泥坡、旷家岩、朱家湾8个自然村;星光村辖杨能寨、滕家浪、烂木滩、干田、十字路、安家桥、谢家坡、印塘湾8个自然村。 |
都江镇位于县城东部,东抵巫不乡,西邻打鱼乡、拉揽乡,南连坝街乡,北接羊福乡,距县城约35公里,321国道横穿而过。全镇总面积182多平方公里。全镇辖14个村93个村民组3450余户1.52万人,耕地面积7919.5亩,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73.37%。
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团结奋进,带领全镇干部职工,引导人民群众勤劳致富,推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2003年粮食总产量3318吨,人均占有粮227公斤,人均纯收入1280元;年末大牲畜存栏8479头;林业森工生产、销售木材3186.99立方米,实施退耕还林工程1433亩。教育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现有在校生2100余人。基础设施有所改善,全镇村级通路率为35%,村民小组通电率95%,人畜饮水工程通组率38%,力争2004年村级办公用房建设全部完成,巩固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阵地。开通了程控、移动电话,与快速发展的通信接轨。 一是用科学发展观抓好基础设施建设造镇;二是抓好林业结构调整强镇,在现有的经果林2300亩的基础上,提高科技含量,打出自己品牌的绿色食品;三是抓好牧业发展富镇,重点实施优质肉牛基地项目和优质商品猪生产;四是抓好矿产业开采兴镇,以公司+农户或厂家+农户,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种投入合理开采;五是抓好旅游开发活镇,利用山青水秀、气候宜人、地质地貌特异、民族风情、人文景观等优越条件,创造旅游服务业。 |
中和镇地处东经107°53′至107°59′,北纬25°45′至25°50′之间。驻地中寨海拔720米,距县城约27公里。境内周围环山,中间为狭长坝子,稻田多分布其间。主产水稻、小麦、包谷、大豆和辣椒。是农村贸易市场,逢卯、酉赶场。三荔公路穿境而过,有中学1所,小学9所,村民全是水族。1987年有1570余户,7580多人。总面积为77平方公里,耕地6842亩,其中稻田5729亩。辖10个行政村,59个自然村63个村民组。中和村辖大寨、中寨、和寨、早歹4个自然村,姑引村辖姑引、上辉寨、下辉寨、新寨、上八猫、下八猫、朋顶7个自然村;庞寨村辖庞大寨、板郎、板新、抵刚、勇寨5个自然村;松寨村辖松寨、棒寨、郎寨、姑勇、姑街、雅界、梅下、立场、雅青、明寨、姑早、巴利12个自然村;务朝村辖务朝、的外、高朝、雅引、板鸭、甲丙、竹毫、干城、姑良、姑勇、姑其11个自然村;拉旦村辖拉旦、班来、大台、小台、水等、东摆6个自然村;姑播辖班狂、班董、班靠3个自然村;姑劳村辖务丙、班化、姑正、梅海、底归5个自然村;甲化村辖甲化、务九、姑仲、务班4个自然村;庙良村辖板庙、板良2个自然村。
|
周覃镇位于三都水族自治县南部,距县城约50公里。全镇总面积153多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128个村民小组1.5万人,布依族人口占53%,水族人口占46%。全镇有初级中学1所,完小6所,初小4所。2003年底,全镇工农业生产总值3809万元,粮食总产量5237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528元,财政总收入120万元。是黔南州最大水库——芒勇水库的主灌区,是全县的主要产粮地之一。
周覃镇属全省“双百”小城镇建设试点乡镇之一,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完善。全镇17个村全部实现“三通”,组“三通”率达90%,通广播电视率达70%,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效果明显。建有生态村5个,达标村2个。2003年全镇招商引资项目19个,协调引资2700多万元,到位资金1200多万元,创历史最高记录。过境“三荔”油路改造已完工,扶贫工作成效明显,解决贫困人口增收和脱贫295户1237人。全镇经济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社会稳定。 着力构建“一区三带四产”经济发展格局,重点实施四大战略:即一是实施“旅游兴镇”战略,力争到2010年把周覃镇建成瑶人山至荔波旅游线的一大旅游站点,成为生态旅游和民族风情旅游新亮点;二是“矿冶、电力工业强镇”战略,2010年达到规模工业产值1500万元;三是“特色农业富镇”战略,力争到2010年商品猪出栏3万头,商品牛1.8万头,实现人均2头商品猪,户均超过1头商品牛;四是实施“城镇化建设活镇”战略,力争到2010年使镇域面积扩大到2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提高到27%以上。努力把周覃建设成为全州工业园区亮点镇、全县小康龙头镇,南片区民族风情旅游典型镇。 。 |
1991年,阳安乡和老廷牌乡合并成立廷牌乡,2002年初,经省人民政府市批撤乡建成现在的廷牌镇。廷牌镇位于三都县西南面、东临周覃镇、南接恒丰乡、西与独山县本寨乡接壤、北抵塘州乡,依傍在青山环绕、碧波荡漾的芒勇水库边缘,距三都县城46公里,境内属低丘陵宽谷地貌,平均海拔880米,有独山经周覃至荔波,三都经塘州至荔波尧棒达麻尾下广西的南下经济交通要道的十字路口,有三都“南大门”之称,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廷牌镇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暖夏凉,平均气温18℃,无霜期328天,年降水量平均为1349.5毫米,全镇平均日照时数为1178.82小时。全镇总有人口2.1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60余人,约占1%;水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99.5%,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人口密度278人/平方公里,是三都县人口密度较大的乡镇之一。 全镇总面积为76.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865.76亩,约占总面积的28%,人均稳产田面积仅为0.15亩;林业主要以松树、杉树为主;全镇林木覆盖率为11.4%,草地占55.8%,水域占0.8%。有丰富的煤、铁、猛、石灰石等矿产资源。每年出产大量的皱皮辣椒、香米等远销省内外。我镇的主要河流有樟江、属珠江水系,位于樟江上游的芒勇湖,水面积2400亩,湖容2049万立方米,极具开发潜力,此外还有板奇水库、高洪水库等。甘坤水库正在申建。镇境内旅游资源丰富,“二水三山—溶洞”(即芒勇水库、板奇水库、甘坤竹笋山、化贤古钟山、驼峰山、雾漠响水洞),其中雾漠响水洞具有奇、特、异的特征,有三都县“龙宫洞”之称,具有很大的潜在开发价值。 |
九阡镇位于荔波樟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樟江河(水春河)的主要源头,地处“月亮山”腹地。距县城65公里,距荔波县城35公里,全镇总面积323多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16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04万人,水族占总人口的90%。境内森林资源较为丰富,生态环境较好,现有林地面积18.76万亩。水能资源丰富,理论开发储量2万千瓦;矿藏丰富,目前初步勘探出的矿源有:锌、锑、赤铁、硫铁、重晶石、煤等,现正在开发中。
2003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完成2319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完成1571万元,人均纯收入1357元,人均占有粮330公斤。退耕还林完成2121.35亩。全镇到户通电率99%,通村公路率84%。120个组通了自来水,通水率达74%。三个村通程控电话。扶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得到改善。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行产业化经营,九阡李发展到3万亩,油菜作物10000亩,洋芋4000亩。大力发展畜牧业,充分利用辖区内丰富草场资源,建成20万头商品牛、猪基地。抓好九阡酒厂的技改扩建,把产品推向国内外市场,打造水乡民族特色品牌。开发民俗文化旅游。利用浓郁的民族风情和风俗,“卯节”等传统佳节的资源优势,大力开发民俗文化旅游。抓好矿产资源和水能开发。通过招商引资,建设采冶企业,逐步开发水昔河、水便河流域的水能资源开发,力争早日成为全镇经济新有增长点。 |
交梨乡地处东经107°49′到107°52′,北纬26°2′至26°7′之间。驻地交梨街海拔430米,距县城13公里。境内地势呈狭长坝子,主产水稻、小麦、包谷和油菜籽。三都至都匀、贵阳公路贯穿全境,有小学9所。村民多水族、苗族,间有布依族和汉族杂居。1987年有1760余户,9320多人,总面积为47多平方公里,耕地6215亩,其中稻田5190亩。辖7个行政村,56个自然村71个村民组。新联村辖交梨街、新寨、大寨、羊押、档看、举亮、马坡、杨家坡、送道、半坡10个自然村;高屯村辖高屯、高略老寨、排牙、大塘、羊者归、上排羊、落莫、岩寨8个自然村;前进村辖新街、三控桥、莫家寨、老寨、谭家寨、羊党、营盘寨、杨勇关、大坪、龙井、半坡、排南12个自然村;阳东村辖阳东大寨、阳东上寨、阳东下寨、大树脚、水牛寨、学共、排角、羊千、烂坝、鸟筛沟、街脚、枉丢12个自然村;高戎村辖上高戎、下高戎、苗寨3个自然村;永兴村辖简煞、简煞小寨、上念地、下念地、4个自然村;王家寨村辖王家寨、拉俄、下排洋、莫家寨、杨家寨、屯上、月桶寨7个自然村。 |
拉揽乡地处三都县东面,乡政府距县城约12公里,总面积113多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29亩,其中田2万亩,人均耕地面积约0.5亩。森林覆盖率为68.6%。全乡辖5个行政村,29个村民小组,1000多户,4420余人,主要以水族、苗族为主,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8.7%,是全县极贫困之一。
在上级的关心下,近几年来,拉揽经济和社会得到较快发展,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善,全乡已通简易公路的有4个村,通路里程25公里,占村数的80%,通自来水的村2个,占40%,全乡29个组30个自然寨已全部通电,通广播电视的村4个,占80%。 2003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完成1169万元,比2002年增加59万元,增长5.4%。其中农业总产值424万元,比上年增长9.56%;粮食产量1001吨,比2002年增加45吨,农民人均占有粮食为229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168元,比2002年增加150元。财政收入完成13万元,比去年减收5万元。完成了懂术村、来楼村2个一类贫困村的扶贫规划编制工作,移民搬迁25户,贫困人口比2002年减少。 2003年出栏生猪1192头;出栏大牲畜110头,大牲畜年末存栏2015头,生猪存栏2497头,家禽存栏数10017只;出栏肉禽9887只,畜牧收入是拉揽乡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 今后拉揽乡将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调整,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推动全乡经济发展。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一是大力推广科技兴农,确保粮食增长;二是把畜牧业作为我乡主要产业来抓,根据拉揽近三都县城,有旅游开发优势的特点,计划在去年已在来楼村发展香猪的基础上,在高寨、大坳等通公路的村寨继续发展香猪。同时在拉揽街上发展40头二元杂交母猪,目前群众猪圈已在建,街项目落实后实施;三是抓好生态建设,依托林业资源丰富的特点,继续抓好竹业发展和杨梅种植,目前拉揽乡已有楠竹成林面积2720多亩,近几年来新增麻竹2900多亩,开始产生效益500亩,竹业已成为拉揽乡主要产业之一,计划今年加大竹子的加工和销售力度,促进群众增收,同时充分发挥拉揽乡杨梅多成熟早的优势,发展科技杨梅,并已有200多亩的科技杨梅示范基地,拉揽乡计划向公路沿线的村组发展,在今后三年内实施2000亩,形成以旅游带动杨梅发展,以杨梅促进旅游开发的格局。加快拉揽街口至.。 |
打鱼乡地处东经107°56′至108°3′,北纬26°至26°3′之间。驻地打鱼寨海拔350米,距县城22公里。境内属中低山狭谷地貌,山峦起伏,少坝子,多梯田,产木材,森林覆盖率为31.5%。为农村贸易市场,逢辰、戍赶场。过境公路有三都至都江和打鱼至介赖公路,有小学14所。村民以苗族为主,间有水、汉、布依族杂居。1987年有1056户,5411人,总面积93平方公里,耕地3219亩,其中稻田2776亩。辖6个行政村,48个自然村47个村民组。打鱼村辖打鱼寨、柳排、停吊、新寨、巫崩、高桥6个自然村;打略村辖打略、排鸟、小寨、排杠、羊郎4个自然村;平甲村辖平甲上寨、平甲中寨、平甲大寨、的康、苗寨、巫怀6个自然村;排怪村辖排怪、新寨、整几、排尧、岩窝寨、巫秀、大寨、小寨、辣子寨9个自然村;大坝村辖大坝、摆告、中寨、排鸟、排能、石板寨、门田湾、同归、业送、潘家湾、巫修、巫撇、下寨、王家寨、巫尝15个自然村;岩捞村辖岩捞、巫降、空免、干贤、大坡、陈家湾、万响、干巴8个自然村。 |
坝街乡位于三都县东部,距县城约47公里,东与榕江县兴华乡接壤,南与扬拱乡相连,西与本县水龙乡、中和镇接界,北与拉揽乡、都江镇为邻,全乡面积162平方公里,有321国道沿江穿过,全乡辖6个村,65个村民组,共有2220余户,9620余人,其中劳动力5831人,主要聚居着水族、汉族、布依族、苗族等,其中水族占全乡人口的96%。全乡总面积折合24.3万亩,其中人工营造杉木林11万亩,灌木林约8万亩,河沟面积1万亩,草山草坡面积3.6万亩。全乡耕地面积6154.76亩,其中田面积4033,土面积2121亩。坝街乡是全县最边远的极贫困乡镇之一,人均粮食268.8公斤,人均纯收入962元,人多田少,山高路远,居住分散。境内属中低山峡谷地貌,最低海拔320米,最高海拔1410米,平均气温17.3℃—18.5℃。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极适应各种植物的生长。
经多方筹资13.5万元的6个村级办公用房及20户砖混结构以工代赈易地移民一条街工程已竣工,并建成38户瓦木结构易地移民新街,结合“三榕”公路油路改造,修建了坝街段政府驻地街面水泥道路硬化600余米。 全乡6个村2040户的农网改造任务已全部完成,户表率达90%以上;6个村30个村民组已用上了自来水;4个村9个村民组已接通闭路电视;移动通讯普及5个村55个村民组。 全乡共有3所小学(坝街民族学校、坝辉小学、羊瓮小学)及3个教学点(光明小学、上燕小学、后辉小学),其中坝街民族学校设有初中部。全乡共有小学学生1040多人,初中部学生250多人。 |
羊福乡系贵州省100个重点一类贫困乡之一,位于县城东北角。“地处两山”(雷公山和月亮山)腹地,是两州三县之交界处。全乡总面积56.4平方公里,共辖6个行政村42个村民小组6760多人。其中水族占63%,苗族占34%,其它民族占3%,是一个以水族、苗族为主要聚居的少数民族贫困。全乡耕地面积3498亩,人均耕地0.53亩。
2003年,全乡工农业产值为557万元,财政收入14.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88元,人均占有粮218公斤,大牲畜年存栏头数4811头,其中牛年存栏头数4589头,猪年存栏头数4252头,其中香猪年存栏头数1700头。全乡两个村425户1786人整体越过温饱线。村通公路率50%,村通电率100%,村村开通移动电话,人畜饮水管网覆盖率64%。适龄儿童入学率98.2%,教育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初中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城镇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 大打特产牌,建造畜牧业大乡。抢抓西部大开发和被列入全省一类贫困乡镇的机遇,立足资源优势,以水上养鸭,地上养鹅,林下养鸡,坡上放羊,院内养猪牛的发展格局,大打特产牌,建造畜牧业大乡。 树立民族品牌,发展旅游业。以水族“端节”和苗族“吃新节”等民族节日为载体,开发木质吊脚楼式民族建筑,崖墓群、同马山原始森林,高200余米的登荣瀑布和猴子河两岸结队成群的弥猴等旅游景点,加快旅游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