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三都县周覃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三都县周覃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因该地期望居民过上幸福致富的生活,故名。自2017年设立,得名一直沿用至今。

幸福社区居民委员会位于周覃镇西北部,距离周覃镇人民政府驻地5.35千米。

所在(跨)行政区为周覃镇,总户数:1423户,总人口:5255人,面积为0.188438平方米。长途电话区号是0854,邮编是55819。

1、地理位置

新荣村位于三都周覃镇南面,周覃镇政府所在地,东靠水便村,南邻水备村,西毗板光村、新合村,北连新各村,南北相距约12公里,东西长约15公里。国土总面积9240.9平方米,距县城51公里,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680米左右。属于低山丘陵地貌类型。

2、气候

新荣村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大部份地区平均气温在17.4℃左右,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最低值在1月份。

3旅游资源

新荣村是周覃镇布依族村寨之一,有民风淳朴的布依风情、有布依歌、布依花布、腊染、大雕等惟妙惟肖,还有较为出名的布依刷把舞等。欢迎各方宾朋来新荣村旅游观光。

新联村地处周覃镇北部,村民委员会驻周覃中心小学旁。下辖自然寨有波涛、板偶、朝阳组、拉坡的、林场、纳告、弄说、新搬迁组、下寨、周封、新峰、高坡组、更保、降纳、交孔、交盘、纳沟、板蒙、板马、成领、旦道、板新、移民。其管辖范围东至新荣村,南至桃园村,西至心合村村,北至水东村。总户数为452户,总人口为2034人,民族有布依族、水族、苗族。总面积为3.5平方千米。农业以种植水稻、玉米、油菜为主,经济来源以外出务工为主。邮政编码为558109,电话区号为0854,联系电话为15285337425。聚落形态零星状。辖区内有周覃中学,周覃中心小学,新峰养殖场,林场苗木基地,贵阳贵都公司(黑猪养殖基地),周覃发发钢材贸易公司,搅拌站,下寨水泥砖厂,下寨采石场,拉号电站,周封水泥砖厂和正在建设的德国工业园区。
新园村地处周覃镇西部,村民委员会位于S417千米旁。下辖自然寨有新寨二组、拉近、岜从、把彩、布板力、板劳大寨、甲化、更且、打绕、播花上组、播花下组、孔汪、拉际由、拉彩、交所、坡地、拉力、拉也、和周上组、板盘、浪类、打毫、新寨一组。其管辖范围东至新荣村,南至桃园村,西至恒丰新村,北至新联村。总户数为436户,总人口为1758人,民族有水族和布依族。总面集9.6平方千米。农业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经济来源:种植,养殖外出务工为主。编码为558109,电话区号为3080,联系电话为:15086155319。
水东村地处周覃镇北部,村民委员会驻原板引村。下辖自然寨有水间、上板引、中板引、下板引、古阳、板党、的母、古班、弄亚、下弄港、上弄港、的查、干腰、板劳、打界、的朝、老寨、林场、母江、水蒙、下寨、中寨、姑拢。其管辖范围东至连心村,南至新联村,西至新仰村,北至水维村。总户数为821户,总人口为4691人,民族有水族。总面积为19.05平方千米。农业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经济来源以外出务工为主。邮政编码为558109,电话区号为0854,联系电话为14785855864。有学校,村办公房,村卫生室。本区域为水族集中居住地,当地人民群众勤勤恳恳,生活日渐改善,均以端节为主要年节,过节时,家家备有传统的鱼包韭菜(其中鱼包韭菜的含义是:鱼,代表丰收,年年有余之意;韭,代表长久,有预祝家人永久安康之意),设席招待亲朋好友,将水族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表现得淋漓尽致。
连心村地处周覃镇北部,下辖自然寨有水雅、安旭、老寨、中寨、古文、岜险、干各、板孟、彩丛、板东、板亩、新寨。其管辖范围东至红星村,南至新联村,西至水东村,北至红星村。总户数为734户,总人口为3431人,民族以水族为主。总面积为12.80平方千米。农业以种植水稻、玉米和经果林为主,农业以种植水稻、玉米和经果林为主,经济来源以外出务工和传统农业为主。邮政编码为558109,电话区号为0854,联系电话为18285466819。辖区属于“百里水寨”民族旅游风景区,S206省道穿村而过,水库有登交水库,水东河穿村而过,地形地貌为喀斯特地貌,配套设施有群力小学,新各小学。马尾绣:水族马尾绣是水族妇女世代传承的、最古老又最具民族特色的,以马尾作为重要原材料的一种特殊刺绣技艺。马尾绣的制作过程繁琐复杂,成品古色古香,华美精致,结实耐用。刺绣图案古朴、典雅、抽象并具有固定的框架和模式。
桃园村地处周覃镇西南部,村民委员会驻水备。下辖自然寨有的秀、板先、板留、板远、的塘、水后、水和、板帽、板阳、下和周、弄抹、知福、拉连组、新华、甲本、和平、甲言、板庙。其管辖范围东至水各村,南至荔波县洞拖村,西至塘党村,北至新园村。总户数为1042户,总人口为3164人,民族有水族、布依族、汉族。总面积为47.6平方千米。农业以种植水稻、玉米、小麦为主,经济来源以外出务工和种植水稻为主。邮政编码为558100,电话区号为0854,联系电话为3080091。辖区内有的塘峡谷,三江瀑布,6.67平方千米草原。
廷牌镇廷牌村委会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始终把“真抓实干,服务村民”作为加强党支部自身建设的核心;始终按照“五个好”的目标要求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狠抓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目前村党支部“班子团结、敢于斗硬、勤政为民”,充分发挥了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多次被镇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一、加强班子建设,形成坚强堡垒

村党支部是村里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加强党支部建设是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重点,农村党支部的中心任务是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重点,农村党支部的中心任务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带领群众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党支部经常组织召开党员会、村组干部会、群众会,弄清群众所想、所盼、所怨,统一干群思想,提高大家的认识。把加强村组班子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放在了重要位置,一是坚持党员学习制度化。支部年初制定了学习计划,订阅了学习材料,通过学习,统-员的思想,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坚持支部班子成员集体议事制。凡属支部重大事项的决策,必须由支部班子全体成员或支部集体商议决定。同时,村支部十分重视组织发展工作,为基层党组织输入了新鲜的血液。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为群众办实事

村党支部及时抓住扶贫开发建设的机遇,下大气力加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党支部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村里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听取群众的建议,多次向镇党委和上级部门勾通,跑资金,找项目。2010年最终投资35万元修建一条宽4米,度500米的水泥路。水泥路的建成,极大改善了村民的交通环境,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群众对此十分满意。同时农业生产条件和村容村貌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尽能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替群众排忧解难,是村上一班人最大的心愿。为使今年春耕工作取得新成效,村党支部组织群众修通板奇水库流水沟清淤和暗沟重修500米,确保了全村的农田灌溉。在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的同时,他们发动群众筹集资金5000元,修建了人饮蓄水池,现全村家家户户都用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解决了群众饮水难问题。

正在实施的风灾受损房屋修复工程,在受损房屋中老弱病残孤等-无力完成房屋修复,党支部组织村里的年轻人和党员义务投工投劳,帮助他们把房屋建好,解决了群众无住房的困难,让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生产和学习当中。

三、心系群众安危,身先士卒作表率

2010年我镇遭遇五十年难遇的特大旱情灾害,致使人畜饮水、农田灌溉受到严重影响。灾情发生后,廷牌村党支部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安排布署抗灾救灾工作。同时动员全村党员、干部迅速行动奋起抗灾。村两委干部始终冲锋在前,战斗在第一线,他们进组入户,核查核实灾情,向群众宣传消防防范措施,帮助寻找水源、抬水、积水防火、抽水浇灌、打田栽秧,帮助重灾特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关键时刻,村“两委”临危不乱,村党支部书记带领班子成员,哪里有险情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有困难就冲向哪里。村干部们的表现感动了更多党员群众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在除抗旱过程中,有的人脸上被阳光晒伤,有的人身上晒得脱皮一块又一块,晚上回家全身酸痛,但是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确保了群众得收成。为了解决群众抽水浇灌难的问题,村领导多次向镇党和上级部门找柴油、汽油、抽水工具和抽水机,并将上级发放救灾物资及时送到群众手中,从不私为已用,让他们感到旱灾无情人有情,体会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四、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创建和谐发展环境

廷牌村在抓村级组织建设中,注重把科技、民主、法治融入到各项工作中,把科技兴村、民主管村和依法治村为主要内容作为统揽农村各种村级创建活动,齐抓共埽酆现卫怼?萍夹舜宸矫妫饕腔橹褐诓渭酉叵缗┐迨涤眉际跖嘌担钥萍际痉痘Т骞餐赂弧C裰鞴艽宸矫嬷饕羌岢秩玫吃焙痛迕翊聿斡氪逦衩裰鞴芾砗痛逦衩裰骷喽健I婕叭褐诶娴墓沸藿ê臀蓿裾燃枚韵蟆⒓苹才哦韵蟮榷际敌辛酥Р炕嵋楹痛迕翊泶蠡峁餐芯烤龆ǎ⒃诖逦窆改诠R婪ㄖ未宸矫嬷饕抢酶髦只嵋樾芍叮銮看迕穹ㄖ乒勰睿敝贫ㄉ缁嶂伟沧酆现卫碛行Т胧岢中【婪撞怀鲎椋缶婪撞怀龃澹缁嶂伟擦己茫啤⒍摹⒍镜壬缁岢蠖裣窒蟮玫礁径糁疲迳缁嵛榷ǎ裥奈榷ā�

五、面对未来,充满信心

廷牌村党支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村上的经济、村容村貌治理发生了重大改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三堆”(粪堆、土堆、柴堆)和“三乱”(乱泼污水、乱扔杂物、乱倒垃圾)现象正在悄然改变。廷牌村班子的每个成员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按照支部建设“五个好”的目标,进一步加强学习,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工作行为,理清发展思路,为全面建设农村小康而努力工作。

高丰村地处周覃镇政府驻地西北部,村民委员会驻廷牌社区街上。下辖自然寨有上务莫、下务莫、板奇、中寨、板坝、板本、化旦、小场、中勇、玉雄、干牛、定坝、鲁训、岜空。其管辖范围东至水东村,南至心合村,西至廷牌村,北至新仰村。总户数为609户,总人口为2808人,民族有水族。总面积为6.44平方千米。农业以种植水稻、玉米、油菜为主,经济来源以外出务工和种植西红柿及辣椒为主。邮政编码为558000,电话区号为0854—,联系电话为0854 - 3041011。辖区内有板奇水库,高丰端坡,务莫响水洞。高丰端坡是水族地区海拔最高的端坡,也是水婆地区最古老的端坡,处于水族地区腹地,距三都县城50千米,与荔波、独山接壤。站在端坡上,可将方圆几百里内延绵不断的群山、田野、村寨等一览无余,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另外,端坡交通便利,有一进三出的交通路网,坡顶有宽阔的平地,有1000米的赛马道,有几个大停车场,有古老而神秘的传说故事、有天然的水歌对唱场所,有清洁干净的地下泉水,不仅利于端节各项民族文化活动展示、表演,也是广大摄影爱好者的理想之地,更是广大游客体验端节文化的宝地。
新仰村辖15个村民小组632户3337人,总有田2054亩,土385亩,耕地面积2439亩。有一所完小学校,学生入学率为100%。近年来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怀下,在全村群众的共同努力及广大在外务工人员的积极配合支持下,村“两委”积极带头做示范,真抓实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领航者,生产发展的带头人,生活宽裕的示范人,乡风文明的倡导人,村容整洁的维护人,管理民主的推行人,新仰村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以前,新仰小学没有篮球场,使学生很难得到全面发展。于2002年在村“两委”的积极争取和外出务工人员的慷慨支助以及在县工商联、廷牌政府共同努力下,建成了新仰小学篮球场和学校阶梯。

为了加快农村经济快速发展,2003年在县交通局的大力支持及全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5.1公里的入村公路,其中2.8公里通过州交通局验收,为新农村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人畜饮水是一项关系到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问题,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民生问题。2003年县水利局投资,解决了新仰大寨、的鸭大寨人畜饮水困难。

如何把新仰荒山恢复绿化,摆在村“两委班子”面前是一个突出的重大课题。2004年争取县林业局的支持,总完成了3653亩珠防工程,现林木长势茂盛,绿化荒山,为群众增收,奠定基础。

新仰村是一个水资源比较缺乏的村,农业基础设施需要改善。为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创造有利条件。2005、2006年,县水利局在新仰村投资建成小水窑207口,建成引罕山塘、甲堡山塘。2008年又建成新仰哥友山塘,2009年在县纪委的扶持下,又硬化了新仰大赛道路硬化1500平方米,群众得到了许多实惠,生产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长期以来,新仰村群众农民生活能源主要以薪柴、杂草和包谷杆为主,砍伐天然林,破坏生态环境,致使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沙漠化日益加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形成“越砍越穷,越穷越砍”的恶性循环。能源供求关系矛盾十分突出,山林不堪重负,退耕还林成果和森林生态保护面临着巨大挑战。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有效缓解农村能源矛盾,告别烧柴历史,提供高品位能源,有效地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2009,2010年经过发动群众,在县农业局的支持,已完成沼气池120口,推广使用沼气来解决农户生活所需能源。以巩固退耕还林为重点的生态建设成果,减少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造成的农村污染,有效改变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

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2010年,在新仰村大量外出务工人员的大力支持和带动,村“两委”的积极组织下建成新仰大寨、上、下的鸭、务旦自然寨道路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2010年,我镇在新仰村塘廷公路沿线连片种植“185”工程示范300亩,主要种植以番茄、辣椒、大蒜、莲花白、白菜为主、套种其他菜类,实现我镇“185工程”产值目标。在村“两委”的的领导下,实行村组干及党员充分发挥带头模范作用,村两委一个人带头种植3亩,委员种植2亩,已经离任了的老党员韦少儒,个人带头种植近5亩的番茄和2亩的辣椒。率身先卒,做产业调整的“领头人”,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实现了富民增收。

因病至贫、因病返贫是严重的一个社会现象,国家为了解决这个现象,提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仰村大力宣传以及广大群众觉悟的提高,2010年参合人数96.2%,2011年参合人数98%,使广大群众有病有地看,有病有钱医,切实解决了农民看病难,住院难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新仰村是廷牌镇的各方面的先进村,是比较发展的村,我们更加努力,带领全村人民抢抓机遇,用好机遇,为新农村经济发展,更加努力奋斗。

该地名来源于2016年村组撤并。因区域调整由板老村、良乔村、石安村撤并而成,属三村群众均愿意从小村撤并成新的大村,故名。1984年公社改乡镇建制,板老村属周覃区廷牌乡,良乔村、石安村属阳安乡。

1991年撤区并乡建镇后,属廷牌乡管辖。

2002年撤乡建镇,属廷牌镇管辖。

2014年8月行政区划调整,属周覃镇管辖。

2016年村组调整,由板老村、良乔村、石安村撤并而成三愿村,得名后一直沿用至今。

三愿村辖18个村民小组16个自然寨,549户3148人,其中:农业人口3132人,水族占总人口99以上。耕地面积172亩。

全村粮食种植以水稻、玉米为主,经济来源以农、林、牧为主,养殖方面主要有牛、猪和本地土鸡等,受地理条件限制,属自产自销型经济状态。

地处周覃镇西北部,村民委员会驻甘坤。下辖自然寨有甘坤、梅素、的两、务把、务坝、弄打、本球、上姑引、下姑引、中姑引、里肖、板塘、夭扁、上水旧、下水旧、本托。其管辖范围东至新联村,南至恒丰新村,西至双龙湖村,北至廷牌村。总户数为689户,总人口为3170人,民族有水族99%以上。总面积为9.60平方千米。农业以种植水稻、玉米、洋芋为主,经济来源以外出务工为主。邮政编码为558111,电话区号为3041,联系电话为3041011。辖区内有本托水库,夭扁水库,甘坤水库,甘坤洞;县道X999线穿过该村,土壤为黄黏土质,配套设施有:本托小学。习俗:端节,按水历来推算的。节日祭祖和丧葬祭供时,除鱼肉以外均忌荤,鱼肉是祭祀的唯一佳肴。水族以大米为主粮,以玉米、小麦、芥麦、芋头、红薯等为杂粮。他们喜吃酸辣食品,喜欢糯食,特别喜爱鱼类食品。水族家庭组织是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小家庭,兄弟长大娶妻后另立门户,并奉行“同宗不娶”的婚姻习俗,同一姓氏中的大姓、小姓可以通婚,但“同宗不娶”必须恪守,否则就要受到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和习惯法的严厉惩治。水族有自已的语言,水族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过去曾有一种叫“水书”的古老文字,造字方法有象形、会意、谐音和假借,其中象形文字多,仿汉字甲骨文、金文多,通用的单字只有一百多个,仅限于宗教活动中使用,在日常生活中通用汉文。水族传统民居为“干栏”式建筑,这种建筑一般是两层或三层,最高的是四层,多用杉松木建造,屋顶用杉树皮或瓦片覆盖。楼下喂养牲畜家禽,楼上住人。房屋间数为单数,忌取双数,多为三间、五间或七间。下层根据房屋的规模相应立着几根抵柱,柱粗一般在30厘米以上,每排抵柱的上端扣架着粗大的原木作横梁,梁上铺着垫木,俗称“楼枕”,枕上铺着宽厚的楼板,形成平整的楼面。上层屋架一般为每排五柱四瓜,也有五柱六瓜、五柱八瓜的下层的抵柱与横梁必须和上层的排架相对应,俗称“柱顶柱”。这种非常结实稳固,充分体现了水族人民的聪明才智。
民安村地处周覃镇政府驻地东西部,村民委员会驻甲乃。下辖自然寨有甲乃、板乔、雅朗、定同、高外、今友、梅恶、塘亨、新寨、雅伙、梅育。其管辖范围东至龙角村,南至三愿村,西至阳安村,北至塘州村。总户数为608户,总人口为2797人,民族有水族。总面积为6.4平方千米。农业以种植水稻、玉米、辣椒为主,经济来源以外出务工,建筑业,种植刺梨为主。邮政编码为558111,电话区号为0854,联系电话为3041011。辖区内有金梅水库,金菜水库,梅恶小溪,塘亨小溪,甲乃山,及丁山;高外百米高古石梯;雅朗松山;千米有阳安千米穿过该村;河流有高雅河,今朗河经过;土壤为黄粘土质;矿产有锰矿;配套设施有:金角小学。泡萝卜椒:萝卜椒是本村的一种特色辣椒,因外形向萝卜,而得名,大小如小米椒大,待萝卜椒成熟后,村民将该椒在大太阳底下暴晒半天,后用开水烫过取出放入大盆,撒入花椒果、姜粒、冰糖、八角、苦葱果、甜酒,再加入大量的盐,搅拌后放入土坛子中密封,放置半月,一坛酸爽辣脆,回味无穷的泡萝卜椒即可制成。具有开胃、暖身、通气、醒脑等功效,适量吃些,对身体好。
阳安村地处周覃镇政府驻地西北部,村民委员会驻高潮。下辖自然寨有高罗、高却、务吉、马安、阳朝、长寨、高远、甲下、甲约、枚亚、塘独、塘降、项查、新寨、中朝、务劳、高并、石安、定龙、坝的。其管辖范围东至明安村,南至三愿村,西至独山黎罗村,北至福安村。总户数为716户,总人口为3284人,民族有水族。总面积为7.75平方千米。农业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经济来源以外出务工为主。邮政编码为558111,电话区号为0854,联系电话为15117837617。辖区内山林树木环绕自然环境优美,有阳安千米穿过村旁千米硬化连接村路寨道;河流有阳潮河,甲下河交叉经过。土壤为黄粘土质;矿产有锰矿;配套设施有:村卫生室,阳潮小学。
福安村地处周覃镇政府驻地西北部,村民委员会驻金桃。下辖自然寨有的困、塘甘、今光、吉香、今逢、甲王、今南、金桃、拉哀、石曰、引虽、中寨、高母组。其管辖范围东至塘州村,南至阳安村,西至独山县联合村,北至独山县群力村。总户数为891户,总人口为4103人,民族有水族。总面积为10.88平方千米。农业以种植水稻、玉米、辣椒为主,经济来源以外出务工,建筑业,种植刺梨为主。邮政编码为558111,电话区号为0854,联系电话为3041011。辖区内有甘塘大塘,石工水库,配套设施有:阳安中心小学,同心小学。传说:相传在道光年间,吉香有一位木匠手艺高超的师傅,名叫黎万忠,他凭着高超的技艺得到当地人的爱戴,黎师傅能够就地取木,在木板上用墨汁作图,绘画出房屋的门、窗,在门窗上钻出连接口,房屋就建成了。他还帮助村民建造房屋,直到他逝世后村民一直流传一个故事:想住新房就去找黎公,找到他就能为你画出一座美丽的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