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上庸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上庸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1950年为新民乡,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为天安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大桥大队,1975年撤区并社为新民大队,通过地名普查于1981年1月23日竹政发10号文件更名为南坝大队。

1984年机制改革时改为南坝村12个小组,因2001年乡镇体制改革,将原南坝村、保安村、红花村,合并为南坝村村民委员会辖九个小组,一直沿用至今。

1966年划归官渡区吉鱼小公社管辖下辖三个大队:板桥大队、大沟大队、葡萄大队;;1975年建大公社,划归峪口大公社吉鱼办事处,辖板桥大队、大沟大队、葡萄大队;1984年撤公社建乡,划归官渡区设吉鱼乡,辖吉鱼村、大沟村、小沟村、鸭儿池村、庙沟村;1987年,撤吉鱼乡并入峪口乡,设吉鱼管理区,辖吉鱼、大沟、小沟、鸭儿池、庙沟等五个村;1999年,吉鱼、大沟、庙沟三个小村合并为吉鱼村,小沟、鸭儿池合并为鸭儿池村;2001年,峪口并入田家坝镇,撤乡建管理区,将原小沟、大沟、庙沟、鸭儿池、吉鱼等五个村合并为吉鱼村;后峪口管理区撤销,吉鱼村划归田家坝镇(现名上庸镇)管辖至今。

1950年设立峪口公社属于峪口大队,1984年改建峪口乡政府隶属于峪口村管辖,2001年撤乡并镇,峪口乡解体,将葡萄沟村、石桥村、峪口村合并为现在的峪口村归属于田家坝镇管辖,2009年田家坝镇更名为上庸镇,峪口村建制依旧存在至今。

1951为红庙乡,石庙乡,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为红庙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红庙大队,1983年机制改革红庙大队为红庙村,2002年峪口乡和田家坝镇合并,称为田家坝镇,原峪口乡红庙村和石庙村,合并为红庙村,2010年田家坝镇改名为上庸镇红庙村,沿用至今。

1941年此地称金营乡合作化,1951年命名为水田畈大队,分为1-6小队。

1956年命名为大泉山大队,分为1-6小队,到1976年由原来5-6小队合并为五对。

1992年由峪口乡公社组织全乡在大泉山村开展大会建标准化茶园1000亩,并在一队建茶叶加工车间。

2002由于村组合并将原白河浪村8个队并到大泉山村,原大泉山村1、2、3队并成一个队,4、5、6并成2队,7、8队并成5队。

2006年在大泉山村成立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1952年成立磨滩大队,1987年乡村改制,磨滩大队改为磨滩村,2001年合村并组,洋滩河西、大泉沟村并入磨滩村。

2010年在马槽筹建建新村委会。

1950年为团结村,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为团结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九里潭大队,隶属两河管理区管辖,1984年撤社建区时为九里潭村;2004年泗河村、九里潭村、两河村、黄土凸村四村合并为两河村,2011年更名为九里潭村,一直沿用至今。

(泗河村:1949年为翻身村,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为和平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泗河大队,1984年撤社建区时为泗河村;两河村:在1950年为胜利村,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为永安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永安大队,1975年撤区并社时为两河大队,1984年撤社建区时为两河村;黄土凸:在1950年为民主村,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为黄土凸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黄土凸大队,1984年撤社建区时为黄土凸村)。

1975年属峪口公社桃子大队,1982称桃子塆村,2001年有磨滩村3个小组、洋滩村1个小组合并到桃子塆村。

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为白果园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王河大队,1975年撤区并社为九华大队,1984年撤社建区时为九华村;2001年随峪口乡合并到田家坝镇,2003年雷神寨村、三岔村合并合并到九华村;2009年田家坝镇改为上庸镇;一直沿用至今。

(雷神寨村:在1949年为大桥村,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为大桥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东沟大队,1975年撤区并社时为西沟大队,1981年1月23日竹政发10号文件更名为雷神寨大队,1984年撤社建去时为雷神寨村;三岔村:在1956年时为三岔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三岔大队,1984年撤社建区时为三岔村,2001随峪口乡合并到田家坝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