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邛崃市火井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邛崃市火井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高场社区幅员面积3.1平方公里,东邻油榨乡桃花社区,南邻银台山村,西邻状元村,北邻双童村,距邛崃市31公里,距火井镇政府1公里,辖19个组,1548户,户籍人口4080,农用地1656亩,集体建设用地470亩。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建有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基础设施:新改造修建的青石板路面全长1.2公里的河北古街一条,劳动保障站1间30平方米,卫生服务站1间40平方米,人口计生服务室1间30平方米,文化活动室3间120平方米,警务室0间0平方米,农资放心站1间40平方米,农贸市场0个0平方米,日用品放心店3个250平方米,垃圾转运站2个8平方米,公厕1个60平方米沼气池2个停车场0个健身设施广场1个;交通基础设施:硬化道路9300米,桥梁10座;水利基础设施:水渠7950米,拦河坝2个,蓄水池30个。

邛崃市火井镇银台山村地处西部山区,是中华第一女状元黄崇嘏故里,距场镇0.5公里,东邻油榨乡堰滩村,南邻纸坊村,西邻状元村,北邻高场社区。全村幅员面积5.8平方公里,辖17个村民小组,人口2971人,其中党员71人,农户935户,劳动力2079人,2012年外出务工698人。有耕地2828亩,其中田1680亩,地1148亩,退耕还林面积1238亩,2012年银台山村人均纯收入5700元。全村现有享受低保户34户,散居五保户2人,残疾人53人。目前全村有村道9.1公里,组到11公里。全村通电户数935户,通电率达到100%。

农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种养殖业、劳务输出和第三产业。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群众贫富差距较大,发展极不平衡。

状元村位于邛崃市西部山区,距邛崃市区35公里,距火井镇政府3公里。属浅丘山区地形、地广人稀,幅员面积9.6平方公里。其中有耕地1902亩、林地5300亩、退耕还林1260亩、荒山荒坡200亩。主导生产慈竹、猕猴桃,全村现有水泥路5公里,17个组只有6、15、16、14、5组只通碎石路,其余12个组全部都通水泥路。全村通电率达100%,有山坪塘2口、高山池5个、人畜引水工程1处。全村通自来水率达60%。农业生产靠天吃饭,主导林产品和慈竹。全村的慈竹面积4000亩。

全村辖17个村民小组,其中有农户843户、人口2692人,其中劳动力1430人、有低保29户68人、疾人67人、党员73人、村民代表27人、议事小组成员80人、村议事成员27人。其中村两委干部5人、全村人均收入4860元,主要来源就是林产业、竹的销售、猕猴桃、外出务工和传统的农业生产。

1981年6月建制双童村,因当时党支部书记李永松任该村书记,由他根据双童村两座寺庙,一座为双庙子;另一座寺庙为五童庙。双庙子、五童庙,两座寺庙。故名。1981年设立双童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双童村地处邛崃市火井镇北面,距火井场镇1公里,辖18个村民小组,全村幅员面积7.8平方公里,距天台山旅游区26公里,第八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双童村有1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59户,总人口2049人。

纸坊村位于邛崃市西部山区,距邛崃市区48公里,距火井镇政府14公里。属浅丘山区地形、地广人稀,幅员面积12.5平方公里。其中有耕地12950亩、林地12000亩、退耕还林1360亩、荒山荒坡2000亩。主导生产慈竹,全村现有水泥路14公里,12个组只有7-11组只通碎石路,其余10个组全部都通水泥路。全村通电率达100%,有山坪塘14口、高山池7个、人畜引水工程2处。全村通自来水率达25%。农业生产靠天吃饭,主导林产品和慈竹。全村的慈竹面积11000亩。

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其中有农户402户、人口1330人,其中劳动力750人、有低保42户60人、疾人37人、党员47人、村民代表27人、议事小组成员78人、村议事成员28人。其中村两委干部5人、全村人均收入5210元,主要来源就是林产业、竹的销售、外出务工和传统的农业生产。

邛崃市火井镇三和村地处西部山区,,距场镇6公里,东邻道佐乡,南邻凤场村,西邻纸坊村,北邻雅棚村。

三和村幅员面积7.5平方公里,辖14个村民小组,人口2013人,其中党员72人,农户615户,劳动力1230人,2009年外出务工635人。有耕地855亩,退耕还林面积1303亩,2010年三和村人均纯收入4752元。农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种养殖业、劳务输出、第三产业。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群众贫富差距较大,发展极不平衡。

一、基本情况

地理位置:邛崃市火井镇兴福村地处西部山区,距场镇9公里。

地形分布:山区。

产业分布:种养殖业,林业,劳务输出,第三产业。

二、人口现状

兴福村有12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93户,总人口1265人,其中男性665人,女性600人,劳动力750人,常年外出务工人员245人。全村有贫困户50户,五保户1户,低保户13户,残疾人41户。

三、土地资源状况

全村耕地面积1950亩(其中水田830亩,旱地1120亩),林地面积7500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1.54亩。

四、经济水平

全村的年粮食生产总量19.5万斤,经济作物年收入3.5万元,林竹经济收入30.8万元,其他务工收入48万元;

2012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6350元,低于全镇平均水平。

五、社会事业发展和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现有广播室一个,党员活动室和村两委办公室共150平方米;

村党支部委员会由3人组成,村委会由3人组成;

现有党员35名,其中男性党员29人,女性党员6人。

六、芦山“4.20”地震兴福村受灾情况

兴福村在“芦山4.20地震”中损失严重,农户轻微损坏55户,105间,2140平方米;中等破坏85户,184间,5145平方米;严重破坏50户,,205间,4185平方米。倒塌5户,25间,480平方米。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在本次地震中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

灾情发生后,195户农房受到损害,部分农户因此返贫。

七、其他情况

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是传统农业收入和务工收入,没有集体经济资源和主打产业增收项目;

全村12个村民小组已通水泥路8.5公里,碎石路3公里,入户路20公里(其中:未改建5公里),毛路6.1公里;

现有提灌站1座,有山坪塘3个,灌溉沟渠2公里;

村民生活用水主要为山泉水,污水处理主要为分散排放,生活垃圾实行集中收集清运;

常乐村位于南宝乡人民政府的西南面,距成都市区150公里,距邛崃市区56公里,距南宝乡政府所在地6公里,全村6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1.83万亩,森林覆盖率92%,年平均气温15℃,海拔高度在800-1200米之间。全村98户农户,常住人口398人,劳动力215人。常乐村是典型的山区村,主产木、竹、药、棕;全村基本通公路的4个组,村道6公里,前3公里为水泥路,后3公里为碎石路;2015年人均纯收入11050元。

邛崃市南宝乡大葫村属于市级贫困村,地处邛崃市西面,距南宝乡政府所在地18公里。全村幅员面积25000亩,林地24500亩,耕地500亩。年产竹2000吨,商品林2500立方米。辖6个村民小组,157户,607人,其中劳动力348人,外出务工208人,全村党员26人,残疾25人,五保5人,低保7户8人,2012年全村人均经济收入收入856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