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泰兴市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泰兴市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古为吴之地,南唐时为延令村,属泰兴县管辖。

宋绍兴初年(公元1131年)泰兴县治迁此处,历经元明清、民国,直至解放后,一直为县治所在地。

1949年解放后,建立泰兴城区人民政府,1956年由城区分出的泰兴城的街市包括四郊菜农建立泰兴镇,1958年公社化时,改称泰兴镇人民公社,1968年改为泰兴镇革委会,1981年改为泰兴镇人民政府,直属县管辖。

2001年区划调整时,将原燕头镇、原大生镇一部分、原十里甸一部分划归泰兴镇。

2011年,撤镇设济川街道。

2020年泰州市政府批准以如泰运河为界,变更济川街道行政区域,设立延令街道,即将原济川街道拆分为新的济川街道和延令街道(泰政复〔2020〕83号)。

2020年,经泰州市人民政府批准,以如泰运河为界,变更济川街道行政区域,设立延令街道(泰政复〔2020〕83号)。

旧名姚家庄。

明时隶属太平乡,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隶属辅辖;民国初年属东阳镇。

1949年为姚王乡,属城黄区。

1958年隶属城黄人民公社。

1959年由城黄公社析出建姚王公社。

1963年撤销姚王公社,将其辖区划分为郭桥、王鲁、石桥、姚庄、星火等五个小公社。

1969郭桥、王鲁、石桥、姚庄、星火5公社与毛庄公社及肖封公社的封东、封西、肖万、陆庄4生产大队合并,重建姚王公社。

1981年8月,析出周家里、居庄、严河3生产大队归新设立的老叶公社管辖。

1983年,撤销姚王公社,建立姚王乡。

1993年,撤销姚王乡,建立姚王镇,2000年3月,南殷村、张陈村、钱庄村划入原泰兴镇,撤销原十里甸乡,其大部分村划归姚王镇。

2021年撤销姚王镇,设立姚王街道(苏政复〔2021〕18号)。

1912年称黄桥市。

1934年分设为整洁、廉耻、简朴、礼义4镇。

1945年8月份设立黄桥市,下辖整洁、廉耻、简朴、礼义4镇和进化、西洋、诸葛等10乡;同年黄桥市归属泰兴县。

1949年为黄桥区民主、团结、胜利、解放4镇地。

1956年建黄桥人民公社。

1959年析出为黄桥镇公社。

1962年复为黄桥镇。

1963年黄桥公社分设为三里等7个公社,1969年原黄桥公社分设的7个公社合并为新的三里公社(1983年改置乡)。

1994年三里乡并入。

2000年横巷乡撤销(苏政复【2000】47号),其所辖横巷村、大桥村,东太平村,西太平村、东小湖村、丁庄村、祁巷村、王家庄村、余家庄村、三家村、顾河荡村、王韩村、何韩村、西洋庄村、周堡村、吴西村、蔡家庄等村并入黄桥镇。

2010年溪桥镇、刘陈镇并入(苏政复【2010】22号)。

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

1934年为分界乡,属第四区。

1949年属古溪区。

1958年划归古溪公社。

1959年划出古溪区,设分界人民公社。

1963年分设开绿、吉桥、官庄、孙滕、沿河5公社,1969年又合并为分界公社。

1983年改置分界乡。

2000年长生乡并入。

2001年撤乡设分界镇。

明时属太平乡,清雍年间归黄(桥)辖区,民国初期为第四区古溪镇。

1949年仍为古溪镇,属古溪区。

1952年改设古溪乡。

1958年将古溪、九成、分界3乡合并为古溪人民公社。

1959年九成、分界2公社析出。

1963年古溪公社分设为6个小公社。

1969年设出的5公社及塘湾公社红旗生产大队并入,重建古溪公社。

1983年复设古溪乡。

1988年撤乡改设古溪镇。

2010年横垛镇并入(苏政复【2010】22号)。

春秋属吴地。

南唐属泰兴县,民国属泰兴县五区,建国初期属泰兴县梯青区,1958年公社化时,沿用原乡名,命名为元竹公社,所辖区域为元竹乡、成仁乡、沿太乡,蒋徐乡以及芮霍乡的部分。

1963年划区建小公社,仅辖元竹乡范围。

1969年撤区建社时,将元竹、双芮、蒋徐、沿泰、成仁、潘兴等6个小公社以及樊阳(王庄河以北的生产队)佩璜(除姜黄河东的9户的一个生产队)两个小公社合并,重新组成元竹人民公社。

1983年复置元竹乡,2001年撤乡建元竹镇。

春秋属吴越地,南唐属泰兴县,明时为保全乡,清雍正时归印辖,1934年属泰兴县第三区珊瑚乡,1949年为珊瑚区珊瑚乡,1957年撤区后仍为珊瑚乡,1958年珊瑚、长生、横巷等乡合并珊瑚人民公社,1959年长生、横巷2个公社析出,1963年珊瑚人民公社分设为珊瑚、洋港、曹埠、吴桥、八户、顾堡、二河、蒋埭、祯祥9公社,1969年9公社合并重建珊瑚公社,1999年撤乡改设珊瑚镇,2000年横巷乡撤销,其所辖原丁达、八井、二甲、徐庄、大徐、小徐、周桥、岱湾8村划归珊瑚镇(苏政复【2000】47号)。

明时为保全乡,清雍正年间属印辖区,1949年为广陵区广陵镇。

1952年改置广陵乡,1954年复为广陵区广陵镇,1957年改为乡,1958年设广陵镇人民公社,1959年常周、宁界等公社析出。

1963年又析广陵公社另建张石、通靖、季圩、曹市、木行、顾周、大有7公社。

1969年撤区并设,复将张石、通靖、季圩、曹市、木行、顾周、大有7个公社并入广陵公社。

1983年7月撤社建乡改称广陵乡,1985年12月撤乡建镇,2000年宁界乡并入(苏政复[2000]47号),仍称广陵镇。

光绪《泰兴县志》载,明清时称霞幕圩。

1912年称曲霞乡。

1947年建霞幕镇(属泰兴县二区),1949年和与霞幕圩一河之隔的曲水村合并为曲霞,置曲霞区曲霞镇。

1958年8月建曲霞人民公社,1963年12月分设印达、曲霞、丁桥、肖榨、安乐、戴窑、季平、朱圩等8个小公社,1969年11月撤销上述小公社,恢复曲霞人民公社,1983年10月撤销曲霞公社设曲霞乡,1987年12月撤乡设镇。

旧名张家桥;1934年为第八区张桥镇;1949年为蒋华区张桥镇;1952年因人口不足2500人改为张桥乡,属张桥区;1953年复属蒋华区;1957年撤区后仍为张桥乡;1958年分属于蒋华、曲霞、泰兴镇等公社;1959年调整体制,由蒋华、曲霞、泰兴镇三个公社划出。

1963年析建汤庄、匡庄、陈庄、通江、朱陈5公社;1969年5公社撤销,其所管地域及唐港公社的部分地区并入张桥公社,1983年复置张桥乡;2000年初张堡、曹堡村划入原泰兴镇;同年撤销张桥乡、焦荡乡,合并设置张桥镇。

明时为城厢东新里,清雍正年间为印辖区,民国初期为第二区的“民育乡”。

1948年由“失河乡”改为“河失乡”。

1958年洋碾乡、元仙乡、司马乡、三军乡、沈丁乡、殷翁乡并入,同年成立城黄区人民公社。

1959年城黄公社撤销,分设河失、城东、姚王三个小公社:1963年元仙、司马、洋碾、沈丁、三军、东失6公社从河失公社析出。

1969年元仙、司马、洋碾、沈丁、三军、东失6公社及黄溪公社西黄生产队并入建立河失公社。

1983年复置河失乡。

1992年撤乡改设河失镇。

2000年将原常周乡划归河失镇。

南唐时属泰兴县。

1949年为梯青区北新、南新、倪浒等乡地。

1958年属梯青公社。

1959年析梯青公社建北新公社。

1963年北新公社分设为北新、夏杨、霍庄、倪浒、梧桐、谢李6个公社。

1969年倪浒、梧桐、谢李、霍庄4个公社以及徐庄、夏杨2个公社部分属地并入北新公社。

1983年改置北新乡。

2000年与南新镇(1992年撤南新乡改置镇)合并,以境内有南新街、北新街二集镇改设新街镇。

南宋始属泰兴县,1912年集市设于此而形成集镇,1934年称第六区宣堡镇,1949年为宣堡区宣堡镇。

1958年建宣堡人民公社。

1963年分宣堡公社为宣堡、梅埝、封银、三堡、郭纪、毛群、崇头7个公社,1969年上述7公社合并,仍为宣堡公社。

1983年恢复为宣堡乡。

1988年撤乡设镇,2000年孔桥乡并入宣堡镇。

2009年1月赵王、乔杨、明河、管营、孔桥、钱赵、蔡庄7个村划入高港区许庄街道。

2007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苏政复【2007】(29号)),撤销过船镇、大生镇,将原过船镇区域与原大生镇管辖的天星桥居委会及洋思、蒋榨、红旗、五杨、芦碾、翻身、天星、新星等8个村委会合并,设立滨江镇,政府驻五杨村。

2010年,经江苏省政府批准(苏政复【2010】(22号)),将马甸镇与滨江镇合并设立新的滨江镇,政府驻五杨村,将泰兴镇向阳、张庄、郭庄三联4个村划归滨江镇管辖。

2021年,经江苏省政府批准(苏政复【2021】(18号))将滨江镇的张庄、郭庄、向阳3个村划归济川街道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