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浚县志》(1801年版)记载,为春秋时卫地,隋唐等朝设县,宋废县为镇,明清时称“卫贤集”。 |
因南一里处有汉至隋、唐、宋砖城遗址,故名砖城。 |
据传,明初宋、刘两姓自山西洪洞县定居于此,因居尚村之西,故取名西尚村。后以地形改村名为土山屯,宋姓居南为土山前屯,简称前屯。 |
明初宋、刘两姓自山西洪洞迁此定居,因居尚村之西,故取名西尚村。后以地形改村名为土山屯,刘姓居北为土山后屯,简称后屯。 |
在很早以前村民多以造纸营生,故名纸坊村。元末毁于战火。明初由山西洪洞县迁民于此,居于原村之南、北两头,故取名南、北纸坊。居北部,称北纸坊。 |
据记载:明宣德年间,袁姓自山西洪洞迁居于此,因此地盛产香菜,以姓氏取名为袁香菜。光绪十二年(1886)《浚县志》有袁香菜之记载。 |
据记载:明宣德年间,刘姓自山西洪洞迁居于此,因此地盛产香菜,以姓氏取名为刘香菜。 |
据《陈姓祖碑》记载,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居鹤壁市陈家湾,后于明万历年间分迁于此,因盛产香菜,取村名陈香菜。 |
据刘堂村《刘坟祖碑》记载,明万历十五年(1587)为北香菜村,后因村中刘氏在村西头建观音堂一座,故改名刘堂村。 |
商代时期,常在此地屯兵,故称屯里,明初张姓自山西洪洞迁此定居,故以姓命名张家屯,简称张屯。 |
据传商纣时期在此屯兵,称屯里。明洪武年间,李姓自山西洪洞迁此定居,故称李屯。 |
商朝时期,殷纣王在此屯兵,称屯里,当时宋姓在此定居,故称宋屯。到了明初冯姓自山西洪洞迁此定居,冯姓开始居多,更名为冯屯。 |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游姓自山西洪洞县迁至浚县山南头,清初游超思移此定居,取名游家屯。后简称游屯。 |
在商朝时,纣王在此屯兵,称屯里,明初任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故名为任屯。 |
明初温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以姓取名温拐。后因人口增多,清末改名温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