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西天尾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西天尾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早年,境内有霞东、霞星两个高级社,故各取一字为名,称东星。
相传因明代涵江黄巷后黄派始黄蟾后裔迁居于此,故名。
取原村内溪霞、白杜两处地名各一字为名,称溪白。
早年,境内有大河,水质清澈,河中有小块陆地,后村民沿河畔建居,形成村落,取名澄渚。
因此地三面环山,故称围庄,雅称渭庄。后因境内阳光普照,日照充足,故改称渭阳。
明代《闽书》记载此地古时名为“北螺村”,因此地如飞凤之形,有风水宝地“凤穴”称誉,早年曾有林氏迁入定居,故谐音得名凤林。后为避免与毗邻梧塘镇村庄“枫林”谐音重名,便因村落背靠紫霄山峰而改名“林峰”。
因境内有一山,地处龙穴,村民建居于山麓,故得村名龙山。
古代称吴刀,因唐代吴兴持刀入水斩蛟龙之典故而得名,后因村民沿溪畔建居改称吴江。
取北郊、大沟二自然村首字为名,称北大村。
据有关地域资料记载,唐代建中年间(780-783),境内海潮交汇处(感潮区)筑龙安陡门,以挡潮蓄水,因堵枫溪之水,境内首饮其淡,故得村名淡头。有了淡水,生活和农耕用水有了保障,先民便择居此地垦田开发,繁衍生息,人口逐渐增长。而“洞湖”之最初见于清咸丰元年(1851)陈池养所著《莆阳水利志》卷四《陂塘》篇:“淡头东境洞湖潴枫溪之水,溉淡头溪安田一十顷。设斗门泄水入沟”。在这里,洞湖仅指村境东南的河面沟道,即浦沟与淡沟之合称。至1929年,才正式改称洞湖。
宋代,自开基始祖之后有卓氏迁入开发,垄断龟湖山,故得名。
因地势平坦如洋面,宋代曾以生产瓷碗著称,故得名碗洋。
因境内自东向西有三座山,分别为漏头山、馒头山、水晶山,故得村名三山。
古代称圭浦,因当时村落酷似玉浦而得名,民国年间改为下埔,新中国成立后因村前有田,后有草埔而改称后埔。
因境内有九座山峰相连,其形如象,故得名象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