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印江县峨岭街道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印江县峨岭街道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因该居委会位于印江城的南部,故而得名城南社区居民委员会。
因该村附近有山名为峨岭关,故而得名峨岭村。
因居民委员会驻地在坪兴寨,故而得名坪兴村。
因该村位于峨岭关大山的山脚下,故而得名岩底村。
2019年10月15日,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政府关于同意峨岭街道岩底村、峨岭村、坪兴村、普同村”村改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批复(印府函〔2019〕184号,将普同村村民委员会改为普同社区居民委员会。
同心,因早期村内的群众分三派系各自为政,行政区域变化后大家合在了一起形成为一个集体,取同心为集体名,意为同心协力之意。1984年机构改革后更名为同心村。
黔:是贵州省的简称,因此地的村寨大多建在一处山坡上,村寨的前面有一条小溪,当地人将小溪称为前溪,后因谐音演变为黔溪,故得名。
因该地村内有一条小溪名为小泽,故而得名为小泽村。
因该村处于县城平坝之南山上,仰视如处云天之半空,整体地名就成为云半,又根据面积大小可分为大小云半,该村较小,得名小云半,故而得名为小云村。
因该村处于县城平坝之南山上,仰视如处云天之半空,整体地名就成为云半,又根据面积大小可分为大小云半,该村较大,得名大云村。
1984年1月11日,中共印江县委批准《印江县农林综合改革方案》,“对原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体制改为乡(镇)政权。全县原来的大队改为村,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1984年3月16日,成立。
此地生长有很多青杠树而得名。
1984年1月11日,中共印江县委批准《印江县农林综合改革方案》,“对原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体制改为乡(镇)政权。全县原来的大队改为村,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1984年3月16日,成立。
因该地建有四重贞节牌坊,故得名唐祠。又称牌坊,后唐祠演变为塘池。
过去村内多有张姓人家居住,故而得名张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