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永善县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

永善县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

因境内一小溪与金沙江交汇处有一渡品溪洛渡,故得名。2021年3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昭阳区等县区有关镇撤镇设街道的批复,同意永善县撤销溪洛渡镇,设立溪洛渡街道和永兴街道。

溪洛渡街道以雪柏、干河、白沙、新拉、富庆、云荞6个行政村和永红、红光、新华、永进、玉泉、溪洛渡、三坪7个社区为行政区域,溪洛渡街道办事处驻玉泉社区玉泉路176号。

寓意永远兴旺发达,故而“永兴”。2021年3月18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永兴街道,名称沿用至今。

永兴街道以双凤、双屯、玉笋、吞都、田坝、明子、顺河、马路、新春、水田10个行政村和景新、农场、振兴、校园、桐堡、佛滩6个社区为行政区域,永兴街道办事处驻景新社区新隆街25号。

位于县境东北部,驻地桧溪街位于金沙江边,面临将军岩,距县城49公里,与团结、细沙、青胜镇相连,东南与四川省雷波县渡口、谷米隔金沙江相望。境内分为二半山区和江边河谷地区,夏热冬寒,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5度,桧溪小河直穿境内,往西注入金沙江。  桧溪,在明朝万历年间,以地形四面高、中间低得名“窝心里”。明末清初,开始赶集,更名为“兴隆场”。清康熙年间,以东南面的河流两岸盛长桧树改为桧溪。  桧溪原为土司地,阿兴土彝安永长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化苗彝有功,授阿兴土千户之职,给印信,驻防桧溪。雍正八年(1730),安永长被吞都德昌之土舍木谷四哥等挟怨杀害,由子安天柱袭,后世袭至嘉庆七年(1802)。安土司后裔于嘉庆十六年(1811)十月十九日,在桧溪街背后其祖坟地竖立两棵石望柱,其高25米,直径0.78米,至今完好,另有古墓数冢,为永善古迹。  民国时期,桧溪先后为区、镇、镇,下辖10个保,1950年区划为永善县第六区。1952年改为第三区,下辖21个镇。1958年大毛、毛坝、东胜、西正4个大队划归团结公社,桧溪区改为“红色”人民公社(后不久仍为桧溪公社)。1962年复称桧溪区。1966年5月划归绥江县管辖,1969年4月仍归永善复称桧溪公社。1984年体制改革又称为区。1988年5月改为 镇。同时,将细沙、三堡、石坪、凉水、阳堡、黄金、大同7个镇划出,别组建细沙镇;将青胜、玉盘、民胜、江北4个镇划出,另建青胜镇,缩小了桧溪 镇辖地。  桧溪街每逢农历二、五、八为集,集天街道人聚,从商者多。民国时期,“袍哥会”、“童善社”活动频繁。李雁宾、廖月江、蒋永尊等名人均出自桧溪。  全镇辖桧溪、强胜、源胜、簸箕、永胜、得胜6个村民委员会,10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251户,15700人,总面积88.7平方公里,耕地15892亩,森林2880亩。主产稻谷、玉米、小麦、红薯、豆类等。经济作物有桐枧、核桃、茶叶、油菜籽、花生、花椒等。江边河谷地区气候炎热易旱,二半山地区气候温凉易涝,有“天干三日江边叫,下雨三日高山闹”之说。粮食总产量417万公斤,经济总收1216万元,人均纯收入516元。  该镇地下蕴藏有优质丰富的无烟煤,建成投产的煤矿有桧溪煤矿和将军岩煤矿。公路从驻地上达佛滩、县城,下达绥江、盐津,经团结通大关县城。
黄华,初名“黄葛树”,1938年,取黄葛树(榕树)繁华之意更名黄华。永善县黄华镇距县城60公里,介于东经103°29′-103°42′,北纬27°35′-28°04′之间。辖9个村民委员会,233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彝、苗、回、壮五种民族,2003年末总人口40224人,国土总面积139.6平方公里,全镇地形东高西低,从上至下呈阶梯式扇形分布,最低海拔420米,最高海拔2265米,系亚热带、温带气候,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80C,年平均降雨量900毫米,年日照时数2500-3000小时,无霜期340天,属江边干热河谷区,立体气候突出。镇政府驻地与四川雷波、金阳隔江相望,与本县溪洛渡、务基、水竹、马楠相连,区位优势明显,是全县重要的商贸集散中心之一。黄华镇党委政府从1998年以来,对黄华镇城镇建设完成了总规、详规、可研和初设等工作,采取不同的形式筹集资金,先后实施了朝阳大街、卫生路、城镇供水、城市美化亮化工程建设,中心小城镇建设已达1.5平方公里,市政功能基本齐备,城镇规模初具雏型。黄华属典型的山区农业镇,富饶的土地和充分的光热资源,铸就了物产富庶的黄华。地下蕴藏丰富的大理石、彩花石、铅、锌、铜、铁等矿产资源,其中五彩斑斓、质坚泽亮的彩花石储量约20亿立方米。境内水果四季不断,色香、味美、个大的红桔、白桔、脐橙、枇杷是远近闻名的水果精品。清香、麻味纯正的黄华青椒和砂仁远销省内外,2003年末全镇各种水果种植面积达到3万余亩,年产千万公斤。花椒2万余亩,产量50多万公斤,产值1000多万元。砂仁2.5万余亩,产值近2000万元。建立了2000亩蔬菜基地和2500亩魔芋基地,初步形成柑桔、花椒、砂仁、蔬菜、魔芋五大绿色产业支柱。黄华被誉为“水果之乡”、“香料之乡”。改革开放以来,黄华镇历届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镇人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夯实基础,调整产业,科教兴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经济得到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民族团结,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被列为云南省百家重点建设小城镇、昭通市农业综合开发精品示范镇、生态环境建设示范镇、昭通市率先进入小康示范镇。2003年末,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1.2亿元,粮食总产量11006吨,全镇9个村公路畅通,总长71公里,农村通电率达91.3%,通讯基本步入现代化,程控电话安装1040部,使用移动电话4150部。
茂林镇位于永善县南部,是永善的“南大门”,因解放前青山绿水、林茂粮丰而得名。距县城135公里,距昭通55公里。东与昭通市靖安乡、大关县上高桥乡相连,南与昭阳区苏甲乡、洒渔乡接界,西与大兴镇、伍寨乡接壤,北邻莲峰乡、万和乡和墨翰乡。全镇幅员面积272平方公里,最低海拔1300米,最高海拔3055米,平均海拔2200米,镇政府驻地海拔2260米。地势西高东低,由松林村磨盘山、韭菜垴等向东南缓慢起伏下降延伸,相对高差不大,高山气候显著,年平均气温在11℃左右,无霜期100—150天,年降雨量700mm左右。  全镇由文山、冷米、永安、新林、茂林、甘杉、松林7个村民委员会,145个村民小组,25个镇直机关、企事业单位组成。居住着汉、彝、苗、回、撤尼5种民族共22370人,耕地总面积22523亩,人均耕地2.17亩。2003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89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1元,粮食总产量9149吨,农民人均有粮410.8公斤。  茂林风景怡人,自然景观与民族风情融为一体,奇花异草美不胜收,万亩竹山、万亩草场和万亩森林连绵环绕,更有上万亩湿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每年都有400只左右来此越冬。  茂林是全国“绿化百佳乡”,也是全县华山松的种源基地。特别是在国家实施“长防”、“天保”等工程以来,茂林人民紧紧抓住机遇,大力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目前全镇林地面积已达20万亩,有天然、人工草场8万亩,具有得天独厚的种草养畜,发展畜牧业的自然优势,是全国半细毛羊生产基地之一,牲畜交易市场活跃。  茂林有年产数百万公斤的优质马铃薯,有远近闻名的荞粑、燕麦面,有香醇可口的燕麦酒,有畅销全国各地的茂林火腿,境内还有贮量丰富、品位较高的铜、铁、铅、锌矿待开发,全镇交通、通讯便利。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人民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沿着我镇“十五”规划的发展思路,为把茂林建成永善对外开放的安全文明绿色通道、畜牧产业化经营大镇、生态环境建设示范镇、绿色产业主导镇和脱毒马铃薯籽种扩繁基地五大目标而努力奋斗。
位于县境西南部,是滇军六十军军长曾泽生的故镇。镇驻地新街,距县城155公里。地处五莲峰山系东则,金沙江南岸,东与茂林相连,东南与万和、伍寨、码口相邻,西北与四川省金阳县隔金沙江相望。
  大兴原名大井坝。明未清初,今老街处曾打过盐井七口,出过井盐。后被当地人以所谓“挖开南方井,锇死北边人”为由告发叙州府,府尹公断,令封盐井,改井为田。因其地处平坝,故名大井坝。清初,以大井坝贸易兴隆,得名“大兴”。从雍正六年(1728年)置县治起,即隶属永善县辖,1922~1950年间曾设镇、区建制。
  1951年命名为第九区,1958年改称大兴人民公社。1960年改称大兴区,1969年复称公社,1984年改称区,1988年5月废区改镇。总面积146平方公里。有耕地30104亩,森林8716亩。辖大兴、鲁机、梨园、骆丘、核桃、马坡、金沙、河口8个村民委员会,187个村民小组,人口8716户,34892人。
    境内地势狭长,东部和南部为连绵高山,气候温和,沿江一带呈缓坡小坝,夏热冬燥,属江边河谷和二半山区。最高海拔夜马梁子2820米。山脉被板厂沟、金沙小河、三岔沟、驿马沟切割,形成鲤鱼状的小坝子。因历史上大量开采铅锌、银矿和地质构造松散,泥石流及滑坡严重。
  全镇粮食作物主产稻谷、玉米、小麦、红薯、豆类、花生等。经济林木以桐枧、花椒、核桃、柑桔为主,另有少量木漆、松杉。特产甘蔗。地下铅锌蕴藏量丰富。
位于县境南部,与伍寨、水竹、黄坪、万和、墨翰5乡为邻,面积209平方公里。乡驻地莲峰城,位于昭永公路中点线上,海拔2200米,距县城100公里,莲峰城后五莲峰山山峰兀立,五峰并峙,形似五瓣莲花初绽,故名“莲峰”,为永善八景之首。  莲峰城是一古城,永善建县之初为彝目普伍所居之台都地,雍正八年(1730)至1951年3月为永善县城,故有“老永善”之称。辖莲峰、楠林、新店、狮田、米田、六井、后山、黑寨、大荡9个村民委员会,14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119户,18557人,其中彝族180户,674人;回族239户,938人;苗族122户,424人、苗、彝1895人;哈尼族1户,3人。  境内地形复杂,立体型气候非常明显,大部分是黄土。海拔2400米以上的地区,日照短、湿度大、气温低、冷涝灾害严重,主产洋芋和荞子。草地荒山多。粮食作物有玉米、黄豆、洋芋、荞子、水稻。经济林木以核桃、油桐、花椒、柑桔、木漆为主。经济作物有油菜、花生等。全乡耕地31347亩,粮食总产量787.9万公斤,经济总收入1805.5元,人均纯收入426元。  在城东1公里处,有烈士陵园一座,安葬着为解放永善而牺牲的8位革命烈士。在莲峰小学球场边,有巨杉数棵,约有200多年历史,既是国家的航空标志,又是莲峰独特的风景树。
位于县境西北部。乡驻地距县城45公里,金沙江绕边缘17.5公里。东与溪洛渡镇云荞 、雪柏村接壤,南与溪洛渡镇镇燕子岩、粉房湾相连,西与黄华镇米贴村毗邻,北与四川省雷波县隔金沙江相望。地势由西北向东南渐次抬升 ,形成立体气候的三台缓坡斜坝。江边河谷及二半山区较宽,最低海拔400米,最高海拔2767米,辖务基、凉台、青龙、白胜、八角、锦屏、回龙、捏池8个村民委员会,181个村民小组。其中锦屏村为彝族村。全乡6965户,27800人,其中彝族2365人,总面积135.4平方公里。耕地25560亩,森林13778亩。盛产各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主产玉米、稻谷、薯类、小麦、豆类等,经济作物有花生、甘蔗、桐枧、蜡虫、油菜等;土特产有蜡虫和天麻,蕴藏着丰富的磷和石膏,品质优良。境内风景秀丽,气候温和。1985年在青龙村出土汉砖,属东汉文物。清雍正六年(1728年),哈元生带兵攻打回龙关上彝族,久攻不克,故称“紧打彝坪子”,后雅化为锦屏。关上燕子岩、尖山子为至高点,三冬积雪深厚,故有“回龙积雪”美称;乡驻地原为彝土目乌基(雾基)驻地,后雅化为务基。清同治年间筑有石城,属米贴汛辖,以防江岩匪盗。民国元年(1912年)设务基镇。民国25年(1936)改为区,1952年改为永善县第五区,1969年复称公社,1984年又称区,1988年5月区改乡为务基乡。全乡粮食总产量达751.8万公斤,经济总收1651万元,人均纯收入382元。。
位于县境西南部,东北与伍寨、大兴乡接壤,南与昭阳区大寨乡相邻,西与金沙江为界与四川省金阳县相望,距县城198公里。年平均气温17.6度,年降水量768.5毫米。境内沟壑纵横,山岭陡峭,山系由东南向西北横贯全境。境内地势被深沟割裂,蜿蜒至江边,形成绝壁险坡,构成一廊一台的两阶梯。石灰石溶洞较多。全乡辖码口、雪金、玉马、黑武、黑甲、犀牛、烟坪、新营、新民、利其10个村民委员会,115个自然村,20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920户,29143人,有汉、彝、苗、回4种民族。总面积14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079公顷,主产玉米、稻谷、小麦、甘蔗、洋芋、红薯、荞麦等粮食作物,有甘蔗、烤烟、魔芋、花生、砂仁、蜡虫、核桃、漆树等经济作物和经济林果。历史上境内碗萝的米曾有“贡米”之说。码口的蔗糖质地也十分优良。2003年全乡粮食总产量7638吨,农村经济总收入2890万元,人均纯收入688元。公路可从昭永公路茂林站直达码口驻地。1988年金沙江人行吊桥竣工,沟通了码口与四川金阳县的联系。。
团结乡位于县境东部,驻地长坪,距县城51公里,东南与大关县木杆、高桥乡接壤,西与佛滩乡相连,西南与马楠乡坪厂村相接,北以金沙江为界与四川省雷波县永胜乡回龙村相望。境内重峦叠嶂,山高谷深,路崎坡陡,地形南高北低,最高海拔2707米,最低海拔350米。该乡活动性断裂交错,属滇东北强烈地震多发区,民国6年(1917年)和1974年均发生6.9级以上地震。团结河流经境内30公里,注入金沙江,将境内切割成“V”形,河内产细鲢鱼。建有水电站8个,装机近5000千瓦。  辖大毛、苏田、联合、东胜、向阳、双河、新田、长坪、花石9个村民委员会,162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918户、21123人,其中有苗族、彝族1871人。总面积234平方公里,耕地26235亩,主产玉米、洋芋、红苕、小麦、油菜等。现有森林103984亩,罗汉笋资源丰富。土特产品有天麻、木漆、魔芋。粮食总产量4801吨,经济总收2100万元,人均纯收入551元。  全乡有附中1所,小学51所,在校学生3167人,有文化站1个,电视覆盖率为60%,有卫生院1年,村卫生室14个。
细沙是1988年5月从桧溪乡分出的新乡,位于县城溪洛渡镇东北部,介于东经103°54′—104°21′,北纬28°13′—28°28′之间,东与盐津县、南与大关县接壤,西连本县桧溪乡、北接绥江县,地形三面环山,青山起伏连绵,最高海拔2730米(黑山梁子),最底海拔554米(关口河坝),河谷与山岭之差2000多米,属二半和高二半山区,常年降雨多,湿度大,多属梅雨立体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最热的夏天室外温度达37度以上,最冷的冬天温度达零下10度。全乡辖大同、黄金、阳堡、凉水、细沙、三堡、石坪7个村民委员会,153个村民小组,乡人民政府驻细沙集镇。 细沙乡距县城溪洛渡镇75公里,地处昭通至绥江的213国道线上,境内山岭蜿蜒绵延,河坝厂、三江口、二十四岗地势较高,冬季雪凌甚重,属原始森林地区。细沙乡全乡总面积161.16平方公里,其中:林业用地12552亩,有林地97440亩,灌木林27690亩,疏林地1429.1亩,荒草地7647.4亩,水域2578.2亩,未利用地24003.1亩。耕地26050亩,其中水田1943亩,人均耕地1.48亩。全乡公路总长84.74公里,其中国道213线从南至北横穿5个村52个村民小组,54公里;乡内还有30.74公里乡村公路,全乡有6个村73个村民小组通公路。全乡6个村民委员会通程控电话,在本乡境内建有三座无线电话基站,其中细沙乡政府驻地有接收基站2座,联通、移动各1座;大同集镇联通通讯1座。至2003年年,全乡有总户数4340户,总人口18871人,其中农业户4250户18453人。在总人口中,汉族4202户18270人,彝族57户265人,苗族80户339人,纳西族1户2人。全乡共有26所小学,其中完小6所,共有80个教学班,有教师126人,2827名在校学生,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54%,巩固率达97.63%。1个卫生院,6个卫生所。全乡有7个村民委员会,10个党支部。细沙乡与大关县相连处有万亩以上的国家自然保护区,与盐津县和绥江县相连处从南至北有长达100公里的森林纽带,动植物和矿产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在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活着虎、豹、熊、獐子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有红豆杉等世界珍稀植物及天麻、虫草、猪苓、当归、三七、黄莲等野生名贵中药材。
青胜乡是1989年5月由桧溪乡划出组建的新乡。位于县境东北极边,东北与绥江县接界,南与桧溪乡接壤,西与金沙江为界与四川省雷波县黄琅乡相望。总面积92.1平方公里,耕地12748亩,森林5815亩。辖玉盘、青胜、民胜、江北4个村民委员会,8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520户,10700人。全乡粮食总产量250万公斤,经济总收入790万元,人均480元。其乡名以1950年当地山青水秀、人民胜利之意命名。驻地哪哈坪,原系彝族哪哈家居住得名。境内最低海拔六马厂340米,最高海拔坛子口老林2002.6米。境内坡大沟深,由于受水星坝、船厂沟、大河沟、白杨溪等由东向北的侵蚀切害形成东高西低的阶梯地势。部分地区有原始森林,主要是阔叶林,也有针叶林,林区内产罗汉竹。江边河谷及二半山区主产玉米、稻谷、小麦、红薯、油菜等。
位于县境中部的昭永公路线上,乡驻地马楠村海拔2700米,距县城45公里。东与大关县高桥毗邻,西与黄华、水竹乡接壤,北连佛滩乡,西邻景新镇,东北与团结乡相连。百年前系原始森林,属针叶林、阔叶林,主产楠木、华竹和杉,故古名杉树林,后逐渐砍伐,现只剩下部分原始森林。  光绪二年(1876)有个名叫袁英亮的外地人搬来此地居住,开一马店,用木桩拦马而得名“马栏”,又以谐音雅化成“马楠”。该乡地处五莲峰山脉中段脊梁上,海拔2700米以上的山脉有大板厂山、十八坪老林、尖山纱帽顶、水山、龙头山、狮子山等。主要河流有冷水河、老厂坪河、兴隆河和大河沟等。全乡大部分地区气候寒冷,5—9月阴雨连绵,云雾笼罩,故山间常有云海景观;冬春积雪深厚,境内的昭永公路结冰凌,交通时有阻塞。  马楠乡辖马楠、坪厂、冷水、虹口、兴隆、桃山6个村民委员会,134个村民小组,其中苗族、彝族村3个。全乡总面积193.4平方公里,耕地28605亩,森林44175亩,人口3372户,13709人,其中苗族543户,1884人,彝族488户,2030人。全乡粮食总产量265.2万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372.9万元,人均纯收入272元。境内由于山高气候冷,粮食主产洋芋、荞子、燕麦、玉米等;草地宽广,适宜放牧,属全国半细毛羊改良基地,年产羊毛4.5万公斤。土特产主要有天麻。每年旧历五月初五(端阳节)苗族称“花山节”,是苗族一年中最隆重而盛大的传统节日,远至贵州威宁,近有盐津、大关等的苗族提前赶到马楠,欢聚一起,举行民族体育文娱活动。
水竹乡是1988年区委体改时成立的新建乡,位于永善中部,距县城76公里,昭永公路横穿境内,途经县政府驻地。全乡有国土面积175.8平方公里,辖水竹、双旋、沙坪、黄河、塘坝5个村民委员会124个村民小组。东与大关县高桥乡接壤,南与墨翰、莲峰两乡相连,西与黄华、黄坪两乡交界,北 生接马楠乡。境内山高谷深,叠峰绵亘,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最高海拔3189米,最低海拔860米,年降雨量1000—1200毫米,年蒸发量1070毫米左右,最高气温32.4度,最低气温-10度,日照时数为1258.9小时,无霜期仅为189天,属中温带气候。  全乡有耕地19185亩,共有户籍人口2280户9179人,粮食总产量2772吨,经济总收入797.3万元,人均有粮241公斤,人均纯收入616元。  全乡共有森林面积193614亩,有国有林109036.5亩,森林覆盖率为46%,主要为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和云南松、华山松等人工林。土壤属低质棕红土壤,农作物以玉米、洋芋、荞子为主,畜牧业以生猪、山羊、黄牛为主,经济林木林果有花椒、木漆、苦丁茶及核桃、板栗、桃、李等,还有天麻、三七、龙胆草等名贵中药材,境内的拱桐树属国家珍稀濒危一级保护植物。  水竹乡良好的森林植被蕴含了丰富的水利资源,共有大小河流8条,现有蒿枝坝水库和正在设计建设的月亮湾水库。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以铜、铁、煤储量丰富,由于受地理位置、气候和交通条件等因素的制约,至今未有效开采。
墨翰,位于永善县东南,处三县六乡交界处,总面积161平方公里。清顺治年间(1644年前后)成为滇东北通往四川筠连、宜宾等地途中的一个驿站,因有岩石乌黑如墨,故名墨石驿。1962年更名墨翰,风景秀丽,素有“小春城”的美誉。全乡辖10个村民委员会,179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苗、彝、白4种民族,2003年末有人口23912人,少数民族占1.1%,全年实现农村经济收入1951.4万元。墨翰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乡内属典型的高山立体气候,孕育了丰富的物产,适宜发展林林,种植药材,培植草场,发展畜牧业。其独特的地理环境,蕴藏了丰富的装机容量在20万千瓦以上,居全县(镇)之首,是建设中的永善上半县能源基地中心。乡内有品位较高、蓄量较大的石灰石、硅铁矿、电石矿、铜、锌,硫磺也有相当分布,极适合建设大中型水泥厂和其他治炼厂。随着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吹响,乡党委、政府立足乡情,实施“筑巢引凤”战略,提出“建水电明珠乡镇,办新兴工业园区,树永善示范窗口,谱墨翰发展新篇”的发展目标,相继引进外地投资者,建设了高桥电站、柏香林电站和箐林电站,初步实施了墨翰上小河流域的梯级开发。墨翰以其丰富的水力资源,在短短几年内吸引了十多亿元的外资,装机逾15万千瓦,年产值达1.15亿元,税收2000多万元,成为今后墨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今天的墨翰乡,基础设施已大为改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同步发展。公路、电力、电话已实现村村通,移动基站使通讯更加方便快捷,旧集镇改造规模初具,新集镇蓝图已着手实施。放眼未来,具备了电力、交通、通讯等良好条件的墨翰乡,将以其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水力资源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多姿多彩的瀑布群、神秘的溶洞和阴湖、天坑、古驿道和淳朴的民风,将令人流连忘返。墨翰——洒渔河畔这颗冉冉升起的明珠必将释放了更加夺目的光芒。
伍寨乡是苗族彝族乡,乡驻地彭家寨,距县城171公里,以五姓居寨得名。位于县境南部,东与茂林相连,南与昭通市接界,西与码口乡接壤,北与大兴、万和毗邻。总面积174.5平方公里,总人口2540户,10566人,彝族1677人,苗族1287人。辖伍寨、新胜、长海、中寨、白云5 个村民委员会,97个村民小组。境内大部分地区为高寒山区,最高海拔中寨村大坪子3199.5米,属全县最高地。该乡荒山草地多,森林40676亩,耕地34445亩。主产玉米、洋芋、荞子、蓝花籽、豆类等。林木主要有松,适宜发展畜牧,蕴藏有铜矿。全乡经济总收入351万元,人均纯收入287元。粮食总产量458万公斤。该乡是1988年由茂林乡分出去的5个村民委员会组建而成。公路直穿境内3 个村民委员会,直达茂林和码口。伍寨乡自然风光独特,是县内海拔最高的高寒乡,最为有名的是二十万亩大草场的湿地景观,数百只世界濒危的物种黑颈鹤春去冬来,中寨、长海、白云冬季冰雪世界是一片银色的莽原。发源于永安湿地的叉河清溪潺潺,横贯全乡向北注入金沙江。该乡有着浓郁的民族民俗风情,苗族(阿卯)花山节、三道羊角酒、叩酒习俗引人注目,踏上海拔3199.5米的高处的白云、三锅桩苗寨,飞歌和芦笙在蓝天白云间飘响,十四万亩大草场飘响着伍寨牧歌。彝族火把节,十月太阳历年有着浓郁的彝家风情。岩头村彝寨风光、古老的毕摩寨风光,老毕摩可用十月太阳历为你演绎岁时人生。红豆杉林是一道亮丽的景观,彝族阿萨和着叮叮咚咚的月琴翩翩起舞。“菩萨林”是彝族图腾崇拜的象征,透着古老而神秘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