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昭阳区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

昭阳区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

凤凰办事处位于昭阳区南部,东与太平街道办事处相接,西与旧圃镇接界,北与龙泉街道办事处毗邻。辖区国土面积:32.11平方公里。

凤凰街道办事处位于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南部,位于云南省东北端,地处云、贵、川三省结合部和国家“攀西——六盘水”经济开发区腹心地带。

凤凰街道办事处地处暖带,为北纬高原大陆季风气候,干湿两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1℃,年降水量826毫米,年日照时数1719.4小时。

龙泉街道办事处于2006年1月25日挂牌成立。地处昭阳区城区西北部,驻地海拔1950米,辖珠泉路、环西路、环北路、龙泉路、环东路等主要街道23条,国道“213”线与珠泉路连通,街道宽敞,交通便利,是出滇入川的北大门。

辖区总面积28.77平方公里,辖17个社区居委会,其中农业社区5个,总人口72422人。辖区内驻有中央、省、市、区单位129家,昭通市委、市政府坐落辖区内,是全市的政治中心。

太平街道是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下辖街道。该街道面积63.38平方公里,下辖10个社区,居住着汉、回、彝、苗、等民族,人口:7万,是将来全市的工业、商贸、物流中心区。太平办事处设有党委、人大、行政、纪律四套领导班子,下设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城市管理办公室、维护社会稳定办公室五大综合办公室,五大办公室分设各站所。
2021年,同意昭阳区撤销北闸镇,设立北闸街道。以原北闸镇行政区域为北闸街道行政区域,北闸街道办事处驻北闸社区2组110号。

有着昭通“北大门”之称的北闸镇,位于昭通市委、市政府驻地—昭通城的北部,镇政府驻地距城区9公里,是一个以山地为主,兼顾丘陵和坝区的乡镇,在总辖区面积138.3平方公里中,最高海拔3151.8米,最低海拔2000米,有着较为明显的立体气候和丰富的自然生物群落,下辖有北闸、红路、海坝、新田、白坡塘、邓子、箐门、塘房、岩脚、海子10个行政村,共有41个自然村140个村民小组,有人口1.3万多户5万余人,是昭阳区人口最多的一个乡镇。居住着以汉族为主的汉、回、彝、苗、白5种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杂居区。北闸镇是昭阳区粮食、烤烟、苹果、蔬菜主产区之一。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较为明显。地处北上四川和昭通北部各县的咽喉之地,自清代以来就成为昭通境内较大的集镇之一,素有昭通城的“北大门”之称。交通、通讯便利快捷,有内昆铁路,213国道和昭大、昭彝公路穿境而过,昭通火车站更是位于石渣河村和箐门村属地内。10个行政村都通乡村公路,有着蕴藏丰富的沙、石、煤等矿产以及初具规模的自然林和人工林。而以大龙洞省级自然保护点为中心的大龙洞公园,凉风台高山花卉区及过山洞等风景名胜点,更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地方,已发现的过山洞、闸心场、新衙门三处古人类文化遗址,证实了北闸悠久的历史文化。北闸镇的领导班子更是一个团结奋斗的班子,在党的-方针的指引下,努力实践“-”重要思想,团结带领全镇5万多各族人民,本着求真、务实、团结、拼搏的精神,大力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镇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北闸,正成为昭阳区北部乡镇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旧圃镇,因旧圃街而得名。位于昭通城区7公里,面积48.83平方公里,辖沙坝、后海、旧圃、锦屏4个行政村,70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彝等民族,共计2.68万人。全镇有耕地1.9万亩,盛产玉米、水稻、马铃薯。主要特产有樱桃、金秋梨。旧圃镇区位优势突出,牛洒路穿镇而过,渔洞水库配套工程北干渠纵贯东西,这里蕴藏着丰富的褐煤资源、石料资料和旅游资源,这里有优良的林果基地,这里的人民勤劳质朴,这里的土地浑厚宽广,旧圃人民将敞开双臂,欢迎来自四面八方的客商。
永丰镇位于昭阳区南郊,距城区10.5公里,镇政府驻地新民村,213国道由南向北经境中部,辖区总面积91.43平方公里,有耕地3.9万亩。东与守望乡相连,南与布嘎乡接壤,西同苏家院接界,北跟土城、蒙泉两乡毗邻。全镇辖海边、小闸、新民、青坪、绿荫、元龙、三甲等7个村民委员会,61个自然村,109个村民小组。8个党总支,33个党支部,有党员733人。有人口10669户,40179人,居住着汉、回、苗、彝、白5个民族。有新民、元龙、三甲3个农贸市场。有中学1所、小学8所,教职工200多人,学生7000多人。  2004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5964万元,比2003年增长776万元,增长率为15%,农民人均收入1484元,比2003年增长193元,粮食总产量1455万公斤,人均有粮362公斤。地方财政收入34.7万元,比2003年减少10.3万元(农业税免征)。  全镇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粮、烟、畜、果、蔬、劳务输出六大支柱产业,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为主的乡镇。其中粮食产值1598万元,比2003年增收58万元,增长率为3.8%;烤烟产值1042万元,比2003年增长262万元,增长率为34%;畜牧产值1296万元,比2003年增长96万元,增长率为0.8%;经济林果产值920万元,比2003年增长40万元,增长率为0.5%;蔬菜产值560万元,比2003年增长80万元,增长率为17%;劳务输出收入480万元,比2003年增长200万元,增长率为71%;个体私营经济60万元,比2003年增长32万元,增长率为114%。
盘河乡位居昭通市昭阳区西郊33公里左右,东与彝良县毛坪乡接壤,北与大关县玉碗乡毗邻,西南和西北分别与靖安乡和北闸镇相连。全乡地势呈南北走向,两面高山连绵起伏,东西宽约9.5公里,南北长约19公里,形成一个狭长地段.全乡国土面积为153.9平方公里,有耕地22327亩,人均不足1亩,林地126800亩,宜牧荒山45400亩,最高海拔3198米,最低海拔1740米,相对高差1458米。全乡下辖9个行政村民委员会,74个自然村,148个村民小组,沿河6个村,山区3个村,主要居住着汉、苗、彝等民族,全乡总人口23537人,少数民族有2972人,占人口总数的12.8%。年人均农民纯收入625元,植被覆盖率占55%居昭阳区之最。最高海拔3198米,最低海拔1740米,乡境内有一定储量的煤、铁、铜和锌,有总投资两千万元的煤矿、铁矿和洗选厂。有全省唯一的纯度极高的优良猪种——乌金猪。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有尚待开发的窝凼丝绸之路遗迹留。另外天麻、半夏、刺脑包、龙爪菜等名贵中药材和绿色食品享誉区内外。。
洒渔乡位于昭通城西北,距市区15公里,东接靖安乡、青岗岭乡,南接旧圃、乐居,西接苏甲乡,北接永善茂林。地势北高南低,最高海拔先峰云2618米,最低海拔水碾1870米,年平均气温11℃,无霜期180-240天,年平均降雨量729.7mm,年日照1889小时,土壤为黄壤、黄棕壤、紫色土、水稻土,呈酸性。乡政府所在地下街子,地处全乡中南部,地理坐标103°36′,北纬27°27′,集镇占地2.1平方公里,老街长1213米,农贸市场占地24亩,集镇赶集人数一般在2万人左右。洒渔河由南向北穿境而过,全长18.7公里,河水清澈透明,两岸绿柳成荫,形成美丽神奇的“洒渔烟柳”景观。为“昭阳八景”之一。洒渔乡是中国南方优质苹果生产基地,是著名的苹果之乡,现有苹果3.5万亩,年产量4万多吨,年产值5000多万元。全乡行政区域222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委员会,231个村民小组,住着汉、彝、苗、壮等民族,现有居民14330户,54765人,以汉族为主,占96%。全乡有耕地11万亩,其中旱地8.6万亩,水田2.4万亩,有林地1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1%,有经济林3.8万亩,以苹果为主。粮食作物坝区以水稻、苞谷为主,山区以洋芋、荞子为主。畜牧业以猪、羊、牛、马为主。全乡有中学1所,幼儿园2所,小学17所,中小学教职工400人,中小学在校学生8000多人,卫生院1所,卫生室9所,全乡现有机关干部119人。。
乐居乡位于昭阳区城西18千米,面积84.57平方千米。乡政府驻上街子自然村,海拔1915米。东与土城乡旧辅镇相连,南跟苏家院乡交界,西和鲁甸县龙树乡接壤,北同洒渔乡苏甲乡毗邻。全乡辖乐居、上街、中河、仁和、新河5个村民委员会,19个自然村,101个村民小组。2004年末,总户数7464户,总人口28399人,其中农业人口27651人。有耕地17100.8亩,其中水田7602.1亩,旱地9498.7亩。乐居乡全乡大部分处于洒渔河谷平坝,地势平坦,南高北低,洒渔河流经北部边缘,多箐沟丘堡,属二半山区。最高海拔沈家沟北侧2529米,最低海拔马龙村1891米。年平均气温11℃。年降水量750毫米,无霜期223天。土壤为黄壤、黄棕壤、紫色土、水稻土,呈微酸性。主产水稻、玉米、马铃薯。是昭阳区粮食主产区之一。境内有为乐居乡、苏家院乡灌溉人畜饮水的主干渠乐居大堰,渔洞水库南干渠|、北干支渠。有国家级大二型水库——渔洞水库(其坝基位于乐居行政村的官坝冲自然村西300米处)。全乡村村通公路、通电、通水,水利化程度达85%以上,有林业用地3760公顷,有林地3256公顷,森林覆盖率39.12%。有果园3867公顷,其中苹果园7000亩,梨园950亩。核桃、板栗共15000余亩。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全乡有中学2所(乐居一中为完全中学,乐居二中为农村职业中学),教职工185人。小学10所,教职工278人。幼儿园1所,全乡在校中小学生6857人。有乡卫生院1所,医务人员15人,医疗设施齐备。乐居乡是一个传统的农业乡镇,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在市区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围绕市场调结构,依靠科技增效益,突出特色闯市场。加强农业科技协会建设,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提高了农民的农业科技水平,依靠科技,优化提升了粮、畜、果、烟四大传统产业,培育以百合种球繁殖为主的新产业,加大对外劳务输出,促进了全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004年,全乡经济总收入达616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50元。粮食总产量达1447.8万公斤,人均有粮523.6公斤。畜牧总产值3079.68万元,出栏育肥猪22052头,肉牛352头,肉羊640只,出笼活禽754014只,禽蛋产量101吨,销售仔猪51680头。仔猪远销贵州、会泽、东川等地,成为市区畜牧科技示范乡镇和仔猪生产基地。。
在昭通城西21公里处,有一遍方圆109.39平方公里的沃土,这就是久负盛名的“渔米之乡”——苏家院乡。苏家院乡无论从社会人文环境还是自然环境方面审视,都是一块较好的投资热土。一个浙江商人(现已在此地投资种蔬菜)不无感叹地说:“这真是一块还未开发的处女地,值得投资”。一、自然地理状况苏家院乡东西以南北走向的两山脉为屏,南以高低起伏的山岳为枕,北以乐居为邻,正是一道开放的大门。地势南高北低,中部地势平坦,南北长15公里,东西宽7公里。最高海拔2760米,最低海拔1915米,年降雨量750毫米,无霜期230天,年平均气温11°C,森林覆盖率达65%,在昭阳区还是绝无仅有的,由此水资源十分丰富。现有水库7个,坝塘126个,年蓄水量700万方,除此还有渔洞水库南干渠由北向南依山而过,流入永丰镇,南北支渠由南北而起顺东南面山脚向中部汇聚。形成了十分便利的灌溉网络。交通四通八达,分别以南北、东西南向的四条主道为主形成了十分方便的交通网。二、人文概况全乡共有5个行政村,126个村民小组,9114户,总人口36448人。其中:汉族35355人,占总人口的97%,苗族78人,占总人口的0.0214‰,彝族948人,占总人口的0.26‰,其它民族26人,占总人口的0.06‰。城镇人口777人,农业人口335671人,农业劳动力19880个,现有耕地面积2.7732万亩,水田1.24万亩。烤烟0.6万亩,苹果0.6万亩,其它经济林果0.2万亩,人均有耕地0.8亩,人口密度321.8人/平方公里,平均亩产粮食400公斤,平均亩产烤烟133公斤。三、经济状况国民生产总值5605万元,人均1322元。工农业总产值4605万元,人均1322元。其中工业总产值618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3%,人均175.21元,农业总产值3987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7%,农民人均1116.18元。在农业产值中,种植业产值1830万元,占农业产值的45.8%。其中烤烟730万元,占种植业的39.89%。畜牧业产值1849万元,占种植业的46.4%,渔业产值15万元,占种植业0.82%,其它236万元,占种植业的12.89%。粮食总产量19135167.8公斤,农民人均有粮573.3公斤,年产肉1871吨。人均有肉30公斤。烤烟总产量85万公公斤。。
大山包地处昭阳区西郊79公里,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境内大小山丘起伏,最高海拔3364米,最低海拔也有2500米,年平均气温5.7-6.2℃,全年无霜期仅有80-125天,年降雨量1100-1340毫米,全乡国土面积192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彝、苗三种名族,下辖5个村民委员会,110个村民小组,2002年底全乡共有户,人。其中,农业户户,占总人口数的94%。粮食作物只有洋芋、荞子、燕麦、农作物耕作粗放,广种薄收,加之自然灾害频繁“十年九灾,无灾不成年”。粮食生产极不稳定,是农业生产的劣势地区。此外,全乡境内无任何矿产资源及经济作物,经济状况差,基础设施落后,人民群众文化素质低,文盲半文盲人数比例。大山包乡的客观自然条件决定了不宜走以粮食为主的道路,但是,大山包乡全年日照时间长,降雨量大,水资源丰富,对发展“节粮型”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调整产业结构,退耕还牧,种草养畜是大山包摆脱贫困的希望所在。1996年以来,在上级政府、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针对大山包的现状,客观地分析了大山包乡经济发展的优势和不利,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提出要求发展大山包乡经济,尽快使群众摆脱贫困,完成扶贫大业,必须采取超常规动作,调整产业结构,紧紧围绕畜牧业这一支柱产业,使畜牧业成为大山包乡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龙头产业。因此,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力度,到目前为止,大山包乡已建立人工草场10.7万亩。草山总面积达13万亩,涉及全乡5个村民委员会94个村民小组3172户13276人,人均草场面积达8.1亩。草场面积的增加,使全乡畜牧业稳步增长,到去年年末统计表明,全乡大牲畜年末存栏5438头,其中黄牛存栏1836头、马、骡3602匹,生猪存栏11339头,羊年末136588存栏只,羊毛产量29816公斤,全年畜牧业总收入636万元,畜牧业收入占全乡经济总收入的74%。在狠抓草山建设的同时,今年乡党委、政府还抓住国家“天保”工程实施的大好机遇,争取到了总面积8500亩的退耕还林任务,目前正在组织全乡干部群众测量土地。全乡有林地面积5.1万亩,森林覆盖率18%,人均林地面积达3.7亩。林地、草场面积的增加对改善我乡的生态环境起到了极大调节作用,使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基本得到治理。。
昭通市辖乡。1952年设炎山区,1966年建公社,1988年改乡。位于市区西北52公里处,西频金沙江与四川省金阳县隔江相望。面积66.4平方公里,人口2万。辖炎山、中寨、庙湾、大沟、小田、松乐、屋角、大沱8个行政村。农产以玉米、马铃薯、水稻、芋片、甘蔗、蜡虫、油籽、花椒为主。矿藏有无烟煤、铅锌。是爱国将领龙云、卢汉、龙泽汇故乡。。
布嘎乡位于昭阳城区南15.5千米,东与守望乡、贵州省威宁县中水乡接界,西南和鲁甸县桃源乡连接,西北同永丰镇毗邻,国土面积94.7平方千米,海拔1970米。辖布嘎、新街、白石、迎水、花鹿坪5个村民委员会,66个自然村,78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回、彝、苗四种民族,6290户29386人。由于受地理的限制辖区内的贫困面较大,特别是“11.15、11.26”和“8.10”三次地震灾害给我乡造成极大损失,到2004年底仍有白石、新街两个村3260人还未解决温饱,是一个典型的二半山区少数民族贫困乡。全乡主要特产有烤烟、樱桃、核桃等。
守望回族乡地处昭阳区东南部,其东、西、南、北分别与贵州省威宁县中水镇,昭阳区的布嘎、永丰、凤凰、南城、太平、小龙洞等乡镇毗邻,年均气温11.7℃,年均降雨量741.6毫升,年均日照1918.9小时,冬春干旱。乡政府驻地水井湾集镇位于昭威公路沿线上,乡辖7个村民委员会,101个村民小组,居住着回、汉、彝、苗等四种民族,总人口43513人,其中回族占67.2%,汉族占32.6%,是一个以回族为主的民族聚居乡,全乡有宗教活动场所31个(其中:清真寺29个,观音寺2个),总面积74.6平方公里,有耕地30919亩,人均耕地0.71亩。  境内出产玉米、水稻、小麦、洋芋等粮食作物和花卉、烤烟等经济作物,烤烟生产面积和收购总量约占全区的四分之一。适宜栽种苹果、桃、梨、杏、樱桃、柿子、枇杷、板栗、山楂等经济林果。守望是“云南省黄牛基地”之一,也是我区黄牛冻精改良推广和胚胎移植的发源地,年改良配种头数居全区首位,牛干巴是守望独具特色的肉食品。旅游资源丰富,有市级景点——景风公园1个,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个——八仙清真寺和宋家山清真寺,其中八仙清真寺属古寺,修建于清雍正九年(1731年),距今已有270多年的历史。褐煤的贮量大、埋藏浅、易开采,还有高品质的青石、页岩等建筑建材资源。  近年来,守望乡党委、政府大力发展粮烟生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在基础教育和农业基础设施上大做文章,全乡经济势力显著增强。2004年,全乡粮食总产1375.61万公斤,人均有粮324公斤;经济总收入16375万元,人均纯收入2190元;扶贫攻坚初见成效,全乡已基本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和村村通电、通公路、通电话;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教育实现“普九”目标,村村建有卫生室,电视覆盖率达90%。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迎接二○○六年省“-会”部分比赛项目在我乡辖区内举行,全乡按照“保粮、强烟、规范个私企业和畜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确立了“重党建、抓机遇、打基础、兴科教、调结构、建支柱、促发展、保稳定”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的步伐,重点抓好元宝山至景风水库公路沿线的名、特、优经济林果的种植..。
【地理位置】位于昭阳区东部,距离昭通市区10.3公里。乡政府驻小龙洞自然村。东接贵州省威宁县中水乡,西与太平乡相邻,南与守望乡相毗邻,北与北闸镇、彝良县接壤。全乡国土面积132.7Km2,人口密度为243.6人/Km2。耕地面积2528.3公顷。  【历史源革】1950年前为昭通县第二区,1950年8月改为博禄区,辖14个乡。1959年7月为桃源人民公社,辖5个管理区,1962年复名博禄区,辖13个小公社,1966年为博禄公社,辖11个大队,“文革”期间易名东进公社,1978年复名博禄公社,1988年划出永乐、黄竹林、水平3个行政村后,其余组建小龙洞回族彝族乡。现全乡辖6个行政村,29个自然村121个村民小组。  【自然环境】最高海拔3152m,最低海拔1910m;全乡年平均气温11℃,年降雨量约750mm,无霜期220天,日照数1900—2000小时,是一个典型的高寒贫困山区乡。  【人口和民族】现有人口32750人,其中农业人口32287人。居住着回、汉、彝、苗、菜(傣)五种民族,其中少数民族25552人,占总人口的78%,其中回族5576户23695人,占72.3%,彝族248户1084人,占3.3%,苗族191户723人,占2.2%,菜(傣)族11户50人。  【社会经济发展】有中学1所,完小7所,单小2所,有教师189人,在校学生4584人;乡卫生院1所,村办医务室6个,有医务人员26名。有大龙洞至小龙洞公路(经昭通火车站),东煤路(昭通至小龙洞)为煤矿专用线,境内驻有昭通火车站、-厂、昭通市凉风台微波通信站等单位。  2004年,全乡国民生产总值3098万元,比2003年增长13.2%,人均纯收入达898元,比2003年增长180元;粮食总产量1147万公斤,比2003年增长4.8%,人均占有粮食达350公斤。烤烟收购总量93万公斤,收购总值达825万元;水果总产量为1500万斤,总产值750万元;畜牧业总收入400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200万元。  【特色产业】全乡主要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种植业有烤烟、玉米、马铃薯、苹果、蔬菜等。其中烤烟种植面积8000亩,苹果种植10000亩。畜牧业主要是以黄牛和羊的养殖为主。矿产资源主要以煤炭为主,煤炭资源贮量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