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始,熊山即为县治所在地。 民国时期曾设立城厢镇。 新中国建立后,于1950年7月、1954年4月、1960年2月、1965年7月四次设为镇。 1968年4月属城关公社,1980年8月恢复为城关镇,1981年7月改称熊山镇,2006年7月改为熊山街道办事处至今。 |
东平镇三国吴时属东平县所辖之地。 南朝宋时废东平县改为建安东平乡后,为东平乡辖地。 宋咸平三年(1000年)置关隶县时划归关隶县,为太平乡东平里。 民国时期先后三次为东平镇政府驻地。 1949年为东平乡,后改公社。 1984年复置乡。 1986年6月3日改置镇。 |
宋咸平三年(1000年)之前,石屯属建安县太平乡。 宋咸平三年属关隶县。 明、清时属长城里。 民国初属第四区,1936年改属第一区。 1940年1月,设石屯乡。 1944年4月,石屯乡改称民望乡。 1949年复称石屯乡。 1958年属红专公社。 1962年属城关公社。 1969年析置石屯公社。 1984年复置乡。 |
铁山镇明清时期属感化乡。 1915年属第二区,1936年改属第一区。 1940年撤联保设乡镇,铁山称启贤乡,驻凤林村。 1944年改驻江上。 1949年9月建立区、乡、村政权,以启贤、善化、澄源3乡为第四区,1958年6月,铁山乡与大红乡合并为铁山乡。 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铁山称红旗公社,1959年4月红旗公社改称铁山公社。 1984年9月撤社恢复乡镇建制,改称铁山乡。 1993年铁山乡改为镇建制。 1997年11月析铁山镇7个村成立岭腰乡,铁山镇原所辖21个村减为14个。 |
唐时,镇前属感德场。 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升感德场为宁德县,镇前随隶。 后晋天福六年(公元941年)立为关隶镇,宋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升关隶镇为关隶县,镇前之地称关隶乡,后随县名改称政和乡。 明景泰六年(1455年)改称善政乡,清代不变。 民国初,善政乡为第三区,1936年改为第二区,1939年1月驻地迁至梨洋,1940年1月撤联保设乡镇,善政乡改称镇前乡。 1944年10月撤区并乡,二区称为镇前乡,驻地镇前。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建立区、村政权,以镇前乡、下庄乡为二区,驻镇前。 1956年4月第二区改称镇前区。 1958年6月调整合并乡镇,镇前乡、郢地乡合并为镇前乡。 1958年9月建立人民公社,镇前乡称前进人民公社,1959年4月改名镇前公社。 1961年8月恢复镇前区级建制,1968年4月撤区并社,镇前区改称镇前公社。 1984年9月撤销公社,恢复镇前乡。 1993年9月撤销镇前乡,改立镇前镇。 |
清代,星溪之地分属东衢乡东衢里、感化乡感化里。 1915年分属第二区、第四区。 1944年10月撤区并乡,设星溪镇驻城关。 1949年9月,建立区、村政权,星溪之地属第一区。 1950年7月,成立星溪镇。 1951年2月,撤销星溪镇,原辖地归隶第一区。 1958年置红专公社。 1962年改城关公社。 1981年改星溪公社。 1984年改置乡。 |
宋政和建县初,属关隶乡,后改称政和乡。 明景泰六年(1455年)八月,隶善政乡南里第八都。 清沿明制。 民国初,属第三区善政乡。 1936年5月善政乡改为第二区,仍属之。 1940年1月正式立外屯乡,仍隶二区。 1944年10月撤区并乡,外屯乡改称善化乡,驻地外屯。 1949年建立区、村政权,善化乡属第四区。 1952年6月设外屯为第六区,驻地外屯。 1955年6月撤销第六区,外屯乡改属铁山区。 1958年9月建立人民公社,外屯为跃进公社,至1959年撤销,所辖并入红旗公社,9月属铁山公社。 1961年8月缩小公社规模,恢复区级建制,外屯复设公社隶铁山区。 1969年2月撤区并社,外屯仍设公社,驻外屯。 1984年9月撤销公社,恢复外屯乡。 |
宋政和立县时属关隶乡,后改名政和乡。 明景泰六年政和乡改为善政乡,杨源属之,沿袭至民国初。 1940年,撤联保立杨源乡,隶二区。 1944年撤区并乡,杨源隶下庄乡。 1951年2月复设杨源(凤山)乡仍隶二区,1954年8月以杨源、下庄增设第七区,区署驻下庄。 1955年3月区治移至杨源。 1956年4月撤销第七区,杨源乡隶镇前区。 1958年6月合并乡镇,原杨源、上庄、王大厝3乡合并为杨源乡。 至此,境域基本稳定。 同年9月撤乡建社,杨源隶前进人民公社,1959年改称镇前人民公社,仍隶之。 1961年8月恢复区级建制,设立杨源区。 1968年4月撤区成立杨源公社。 1984年9月恢复乡镇建制,设立杨源乡,辖12个村。 1989年原坂头村分设楼下村;1998年原茶林分设禾洋、筠竹坑2个村,杨源乡所辖增村至15个。 |
澄源乡五代时属关隶镇。 宋咸丰三年(1000年)属关隶乡,后改称政和乡,澄源属之。 明景泰六年(1455年)属善政乡。 清沿明制。 1915年善政乡改为第三区,1936年改为第二区,澄源均属之。 1940年1月澄源正式立乡,属第二区。 1949年建立区、村政权,以澄源、启贤、善政3乡设为第四区。 1951年2月设澄源为第五区,1955年6月改称第四区。 1958年6月调整合并乡镇,原澄源乡、黄岭乡合并为澄源乡,富垅乡、前村乡、下榅洋乡合并为富垅乡,均属澄源区。 1958年9月建立人民公社,澄源改称红星人民公社。 1959年4月改名澄源公社。 1961年8月恢复区建制,复称澄源区。 1969年撤区并社,澄源区改为澄源公社。 1970年析黄坑、下坪2个大队归外屯公社管辖。 1984年9月撤销公社,设立澄源乡。 |
宋政和建县至清,属感化乡下里第一都。 民国初随感化乡隶第二区,1936年置临江乡,岭腰随改属第一区。 1940年分设临江、遂应场两个乡,扔隶第一区。 1944年10月撤区并乡,岭腰之地隶启贤乡。 1949年建立区村民主政权,岭腰隶第四区启贤乡,遂应属第五区。 1951年立岭腰乡隶四区。 1956年6月属铁山区,1958年9月,岭腰乡改为大队隶红旗公社,1959年9月,红旗公社改称为铁山公社,隶铁山区。 1961年8月岭腰改为村,1965年1月改为岭腰公社,1968年4月撤区并社,岭腰复为大队隶铁山公社。 1984年9月恢复铁山乡,岭腰仍隶之。 1993年9月属于铁山镇。 1998年1月从铁山镇析出七个行政村,成立岭腰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