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江镇位于中江县境北部,处于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域面积102平方公里,分别与我县通济镇、回龙镇、南华镇、永太镇接壤。镇属五个办事处,辖40个行政村,16个居委会,总人口12.6万。罗桂公路、唐巴路纵贯全镇,横穿南北,交通、通讯、能源、地理位置优势并存,是投资经商的最佳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凯江镇的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很大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有效改善,投资环境得到根本改变,截止一九九九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9.2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300万元,社会事业蓬勃发展。面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我们将在县委、县府及凯江工委的领导下,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致力于全镇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及个体私营经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强化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努力推进全镇经济的稳步、快速发展。 以“凯东新区”为起点的新的经济发展载体已拉开序幕。“凯东新区”占是0.6平方公里,规划为商贸、商住、行政为一体的多功能小区,年内完成基础设施主框架,三年内完成全部规划,计划投资3.8亿元。诚邀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到凯江投资兴业,共谋发展。 0中央实施西部开发战略及中江县关于 经济发展的远景目标规划,将是我镇加快发展的良好机遇。特别是全镇上下思干思变共谋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为我们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保证。我们将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面向社会,为建设充满生机和凯江而努力奋斗。 为投资凯江经济建设的有识之士提供实在的基础保证,努力从软硬件上创造良好的、优越的、信任的投资环境,为实现凯江经济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创造条件,奠定基础,努力实现全镇经济新生的跨越。
|
南华镇,位于中江县城西部,全镇地势呈山区,浅丘,平坝交错状,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又得凯江水、人民渠水灌溉沃田万亩;全镇幅员面积76平方公里,总人口74208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1502人。基层党组织49个,党员2254名。是省级小城镇试点镇、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省级创先争优乡镇。 行政区划 南华镇始建于1996年5月,1996年合并南渡乡、西山乡、新坪乡、太和乡、集新乡,建立南华镇。辖南渡、前锋、民主、黎明、南坝、团结、光辉、积水、老坪、涌泉、苏坝、李园、龙华、金银山、石墙、严家湾、五块碑、西山、上马、茶店、高石碑、救水、芦堰、鱼池、双石、灌顶、白象沟、天元、高桥、金盆、五里坡31个村委会及谭家街、西江北路、龙华、余家河、南渡、太和、集新7个社区居委会。 交通状况 南华镇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和地理优势,交通便利。德(阳)中(江)公路、罗(江)桂(花)公路,省道唐(家寺)巴(中)公路以及成(都)南(部)高速、德(阳)中(江)快速通道、成都三绕、G350等多条交通大动脉交汇于此,便利的交通大大拉近南华与成都、德阳、绵阳、遂宁的距离。使南华进一步融入成、德、绵一小时经济圈。 乡镇建设近年来,南华镇坚持“工业强镇、农业稳镇、科教兴镇、商贸活镇”的发展思路,在加快农业、商贸、科教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工业经济,以粮油食品、电子机械等为支撑的工业产业已具规模。医药、化工、建筑建材与房地产开发、制衣、肉类加工等经济实体发展迅猛,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投资政策优惠,是中外客商最佳的投资热土。开放、发展的南华将以最宽松的环境、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质的服务、最饱满的热情,诚邀国内外客商来此投资兴业,实现梦想。 |
回龙镇地处中江县东部,距县城9公里,北邻通济镇,西接东北镇,南靠悦来镇,东部分别与绵阳市三台县西平镇、八洞镇和凯河镇相邻。2008年农村综合改革后共辖29个行政村318个村民小组、2个居委会;幅员面积72.4平方公里;总人口53733人,其中农业人口5.1万余人,非农业人口2602人;共有耕地38248.62亩,其中田15464.3亩,土22784.32亩。 回龙镇全年气侯温和湿润,日光照较为充足。雨量适中,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在16—17℃左右,其土壤以中壤沙、泥土为主,质地适中,水气协调,耕作性良好,酸碱性适中,土质营养条件能基本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 回龙镇地处凯江河下游,境内河道全长8.5公里,沿河两岸有12个行政村,涉及洪水可淹没区域共42个村民小组。 省道S2成德南高速公路横穿5个行政村,里程7.23公里;县道中西路、高龙路(通济-悦来)里程共18.3余公里;乡道回永路、太临路里程共10.7公里;村社建成水泥道路160余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
中江县通济镇地处四川西北部,隶属德阳市,属典型丘陵乡镇;距县城9公里,距成都100公里,省道唐巴(成都唐家寺—巴中)二级公路横穿全镇,是成都至绵阳、遂宁、巴中等的重要通道;全镇辖19个行政村,198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总人口34305人;全镇幅员面积51.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660亩;200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371万元,财政收入31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65元。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优质水果、肉牛、蚕桑三大基地和特禽养殖、生猪、肉(毛)兔养殖为重点的发展思路,镇级综合实力不断加强,实现了财政增收、农民增收的“双赢”目标,现已初步形成了以人和寨为中心的4000亩通济镇桃园旅游观光区,以中江县元通绿色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的肉鸽、肉兔、毛兔、野猪等特种养殖产业,其中该镇肉鸽养殖,无论在数、量、质上均属西南地区前茅,连续两届被命名为“九·五”“十·五”德阳市科技示范镇,从2001年起连续被中江县委表彰为“六个好乡镇党委”。 |
永太镇地处中江县北部,省干道罗(江)桂(花)二级公路线上,距县城11公里,场镇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取”永远安泰“之意。地势北商南低,属浅丘陵区。幅员48平方公里,辖19个行政革,183个村民小组,3个居委会,12个居民小组总人口32416人,其中农业人口31295人,城镇区占地24.61公顷,有街道11条,总长2476米。九九全镇工农业总产值6830万元,其中农业产值4800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33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 改革开入经来,镇党委、政府坚持要改革中求发展,狠抓农业科技、公路交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邮电通讯、水利电力设施建设,提高了集镇综合服务功能,增强了发展优势。罗(江)—桂(花)公路贯穿永太镇全境,并与德阳市德(阳)—芦(溪)公路交会于镇中心区,使之成了县城北部中心的交通枢纽,公路四通八达。 镇政府十分重视集镇规划建设,街道宽阔,排污道路、邮电通讯、水电供应等基础设施已配套齐全,是县内基础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一个重要集镇,目前有35千伏电站1座,75千瓦小型发电站2座,已开通程控电话,传真电报光纤传输,实现村村通电话。有自来水厂3座,日供水能力1000吨以上。 永太商贸繁荣,赶集商峰日达3.5万人,贸易年交额4000万元。第三产业占全社会总收入35.4%,大于一、二产业收入。有农贸综合市场4个,占地10多亩,设备齐全,布局合理,管理规范。 以农业为基础,多种经济迅速发懈,蚕桑、果树成片规模发展。县主村具有”水果“之称,万亩中江柚已建成6500亩,挂果3500亩,挂果5万株,栽植25万株,产品供不应求。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过程中,永太镇将以调整产业结构为重点,发展地理和物产资源优势,保护生态,发展经济。 |
黄鹿镇位于中江最北端,距中江县城23公里,幅员面积53平方公里。辖区总人口约2.69万人,辖17个村、134个社,1个社区。场镇面积0.8平方公里,常驻人口3118人。与绵阳市涪城区、三台县、罗江县交界,具有较强的区位优势。二、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项目GDP(万元)固定资产投资(万元)工业总产值(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财政总收入(万元)粮食总产量(吨)油料总产量(吨)年份2017778642012558562601115012381.221924127882018年上半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7017万元,同比增长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96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45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43%;实现招商引资1500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38.96%;规模以上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完成4931万元,同比增长12.1%;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4699万元,同比增长9.2%。上半年地税收入34.6万元左右;非税收入完成21.34万元。我镇不断加强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年争取“一事一议”项目18个,新建村社道路2.5公里,维修整治塘堰、提灌站7处,技改提灌站3处,现代农业产业园整治2处,申请财政奖补99.7万元。全年共实施重大项目2个,分别是投资1600万的污水处理厂,投资1200万的污水管网工程。政府自有财力投入市政零星工程1个,总投资23.5万元,实施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抓好特色产业示范区建设工作,实施产业振兴工程,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近年来,我镇不断推进青藕源大米生产基地建设,进一步优化产品宣传和包装,打响“青藕源”大米品牌;推进红金村、五龙村正大“龙泊”水产对虾养殖基地建设,投入资金800余万元,流转土地达225.62余亩;推进宝塘村“冠顶”小龙虾养殖基地建设,投入资金320万元,流转土地260余亩;推进虹桥村、青藕村蚕桑养殖基地建设,实行公司加养殖大户产销一体化的模式,现已实现1200亩的基地规模;推进利兴村“四象”种养结合基地建设,投入资金486万元,流转土地135亩,打造集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基地。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我镇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群众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为目标,以全面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五张清单两张表一平台”等载体为抓手,从群众最关心最急迫的问题上求突破、寻出路、找办法,全面推进效能政府建设,促进行政审批、办事服务的体制机制创新,使政府办事效率明显提高、群众获得感明显提升、发展服务环境明显改善。 |
集凤镇全镇户籍人口26263人,辖2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地处中江县城西北面的龙泉山脉深丘区,海拔870米,东与南华镇毗邻,南与石泉镇为邻,西与古店接壤,北与富兴镇相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距县城2l公里,广汉市45公里,德阳市35公里,成都市90公里,成都“三绕”高速、德中快速、九高路横贯我镇,交通区位优势让集凤跻身成都一小时生活圈。全镇幅员面积59.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092.2亩,林地面积15150亩。现有水库1座,在建水库1座,规划水库1座,塘堰1039口,石河堰131节,提灌站12座,蓄水池1128口,渠道152.7千米。 集凤镇主导中药材有丹参、芍药、藿香、生姜等,其中芍药种植面积达13000余亩。近年来,在石垭子村(中国芍药之乡)的“中江芍药谷”景区不断壮大,乡村旅游不断发展,累计举办芍药赏花节、啤酒音乐帐篷节、菊花节等特色节会8届,接待游客180余万人次,拉动旅游消费1.9亿元。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春花、夏菌、秋果、冬雪”乡村观光旅游风景线,为德阳、成都、绵阳喜欢旅游的朋友提供了一个休闲好去处。 |
富兴镇位于中江县城西北部,地处龙泉山脉尾端,是中江至德阳的一大门户,距德阳25km,中江14km,有高等级的德中公路纵贯全镇,交通十分方便。该镇属浅丘陵山区,面积53.6平方公里,辖区共18个村,160个农业合作社,7,761户,25,288人,耕地24,471亩,其中:田7,952亩,旱地16,519亩,人均占有耕地0.98亩,1999年农民人均收入实现1724元。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6,351万元,人均2,540元,财政税收221万元,粮食总产量14,300吨。 该镇气候适宜,土壤肥沃,适宜经济林木的生长发育,已被列入蚕桑、干果、薯蓣、肉牛等项目县重点建设基地镇。第一批国家级生态环境建设、退耕还林等项目建设镇、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旅游资源丰富。该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愿广交四海朋友,共谋发展。 近几年,富兴镇党委、政府转变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坚决执行党对农村的一系列路线、方针和政策,强化市场、质量和服务意识,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立足于两个增长,有力地推动了全镇的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该镇党委、政府坚持以“重视农业求发展,抓好农业保稳定”的工作思路,始终把农业放在首位,纳入工作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做到思想不放松,精力不转移,工作不松解,投入不减少。特别注重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目前,全镇已调减粮食面积12000亩,扩大经济作物,其中退耕还林3500亩,中小药材1000亩,小桑园、大行桑5000亩,成片地膜花生1000亩,蔬菜1500亩,通过调整,经济作物面积增大,种养殖业稳步增长,基础设施规模扩大、效果明显。九九年末全镇GDP达5136万元,农业总产值达到3253万元,粮食总产达14427吨,生猪出栏29305头,出栏肉牛4830头,养蚕实现6700张,小畜禽出栏298842只,财政税收完成17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1724元。农业产业化结构的调整,调动了农民由过去的单一化大农业逐步向农业多元化发展的积极性。 |
一、自然条件 中江县辑庆镇地处龙泉山脉尾端,毗邻成都市金堂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04°37′,北纬30°35′。东与玉兴镇、清河乡毗邻,南与兴隆镇相连,西与合兴乡交界,北与南山镇接壤。属浅丘地带,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宜粮、经、果、菜等作物生长;水源条件好,人民渠主渠道穿境而过,并属凯江支流的余家河、中兴河汇集穿境而过,全镇幅员面积66.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538亩。其中:田15579亩、土16959亩;林地面积62794亩;园地面积1821亩。辖23个村2个居委会,242个社。总人口5.3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477人,17579户,劳动力28533个。地理优势突出,商贸物流发达,距中江县城10公里,距成都49公里,距青白江国际物流园区20公里。镇内交通便捷,成德南高速距集镇2公里处设有互通,并在紧邻场镇处设有服务区,中金快速通道、省道101线贯穿全境,属德阳半小时经济圈,成都一小时经济圈。 二、乡镇定位 辑庆镇属德阳市工业小城镇、区域重点镇之一,早在1994年便被评为全省小集镇建设示范镇,2013年先后被评为四川省“百镇试点”小城镇和全国重点镇。2011年中江工业园区落户辑庆镇,2013年由成都、德阳共同注资3亿元打造的“成德工业园”为中江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辑庆工业园作为成德工业园的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是非常明显的。作为中江县“一主一副一区多点”发展战略中重要的园区所在地,辑庆镇紧扣“宜居宜业辑庆镇”的发展目标,以“工业强镇、宜居名镇”为根本出发点,深入实施“工业立镇、农业稳镇、城建活镇、招商富镇”战略。 三、组织构架 辑庆镇辖23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5.33万人。全镇有党委1个,总支1个,支部36个,党员1310人,预备党员4人,其中女党员178人,大专及以上学历204人。公安、国税、地税等政府部门在辑庆设有直属单位;农行、信用社、移动公司、电信公司、保险公司等企业在辑庆设有分支机构。镇机关干部62人,其中公务员36人、事业人员22人、工勤人员4人。同时全镇有“三支一扶”人员1名。 四、经济状况 辑庆镇坚持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工业化推进农业生产化总体取向,坚持工业立镇、农业稳镇、城建活镇、招商富镇的总体工作思路,抓住中金快通和成德南高速公路通车带来的历史机遇,努力建设工业集中发展区、统筹城乡示范区。由江苏规划设计院编制的《辑庆镇2010-2030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已经完成。全镇在农业上将建设以中兴村、长梁村为中心的优质水果生产区;以青云村、柳河村为中心的优质中药材生产区;以响井村、月塘村为中心的家畜、家禽生产区;以钟楼村、文堂村为中心的高效农业生产区,同时重点打造书房村旅游观光农业项目和引泉村食用菌基地项目,使农业产业化分区合理、特色突出。在工业上将重点抓好“辑庆·兴隆工业集中区”相关工作,努力将这一片区建成集聚400家加工企业、100家商服企业,聚集15万人口,产值过百亿元的工业新城。通过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工业化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真正的城乡统筹发展。 |
兴隆镇地处中江县西南,与金堂交界,位于东经104°31’10”——104°40’08”,北纬30°50’30”——30°55’44”之间,地形窄长,东西长15.5公里,西北宽2.5—8.1公里,省道101线穿镇而过,距县城中江24公里,距省会成都76公里。全镇幅员面积72。7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779亩、辖23个行政村和2个居委会,总人口44600人,其中农业人口41832人,非农业人口.27682人。2003年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853万元,农业总产值13271万元,乡镇企业产值2499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2706元。 作为省级小城镇试点的兴隆镇具有便利的交通设施、快捷的通信网络、优美的镇区环境、发达的农田水利设施和丰富的人力资源。镇区面积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725人。镇内有蔬菜、水果、肉牛、食用菌、中药材等五大专业市场,其中兴隆牛市和食用菌市场远近闻名。西眉湖旅游区距场镇3公里,风光宜人,环境优美,吸引着各地游客。镇内户户通闭路电视、自来水和天燃气和程控电话。 |
龙台镇地处中江中部,罗桂路直贯全境,有人口43766人,13497户,其中非农户5146人。全镇幅员面积44.2平方公里,辖19个村,4个居民委员会。耕地面积25616亩,其中田12834亩,土12782亩,是全县粮经作物主产大镇之一。 二00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15469万元,农民人均 纯收入2273元,财政收入595万元,人平产粮900斤。全镇工业企业中的茧、丝、绸、建筑、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业已形成规模,其产品、产值效益可观。 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四川省人民渠七期工程主干渠横 贯全境,并与继光水库、龙王塘水库紧密相连,机电提灌支沟毛渠配套成龙,形成一条龙的水利灌溉网络,旱涝保收,农业发达,物产丰富,主产水稻、玉米、小麦、大麦、油菜、生姜、甘蔗、生猪、蚕茧、水果、水产等。 龙台镇历史悠久,是一座具有古文化传统的中心城镇。 龙台镇始建于明末清初,原名大桑墩,与胖子店仓山镇) 、兴隆场齐名,是解放初期中江县建立唯一三个集镇(即: 城关镇、龙台镇、仓山镇)之一。镇址位于东经104度47 分,北纬30度53分,地势平坦,龙王塘水库穿镇而过, 环境幽雅,景色宜人。龙台镇人杰地灵,风景如画,全镇 有十一处会馆,完好无损,颇具有古香古色的气息。在省内外乃至全国出名的武志士朱智涵,居逝于龙台镇,他的 弟子遍及全国各地,且时常往来龙台镇寻访朝拜。 龙台镇旧镇区改造已旧貌换新颜,新区开发日新月异 各项基础设施、商业服务网点已基本配套。全镇能源有保 障,现有35千伏安变站一座,高低压线路配套成网,为发 展全镇的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能源。 邮电通讯配套改制成功,安装了1000门光纤程控电话 系统,直拨全国各地,为各种信息的传递提供了可靠的通 讯保障。 城乡供水设施大力改善,全镇共有自来水厂6个,可供应满足2万余人的饮水。农村加盖大口井、手压井普及, 人人用上了清洁卫生水,确保了人们身体健康。 现在龙台镇的交通、通迅、电力、供水四大基础设施 建设已初具规模,为龙台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
永安镇共辖19个行政村,219个农业合作社,99年末统计的农户9919户, 农业人口31034人,耕地面积26584亩,其中:田9143亩,人均占有耕地 0.86亩。 农村种植业主要以粮 主,多经方面主要以养殖业的猪、蚕为主。 中江柚起源于永安,迄今有近20年历史。它以色、香、味、形独具特色, 清脆甘爽,酸甜适度,驰名全川,是馈赠的佳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近年来,永安镇党委、政府抓住契机,占据天时地利,得天独厚的地理条 件,在大发展永安柚,将永安柚的发展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的重点来抓,并全力以赴,为保持永安柚独特色、香、形,建立永安柚母 本原地500多亩,并从栽培管理、销售服务、规模优势、果品质量上狠下 功夫,组织专业人员跟踪管理,技术到户,成立永安柚果品公司,注册 永安已初具规模,制作包装箱,挖掘市场潜力,扩大知明度,实行产、 供销一条龙服务。 到目前为止,永安柚在永安已初具规模,现有成片永 安柚3500亩,12万余株,纯正优良挂果树1.5万余株,年产柚子225吨, 实现收入135万元,预计5年过后仅柚子收入可达3000万元。现有栽柚 (50余株)1亩以上,收入达3000元以上的种柚大户150余户。 每到金秋时节,漫山遍野柚树成荫,沉甸甸的果子如群星点缀,令人神往, 来往客商络绎不绝,争相抢购,为永安农村面貌增添了一道亮丽景色。 |
玉兴镇位于中江县城南12公里,有耕地面积29428亩(其中田12077亩,土12850亩);辖16个行政村,213个村民小组,9491户,31837人。一九九九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9501.76万元,财政收入25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85。 食用菌生产是玉兴镇的地方特色产品,镇党委、政府根据当地作物稿杆多,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有利于食用菌繁殖生长的特点,从83年开始动员,组织农户生产木耳,到一九九九年已发展到种植木耳1600万袋,平菇120万袋,蘑菇130亩,灵芝10亩的规模,仅食用菌一项就年收入2426万元,人平806元。由于我镇食用菌生产品种多,数量大,质量好而深受商家和销费者青睐,产品已远销成都、重庆、广东、广西、贵洲等省内外十多个大中城市。 我们镇九七年分别被省、市、县评为食用菌生产先进单位,九八年被评为全国食用菌生产先进单位,九九年镇食用菌协会又列为全省百强协会。 玉屏湖水库是玉兴镇计划重点开发项目,该水库地处玉悦路中段,离玉兴场镇1.5公里,库内水面380亩,由于水库左有阳关庙,右有华庵寺,中间还有200余亩长年绿树成阴的岛屿,地理位置与生态环境体现出具有开发价值。 今年初经镇党委、政府认真讨论后作出总投资100余万元综合开发玉屏湖水库的决定。 (1)利用好水面科学养鱼,在库内发展网箱100箱,计划年产成鱼15万斤,再建一个有较高科技含量的种鱼场,年育鱼苗5000万尾; (2)将湖心岛屿栽植200亩,1.5万株水蜜桃,使湖区再添景色; (3)餐饮、娱乐、会议、住宿配套,占地面积12亩,目前主体工程已完工,并购回机动游乐快艇2艘,汽艇5艘,计划今年10月1日开始对外营业。 |
永兴镇位于中江县中南部,东连民主乡、白果乡,南邻金堂县隆盛镇、转龙镇,西靠石笋乡、金堂县金龙镇,北至太平乡、双龙镇。距中江县城45公里,距金堂县城60公里,成都80公里。 永兴镇地处川西丘陵地区,属窄谷中丘,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从西北向东南倾斜,全镇平均海拔408米。镇内土壤以紫色土、水稻土和黄沙土为主。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7.1℃,无霜期年平均286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313.3小时,年平均降雨量964.0毫米。 全镇主要河流有玉江河、永兴河。境内水库1座(响滩子水库),位于玉江河上游,积雨面88.4平方公里,总库容2165万立方米,可控灌面3333.33公顷。塘堰172口;以继光右干渠、横道渠、长柏渠、长坟渠等渠道为主构成水利灌溉网络,为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保障。 永兴镇总人口30427人,总户数9253户。其中农业人口28503人,非农业人口1924人。永兴镇场镇人口2004人,城镇化水平为6.66%。 全镇有电力线路270千米,35千伏变电站1座。2013年全镇用电量560万千瓦/小时。全镇第二次农网改造全面完成,实现户户通电。 全镇有天然气管线7千米,用户820户,全年用气量31.2万立方米。镇内有水厂2座,村集中供水站2处,人畜饮水井2900余口。 全镇有县、乡、村道路164公里,其中县道14公里,乡道18公里,村社道路132公里(已建成水泥路39.2公里)。即将开工建设的环成都平原经济圈高速公路(即:成都第三绕城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且永兴镇留有枢纽互通口,届时永兴的发展空间将更加广阔,交通条件更加便利和快捷。 |
悦来镇位于中江县东南部,距县城17公里幅员39。2平方公里,耕地2。25万亩,总人口2。5万人,辖18个行政村,189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全镇主要是农业,蚕桑,生猪是多种生产的龙头产业,在不断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中,稻田栽藕养鱼,丹参,白芍等中药材,蔬菜队及小家禽畜在整个多种经济中所占比例不断提高。 工商业有了长足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公路四通八达,悦来路,悦(来)玉(兴)路,悦(来)西(平)路初具规模,只须改造和完善。水利设施不断完善。引水工程在全镇全面实现,基本解决了农业和生活用水问题。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建起了有线电视广播网络,覆盖率非常高。 镇党委政府结合悦来镇的实际,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围绕农民增收,财政增收,社会稳定和发展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加大民营企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的力度,同时狠抓基础建设,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展望末来,前程似锦,辉煌在即。为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党委政府制定了长远发展规划。今年国民生产总值达11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100元。蚕桑业今年7200亩,发种13650张,总产值11500万元,2004年将达11000亩。40000张,1600万元,养猪业今年出栏3.2万头.产值1152万元,20004年出栏4.6万头,产值1652万元,地膜花卉、中药材、稻田养鱼栽藕、蔬菜、经济林木面积今年达3800,产值将达856万元;小家禽畜今年出栏55.8只,产值1116万元,2004年将出栏100万只,产值2000万元;肉牛今年出栏2000头,产值3600万,2004年将出栏800头,产值1440万元。 悦来镇党委政府团结务实,开拓进取;悦来人民勤劳朴实,勇于创新。悦来人民一定在党的领导下,将家乡建成一个美丽富饶、文明、不断发展的悦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