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2011年度“全国生态文化村”

2011年度“全国生态文化村”

  2011年度“全国生态文化村”
  在北京这片广袤的土地上,闪耀着一颗生态农业的明珠——留民营村。留民营村位于北京市东南郊,大兴区长子营镇境内,村庄总面积2192亩,人口不足千人,但它却是我国最早实施生态农业建设和研究的试点单位,被誉为“中国生态农业第一村”。2004年10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亲自前来参观,小村何以世界闻名?一、古老的凤河文化,优美的生态环境“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如果我们把流经大兴东南的凤河比喻……[详细]
  通州区宋庄镇小堡村地处宋庄镇政府西北侧1公里,南临102国道,西临外六环疃里出口。交通方便,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全村辖域面积5049亩,常驻503户,在籍人口1367人,劳动力682人,外来人口5000人。2006年工农业总产值8.5亿元,上缴国家利税1681万元,人均收入13000元。近年来小堡村党总支、村委会在上级政府领导的指导关怀下,带领全体村民热情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事业中,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详细]
  渤海镇北沟村位于怀柔区西北部,距怀柔城区18公里,村域面积3.22平方公里,全村136户,356口人,党员32名(包括2名预备党员)。2010年人均收入14180元,村级固定资产700多万元。近年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自2004年北沟村换届以来一直在王全书记的带领下,加强领导班子和党员代表队伍建设、管理,从基础设施工作入手,狠抓环境治理和基建工作,多方争取资金,先后实施了柴草……[详细]
  里炮村位于八达岭镇西南部,距延庆县城14.7公里,西接河北省怀来县羊儿岭村,村域面积2.6平方公里,聚落呈正方形,村落主街为南北走向,海拔约561米。村中有国槐1 棵,树龄百余年,干径80 厘米,长势旺盛,为北京市二级保护古树。村名由来明代已有村落,为隆庆卫军屯,在元代曾与外炮村合称为外帮水峪。有传说称在明末李自成进京时,从此路过攻打石峡关,土炮自身0,外帮水峪被毁,形成两个新村,南半部的叫做里炮……[详细]
  小辛码头村位于宝坻区黄庄镇西北部,全村共88户,人口总数312人,耕地面积2045亩。村庄紧邻潮白新河,自然环境优美,历史文化悠久,民风醇厚朴实,文化底蕴深厚,曾是北宋辽国萧太后运粮河码头之一,距今已有千年历史。主要经济收入以水稻种植为主,兼有水产捕捞及旅游服务业,2013年人均纯收入15743元。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区文明办的大力指导下,小辛码头村两委班子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积极适应形……[详细]
  石家统村地处狼牙山脚下,林木覆盖率达68%。大力发展林果富民产业,发展果树20余万株,人均200余株,年果品产量1000多万斤,年人均收入达1万余元。近年来,该村结合新农村建设和旅游产业的培育,全面硬化村内街道,并绿化美化;建起了百年柿树园和多个生态采摘园;在金龟岭建起了空中垂钓园,开发了千亩森林公园,打造白龙山寨、瀑布等人文景观,建起了窑洞式宾馆、餐厅、会议室,年接待游客近万人,正在由单一的林果……[详细]
  曲家湾村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多伦县大河口乡。在创建生态文明村过程中,该村根据地处西山湾水库库区下游西岸山地的特点,以山地绿化和在水库周边栽种水源涵养林为抓手,坚持植树造林。从2002年至今,在全村800公顷的土地上,共完成造林386.7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48%,户均造林240多亩,人均70多亩。在坚持造林的同时一手抓禁牧、一手抓种树,有效保护了建设成果。近几年该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面积压缩……[详细]
  大甸子村共有土地3200公顷,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林木面积由原来的290公顷增加到现在的1100公顷,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9.06%增加到现在的34.37%,十几年来共栽植果树80公顷,杨树70公顷,原来的光山秃岭变成了今日香飘满川的花果山,生态旅游事业正逐步发展。随着生态建设的深入开展,生态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从林果业、蘑菇采摘到奶牛业等,产业类型日益增多,群众依靠林业发家致富的思路日益开阔,农家……[详细]
  小平房村自然景点、人文景观星罗棋布,历史悠久,有天秀山省级森林公园,有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的圆照寺,卧佛山、四门洞、神仙洞等自然景观。森林覆盖率达65%,对村屯统一管理,修建健身广场、文化活动中心等多功能综合服务设施。新建一所标准化小学,修建文明街、景观长廊、路灯。进行节能改造,修建秸秆燃气站建设,建设水房开展净水工程。建设垃圾填埋厂开展垃圾处理工程,对原有接到、围墙等进行综合改造的村容村貌改善工程,……[详细]
  三道湾村是个人口不足620人的小村,总面积3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97%,是个天然氧吧。三道湾村林木品种繁多,中草药、山野菜遍布山野,野生动物频繁出没,共有63科187种,堪称天然动物园,尤其棕熊数量占全县之首。每当金秋季节,观赏枫叶的游人如织。正是基于这些自然优势,十几年来,党支部书记沈云胜带领村两委从村情出发,从群众利益出发,从经济发展目的出发,认真规划,积极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举之路。开展……[详细]
  庙山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大力开展村容整治工程,扎实推进村屯绿化工作。在村内裁植各类绿化景观树8000余株、花灌木2万株、草坪800平方米。庙山村果树业十分发达,现有果树1万余株,年产苹果75万公斤,年增收入80余万元。同时大力发展棚菜种植业和养殖业,实现了反季节蔬菜种植和特色种植产业的发展,引进种植日本白山药300亩,五味子种植150亩。同时,大力发展养殖业,成为庙山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在完成硬……[详细]
  大石桥市青花管理区青花峪村,大力倡导环保,传播生态文明。先后投资180万元栽植槐树30万株、杨树200万株、黑松15万株;投资35万元在村的街路两侧栽国槐、水腊。目前全村的2300多亩山地已全部绿化,并已经封山育林。同时,投资25万元在村内巷道栽种刺梅、月季、丁香和小桃红;投资120万元在空地上载植草坪4万平方米。青花峪村非常重视绿化工作,组建了一支20多人的园林队。同时,在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详细]
  赶马河村位于吉林省东南部,以生产经营以种植业为主,养殖业为辅。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大力发展经济,加强环境整治,丰富群众生活,加强制度建设。2010年成功流转了529亩土地发展棚膜经济,流转后的土地设8个园区,建大棚248栋,解决了劳动力150多人,实现农民增收200多万元。为了改善村容村貌,赶马河村几年来累计投资860万元,新修水泥路9公里……[详细]
  宝山乡太平村位于磐石市南,境内有小二型水库3座,塘坝4座,水利资源充足,属松江流域上游,亮子河段。农民收入主要以粮食生产,尤其是绿A级水稻和肉鸡、生猪养殖为主。2008年太平村被列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村,通过三年多的建设,全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根本性的发展,道路硬化平整,房屋整齐漂亮,全村绿化、美化、两化达标,全村的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建设被当地政府提到议事的议程之中,广大村民生态环境意识、珍惜……[详细]
  红光村位于七台河市新兴区红旗镇西北处,全村人口1301人,人均年收入10000元。现有林地5700亩,覆盖率达80%。区域内山体植被丰富。有果园23亩,出产各种北方水果。大力发展观光农业,把种植餐桌蔬菜改成现在的主要种植观光蔬菜,并建立农活体验区,吸引大批城市观光客。同时利用果园空地发展生态养殖,带来可观经济效益。村内对垃圾处理比较重视,斥资建立垃圾处理厂,保证生活环境整洁。农用薄膜和秸秆基本全部……[详细]
  庆丰村位于五常市北29公里处,人口2017人,其中高中以上学历897人,人均收入9120元。共有森林面积825亩,湿地1000亩,近年在山地丘陵营造生态林700亩,五味子150亩、花卉和苗木500亩。庆丰村与东北农大合作实施有机农庄项目,耕地全部通过有机食品基地认证。大力推广深施肥机械化技术,化肥利用率可提高15%,大大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用生物和物理化工技术让秸杆变成可燃气体或固体燃料,加上太阳……[详细]
  白银纳村,为鄂伦春族聚居村。位于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脉东麓,境内植被种类繁多,森林面积50公顷。伦春族是我国最古老和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特有的古伦木踏节吸引众多游客。作为兴安十大名片的“鄂伦春原生态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提升了大兴安岭的知名度。鄂族妇女制作的手工艺品充满大自然气息。白银纳村拥有地载木耳养殖产业,蓝莓基地和养马厂。2005年和2010年获得中共黑龙江省委员会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的……[详细]
  洋溢村:位于临港大道南侧。洋溢村,森林57.3公顷,村内形成了“一路一品一景”的亮丽风景。坐落于洋溢村的“书院人家”,以独特的明清建筑风格,古色古香的民宅折射出“书院人家深造的文化韵味与现代农村的交融”。院内的农耕文化、民间文化和猪文化馆更是以其特有的农家风光吸引了游客。该村生态产业链随着生态建设的发展不断升级和多样化,从苗木基地、葡萄基地到蔬菜基地,产业类型日益增多,农民以生态产业发展致富的思路……[详细]
  前石塘村自然景观资源极为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森林植被与生物多样性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5%。有“南京小九寨沟”美称的石塘竹海,历史悠久,最早栽植于唐朝,拥有连片翠竹3万亩,缠绵于云台山脉间,如云如涛,终年云雾萦绕,风吹竹涌,风止竹静,鸟雀啼鸣,淙淙泉水回旋如天籁之音,植物300余种,鸟兽虫鱼千余种,构成以荼山、竹海、松涛为特色的原生态自然生态风光。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依托石塘竹海资源鲜明的特……[详细]
  白马湖村位于两市(淮安市、扬州市)四县(金湖、宝应、楚州、洪泽)结合部,辖区面积16.4平方公里,人口2169人,201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80万元,农民人均年收11800元。白马湖村风光旖旎,绿草茵茵,天然水域辽阔,人文底蕴深厚,是一个宜居、生态、恬静的家园。白马湖九十九墩的传说已被认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加以保护。近年来,白马湖村依靠万亩沿湖生态观光园、水上餐饮、湖中渔家乐等发展旅游业,已初步……[详细]
  在美丽的天目湖畔一道宁静的风景,这就是桂林村。传说300年前该村有一富商酷爱桂花,房前屋后遍栽桂花,村民仿效之,桂林村由此得名。桂林村村庄面积22.31平方公里,共有22个村民小组, 3053人,2011年村级财政收入达807.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7683元。先后荣获了国家级生态村、全国生态文化村、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江苏省卫生村、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人居环境范例奖、江苏省康居示范村……[详细]
  泉溪镇白革村,全村现有6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596人,农户233户。农作物播种面积721亩.武义泉溪2008年规模畜牧户该村有一户:朱俊扬,鸡,4000只.茶叶225亩,是当地的特色农业产品。封山育林面积大1000平米.,林产品有笋干,板栗产量也十分喜人.该村处处透着古老的气息,古木,古宅,古道,……[详细]
  南充村位于乡政府所在地溪口街的北面,群山环抱,南面溪口水库。属于水库的陆域集雨区,是象山的水源地保护区。南充同时也是茅洋乡的第一大村。村后有七八百年的古树群,也有保存完整的蔡家石头建筑群。全村共有农户539户,1726人,耕地面积779亩,山林面积8158亩。依托着丰富的山林资源。村两委大力发展山林经济,这里不仅有传统的茶园基地,也有近年来开发的杨梅片园,更有村合作社的自主品牌。2009年,村集体……[详细]
  长林垓村位于梅溪镇东南部,北临长兴县,西接梅溪镇独山头村,南部与德清县交界,东部为安吉县最北部的管城村、三山村和上舍村;距镇政府约7.5公里,递铺镇约20公里。2007年原大路口村、姚良村和长林垓村进行了行政村规模调整,重新命名为长林垓行政村。土地概况:村区域面积5.4平方公里,全村耕地面积1441亩(其中农田1304亩),山林面积14779亩(其中毛竹12707亩),茶园2000亩。人口概况:辖……[详细]
  尚书干村:距安吉县城18公里,村民1000余人。绿竹飘香的尚书圩村,是一个天然氧吧,村中75%是竹林,其林木覆盖率达78%。村民一贯注重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并把保护生态公益林作为村规民约。同时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凡挂牌的古树名木,任何人任何时候都不能损坏。为了防止环境污染,以“一事一议”的形式决定,凡是对环境有污染的企业一律不得设立。相传在300多年前,这里只是一座无名小村,因村中杨振普得名师指点……[详细]
  昌溪村是黄山市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也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为昌溪乡政府驻地。2008年初昌溪乡实施村级区域调整时,把原红旗、红心、昌源、密川四个行政村合并后定名为昌溪村。昌溪村辖8个村民小组,1203户3444人,全村劳动力2070人,其中外出务工1170人。昌溪村总面积为4.56平方公里,农用地面积9916亩,其中耕地面积297亩,园地3278亩(其中茶园2356亩、桑园229亩),林地634……[详细]
  义城街道董城村位于巢湖北岸,西面与上张圩农场接壤,北距骆岗国际机场7公里,距合宁高速公路9公里,包河大道0.5公里,一条水泥路贯穿全村,是义城街道最大的行政村。全村辖20个村民组,860户,2695人,土地属岗圩结合,耕地面积960亩,林地面积2600亩,产业以种植、养殖、捕捞、建筑为主,人均收入5900元,通讯设施完善;有小学、医务室、计生服务室各1所、村办企业3家。    义城街道董城村历史悠……[详细]
  西浦村是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犀溪镇下辖的一个村。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东北部,地处闽浙交界,省道双湖二级公路途经西浦村,东靠渡家洋村,南接仙峰翁坑,西与大安镇泮洋村为邻,北与犀溪村接壤,距寿宁县24公里,离镇所在地0.5公里,是一个有一千一百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旧名下犀溪。全村土地面积12.06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69亩。现有539户2161人,下辖彭太洋自然村,共16个村民小组。西浦村地灵人杰,……[详细]
  景贤村森林资源丰富,林木覆盖率达71.2%。特别是该村村委会行政驻地贾家古村,它是我国江南现存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集元、明、清建筑于一村,融佛、道、儒文化于一体的千年生态古村落群。村内有保存较完好的元明清古建筑300余幢,有堂号的122幢。民间传统手工艺、特色饮食、佚事传说、诗词戏曲不胜枚举。以村内的古居、古祠、古书院庙观为内容的古村落民俗游,以村外田园农耕、果园采摘等农业农事活动为内容的乡村体验游……[详细]
   晓起村位于江西省婺源县江湾镇,高速公路沿景(德镇)——婺(源)——黄(山)线从村前而过,距婺源县城紫阳镇21公里。经纬度为北纬29°21′33,东经117°59′13″。晓起村是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明清时期,晓起属县东北万安乡长城里第十部。民国(1938年)改坊都制为区乡制,晓起属第二区龙川乡第一至十保,乡驻地在下晓起。解放后,1949年属晓起区龙川乡,1950年改属二区晓起乡,1956年划属晓……[详细]
  江西省兴国县梅窖镇三僚村--中国堪舆文化第一村,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东南64公里公里的梅窖镇境内,是兴国、宁都、于都三县的交界处。现在全村人口约4600余人,分居在18个村民小组,居民主要曾、廖两姓。北宋太平兴国七年前,未建立兴国县时,属宁都直棣怀德乡之僚溪,后划归兴国县衣锦乡管辖至今。三僚村因其独树一帜的风水文化,被海内外易学界誉为“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中国风水文化的发祥地”。风水祖师杨筠……[详细]
  潭下村是国家森林公园,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著名风景名胜区所在地,全村总人口826人,有森林面积38600亩,主要是毛竹林,占林地的一半之多,茶叶林350亩,完成退耕还林300多亩,黄山松3200亩,年产毛竹20多万根。还有国家级保护稀有树红豆杉和华木莲等,森林覆盖率达93%。走向了生态立村,闯出了“农家乐”旅游产业兴村之路,人均年收入达7260元。2009年被江西省列为“旅游示……[详细]
  石邮村位于南丰县西部,距县城10公里,距三溪乡政府所在地7.5公里,“饶三”公路穿村而过。全村现有村民288户,1102人。耕地面积980亩,山林面积14700亩。石邮村民以吴姓为主,铺以罗、刘等杂姓,世代族居,耕耘为生,民风纯朴。石邮因傩舞闻名海内外,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傩舞)之乡”。石邮傩舞历史悠久、古朴神秘,傩舞仪式包括“起傩、演傩、搜傩、圆傩”四个环节,用舞蹈形式表演的八个傩舞节目按顺序……[详细]
  房干村地处“五岳之首”的泰山东麓,位于莱城西北部40.5公里、镇政府驻地西南10.5公里处。东靠黑山村,西邻官正村,南接王石门村,北依富家庄村。全村现有163户.512口人,耕地210亩。据《韩氏谱》记载,清道光年间韩姓迁此,崔姓早居,因址在山峪中,曾名房屋峪。抗日战争时期,时有0干部驻此开展工作,后改称房干。明天顺年间,房干一带属北乡的雪野保和西乡的王石保,沿袭至清末;民国初年,属七区、八区所辖……[详细]
  九间棚村地处沂蒙山腹地海拨640米的龙顶山上。全村土地面积20.5公顷,其中森林面积17.47公顷,林木覆盖率达93%。九间棚村以建设和发展生态产业、环保产业为目标,科学规划,实现了第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人均纯收入达到9800元。村民普遍具有生态环保意识,依靠科技和自主创新发展金银花产业,并大力发展生态有机农业。九间棚村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以“著名梨乡、山之龙形、悬崖奇崮、故居石棚”为……[详细]
  西王村曾用名和平,位于县城南7公里街道西北,地理坐标北纬36度49分,东经117度42分。耕地面积653亩,人口527人,党员13人,村民代表30人,西王村主要以种植业为主。据清代《邹平县志》记载,西王村明清时期称王家庄。明朝万历年间居民王姓由洪洞县迁此取名王洼庄。后讹化为王家庄。今称西王。1981年更名为和平庄,以佳言命名。后恢复西王名称。西王村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大力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环……[详细]
  青天河村,位于太行山南部浅山区,在国家级太行猕猴自然保护区内,森林936公顷。境内有相传植于东汉年间的古槐,以及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太行菊,2009年博爱县太行菊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启动,标志着青天河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青天河村立足实际,与青天河风景区携手打造了国家5A级风景区。随着村民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旅游业的发展,青天河村逐渐向第三产业转型,现已发展农家宾馆十余户,大大……[详细]
  师庄村,位于淮河支流双洎河南岸。生态文化方面:充分利用文化大院、职业学校培育村民的求知风气,倡导学法守法。利用春节闲假,举办各类体育比赛和文化娱乐活动。并成功举办了三届“金杏节”。生态环境方面:森林面积33公顷,村庄荒片和空园遍植果树,街道庭院洁净。生态产业方面:“金杏节”带动了各产业的发展。今年新发展林果基地解决了农村闲散劳动力的就业,为下一步林果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人与自然和谐方面:村集体研究……[详细]
  蔡庄村,森林面积218.01公顷,依靠森林资源优势,确定了林业采取“生态林+林下经济”模式,大力发展生态林业。2009年国家林业局营造林管理司副司长刘晓洪、国家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总工宋玉双到蔡庄参观考察,促进蔡庄村生态林建设。蔡庄村积极开展文化设施建设,相继建成文化大院、投影播放厅、农家书屋等文化阵地,同时带动了民俗旅游产业的发展,并成立了秧歌文艺表演队。蔡庄村2003年以来一直是鹤壁市文明村,2……[详细]
  堰河村位于谷城县五山镇西部百日山麓,版图面积12平方公里,辖4个村民小组,303户,1050人。2014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5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近几年,堰河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 “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全国生态文化村”、 “全国绿色小康村”、“ 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单位”和国家AAA级景区、湖北省旅游名村、全省第一也是唯一挂牌的“绿色幸福村”、湖北省环……[详细]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