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安岭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安岭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该地东头有一土岭。西汉末年,王莽赶刘秀路过此村东头,刘秀在此下马卸鞍休息,将尘土抖在此地,形成马鞍的土堆,故取名鞍子岭。后讹传为安岭。
清代,陈姓一富户迁此建村居住,并盖了一座楼房,故命名陈楼。
张姓村民来祖,于清乾隆年间,由临蔡张柏园迁此建村落户,因居民多为张姓,故取村名为张庄。
明代末年,有一杨姓富户在此地起了集市,加之杨姓较多,故命村名为杨集。
李姓村民来祖于清康熙年间,从搬口乡迁此建村居住,故取村名为李庄。
明代末年,叫上得寨。为防匪患,修建寨墙。后李闯王进寨杀死部分人,先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几户,又从外地迁来几户,群众称迁来的人是续上的且“绪”与“续”同音,故此得名绪寨。
明嘉靖年间,有梅、赵两姓,梅姓占的较多,村西头又有一土墩,故命村名为梅墩。清代,为防匪患,在村周围修土寨,取名为梅墩寨。此名没有叫开,现仍称梅墩。
清代,徐姓村民来祖迁此建村居住,后发家致富,盖有楼房,故取村名为徐楼。
清嘉庆年间,李、刘二姓村民来祖迁此建村居住,清代光绪二十六年,在村中建一庙,名为三官庙,庙内奉有三尊神像,传三神像为兄弟三人,且均为朝中官员,故取村名为三官庙。
元末明初从山西洪洞县迁入一批村民来此建村居住,因东边有个杰针园子,故命村名为杰针园。
据《朱氏家谱》记载,在明洪武年间始祖讳光虞由山西洪洞县聚集大槐树下奉命迁徙河南太康东四十五里朱口镇南大朱庄。二老祖讳唐公有五子,长子山公迁于此地,定居建村,后盖有楼房,因居民较多,故取名大朱楼。
丁姓村民来祖于清嘉庆年间从太康县老冢乡分居于此建村定居,后发家致富,盖有楼房,因村较小,故取村名为丁小楼。
闫氏村民祖先于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入河南鹿邑县西郊定居,生五子,其次子闫敬又迁至郸城西十二里闫楼定居,生七子,其三子分居于此地定居建村,因村小,故取村名为小闫。
刘氏来祖于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落户,以开店为生,故取村名为刘方店。后讹写为刘坊店。
原由薛姓建村,取名为柏顶雪。清康熙年间,王氏村民来祖王化民、王大民兄弟二人从东北王老家迁此落户建村,后薛姓绝嗣,王氏一脉兴盛,因村位于淮阳、太康两县城的交界处,过去有界牌,故易村名为界牌口。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