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至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属播州。 之后至清后期,属遵义县沙溪里。 民国二年(1913年),属西三上区。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镇境分属丰盛镇、隆盛乡、平安乡。 民国三十年(1941年),隶鸭溪区。 1950年,属第七区。 1992年,枫香镇、花茂乡、纸房乡合并为枫香镇。 2016年4月5日,贵州省政府办公厅公布国务院对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遵义市部分行政区划的请示》(黔府呈〔2015〕31号)作出批复,同意撤销遵义县,设立遵义市播州区,以原遵义县(不含山盆镇、芝麻镇、沙湾镇、毛石镇、松林镇、新舟镇、虾子镇、三渡镇、永乐镇、喇叭镇)的行政区域为播州区的行政区域。 |
明隆庆元年(1567年),建泮水场于外寨河畔兴隆寺侧松林堡。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废播州复设遵义县,镇境属天旺里。 清宣统三年(1911年),设为西三上区,区公所驻洋水场。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第七区。 1950年,以泮水和马蹄组建第十七区。 1954年,改为泮水区。 1958年9月,建立泮水公社。 1992年9月,改泮水镇。 2016年4月5日,贵州省政府办公厅公布国务院对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遵义市部分行政区划的请示》(黔府呈〔2015〕31号)作出批复,同意撤销遵义县,设立遵义市播州区,以原遵义县(不含山盆镇、芝麻镇、沙湾镇、毛石镇、松林镇、新舟镇、虾子镇、三渡镇、永乐镇、喇叭镇)的行政区域为播州区的行政区域。 |
唐末至明后期,属播州土司领地。 明末至清末,属遵义县西乡天旺里、沙溪里。 民国初期,分别属西三区西十二区和七区泮水。 民国三十年(1941年),始建马蹄乡,隶属鸭溪。 1949年,属第七区(枫香)。 1960年后,为马蹄、新平、茶堰公社。 1992年10月,马蹄、茶堰、新坪3乡合并为马蹄镇。 |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改土归流后,遵义县域奠定,平正属西乡沙溪里七甲。 清宣统三年(1911年),属沙溪里西三上区。 民国二年(1913年),属十三区(枫香)平安乡。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属第七区(浮水)。 民国三十年(1941年),属干溪乡。 1953年,建平正乡。 1956年12月13日,建平正仡佬族乡。 1958年,改平正公社。 1984年5月,复为平正仡佬族乡。 1992年10月,平正、干溪、野彪3小乡合并为平正仡佬族乡。 |
明末至清朝,属遵义县沙溪里三甲。 民国年间属西三下区。 1950年,属泮水区。 1953年5月,建洪关乡、河堰乡。 1961年8月,2乡合并为洪关公社。 1984年,洪关公社改洪关苗族乡。 1992年10月,河堰、洪关2乡合并为新的洪关苗族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