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才溪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才溪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民国时为新民保;1949年解放初为新民村属官庄乡;1956年并区并乡,划入才溪,设才民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属才溪公社上才管理区;1961年体制划小,分才溪、四坊、通贤三个公社,称才溪公社才民大队;1965年四坊公社并入才溪公社,仍称才民大队;1968年称才溪公社革委会才民大队革领组;1980年称才溪公社管委会才民大队管委会;1984年称才溪乡才民村民委员会;1993年称才溪镇才民村民委员会,辖:梨子岭、上迳,创梓林、大壁上4个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村委会驻地:梨子岭自然村。

民国时设溪西保;1949年解放初设农会分会,属才溪区(第九区)上才村;1951年属上才乡;1956年属上才农业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与中兴、溪东、溪西合并为上才大队,属才溪公社;1961年体制划小,从上才大队划出为雷屋大队、梁倒大队,属才溪公社;1965年四坊公社并入才溪公社,雷屋大队、梁倒大队合并为溪北大队,属才溪公社;1968年称才溪公社革委会溪北大队革领组;1980称才溪公社管委会溪北大队管委会;1984年称才溪乡溪北村民委员会;1993年称才溪镇溪北村民委员会,辖:下雷屋、上雷屋、山下、倒坑、梁坑5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

村委驻地:下雷屋自然村。

民国时属岭坑保;1949年解放初设岭坑农会分会属才溪区(第九区)上才村;1951年属上才乡;1956年设岭和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属才溪公社岭坑大队;1961年划小体制为岭坑大队,属才溪公社;1965年四坊公社并入才溪公社,称才溪公社岭和大队;1968年称才溪公社革委会岭和大队革领组;1980年称才溪公社管委会岭和大队管委会;1984年称才溪乡岭和村民委员会;1993年称才溪镇岭和村民委员会,辖:陂下、梨树下、岭坑、岐岭下、上科、社背前、石塍障、桃坪、下科、瑶坊、圆竹山、长圳坑12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村委会驻地:岭坑自然村。

清属平安里;土地革命时期,建立苏维埃政权;民国时,大陂头、屋坑、中心坑3个自然村属溪背保,大路背、三角塘、下溪背3个自然村属中兴保;1949年解放初设农会小组,属第九区上才村农会分会;1951年设上才乡;1952年设至助阻;1955年设初级社;1956年设上才农业高级社;1958年撤区并乡,同年10月公社化,与溪西、溪东、溪北合并为上才大队,属才溪公社;1960年属才溪公社上才管理区;1961年体制划小;中兴从上才大队划出,设中兴大队,属才溪工委才溪公社;1965年四坊公社并入才溪公社,中兴大队并入上才大队,属才溪公社上才大队;1968年属才溪公社革委会上才大队革领组;1980年属才溪公社管委会上才大队管委会;1981年中兴从上才大队管委会划出,属才溪公社管委会;1984年称才溪乡中兴村民委员会;1993年称才溪镇中兴村民委员会。

辖:中心坑,下溪背,丘坑,大陂头,大路背,三角塘等6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

村委会驻地:中心坑自然村。

民国时为溪东保;1949年解放初设农会分会,属才溪区(第九区)上才村;1951年属上才乡,1956年属上才农业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与中兴、溪西、溪北合并为上才大队,属才溪公社;1961年体制划小,从上才大队划出为溪东大队,属才溪公社;1965年四坊公社并入才溪公社;与上才合并为上才大队,属才溪公社;1968年称才溪公社革委会上才大队革领组;1980称才溪公社管委会上才大队管委会;1981年从上才划出溪东,称才溪公社管委会溪东大队管委会;1984年称才溪乡溪东村民委员会;1993年称才溪镇溪东村民委员会,辖;乌石下、元坑里、凹下里、神坛岗、上屋、东山、下土楼7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村委会驻地:神坛岗自然村。

民国时设溪西保;1949年解放初设农会分会,属才溪区(第九区)上才村;1951年属上才乡;1956年属上才农业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与中兴、溪东、溪北合并为上才大队,属才溪公社;1961年体制划小,从上才大队划出为溪西大队,属才溪公社;1965年四坊公社并入才溪公社,与上才、溪东、中兴合并为上才大队,属才溪公社;1968年属才溪公社革委会上才大队革领组;1980年属才溪公社管委会上才大队管委会;1981年从上才划出溪西,称才溪公社管委会溪西大队管委会;1984年称才溪乡溪西村民委员会;1993年称才溪镇溪西村民委员会,辖:上坊,洋下,竹子背、背头岗、陈屋、红庄、中洋7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

村委驻地:上坊自然村。

民国时为培才保、扶良保,有部分属溪西保;1949年解放初设农会分会,属才溪区(第九区)下才村;1951年属下才乡;1956年为下才农业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称才溪公社下才大队;1961年体制划小,分为发坑,樟坑大队,属才溪公社;1965年四坊公社并入才溪公社,发坑大队与樟坑大队合并称才溪公社下才大队;1968年称才溪公社革委会下才大队革领组;1980年称才溪公社管委会下才大队管委会;1984年称才溪乡下才村民委员会;1993年称才溪镇下才村民委员会,辖:樟坑,水西坑,发坑,勾树坑。

村尾、才中新区、下才新区7个自然村22个村民小组,村委会驻地:樟坑自然村。

土地革命时,此地是才溪农民暴动的发源地,建立红色政权,许多青壮年参加红军;民国时属溪南保及溪东保的一部分;1949年解放后属才溪区(第九区)下才村;1951年属才溪区下才乡;1956年属下才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属才溪公社下才大队;1961年体制划小,才溪公社分为才溪、四坊、通贤三个公社,下才大队分为溪邻,溪南,发坑,樟坑四个大队属才溪公社;1965年四坊公社并入才溪公社,溪邻、溪南合并为才溪大队属才溪公社;1968年称才溪公社革委会才溪大队革领组;1980年才溪公社管委会才溪大队管委会;1984年称才溪乡才溪村民委员会;1993年称才溪镇才溪村民委员会,辖:溪邻,东坑,溪南,林地,赤水等5个自然村31个村民小组,村委会驻地:溪邻自然村。

民国时为曾坑保;1949年解放初为才溪区(第九区)曾坑村;1951年为曾坑乡,1956年设曾坑高级社,属三康乡;1958年公社化,为才溪公社曾坑大队;1968年称才溪公社革委会曾坑大队革领组;1980年称才溪公社管委会曾坑大队管委会;1984年称才溪乡曾坑村民委员会;1993年称才溪镇曾坑村民委员会,辖:大岭下、三潭头、上曾坑、上田垄、下曾坑、下田垄6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村委驻地:上曾坑自然村。

民国时设大贵保;1949年解放初设农会小组,属才溪区(第九区)四坊村;1951年属四坊乡;1956年设大贵高级社;1958年10月公社化,称才溪公社大贵大队;1961年划小体制公社,大贵大队分为大地、贵竹两个大队,属四坊公社;1965年四坊公社并入才溪公社,大地大队和贵竹大队合并为大贵大队,属才溪公社;1968年称才溪公社革委会大贵大队革领组;1980年称才溪公社管委会大贵大队管委会;1984年称才溪乡大贵村民委员会;1993年称才溪镇大贵村民委员会,辖:大地、高秀、贵竹、黄泥塘、上地、下大地、小地7个自然村23个村民小组,村委会驻地:下大地自然村。

民国时设甲,属四坑保;1949年解放初设农会分会,属才溪区(第九区)四坊村;1951年属四坊乡;1956年设下王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称才溪公社下王大队;1961年划小体制,称四坊公社下王大队,1965年四坊公社并入才溪公社,仍称下王大队;1968年称才溪公社革委会下王大队革领组;1980年称才溪公社管委会下王大队管委会;1984年称才溪乡下王村民委员会;1993年称才溪镇下王村民委员会。

辖:下王,牛场等两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村委会驻地:下王自然村。

民国时设甲,属四坑保;1949年解放初称农会小组属才溪区四坊村;1951年属四坊乡;1952年设互助组;1955年设初级社;1956年设陈坑高级社;1958年10月公社化,属才溪公社下王大队;1961年划体制,称四坊公社下王大队;1965年四坊公社并入才溪公社,属才溪公社下王大队;1968年称才溪公社革委会下王大队革领组;1980年称才溪公社管委会下王大队管委会;1981年陈坑从下王大队管委会划出,称才溪公社管委会陈坑大队管委会;1984年称才溪乡陈坑村民委员会;1993年称才溪镇陈坑村民委员会,辖:陈坑1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村委会驻地:陈坑自然村。

公元1027年(宋仁宗天圣五年),上杭县冶迁至钟寮场(即荣石村),1167年迁(至郭坊村);元、明属汀州府上杭县;清属平安里;民国时属四坊保;1949年解放初设农会分会,属才溪区(第九区)四坊村;1951年属四坊乡;1956年设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称才溪公社荣石大队;1961年体制划小,称四坊公社荣石大队;1965年四坊公社并入才溪公社,仍称荣石大队;1968年称才溪公社革委会荣石大队革领组;1980年称才溪公社管委会荣石大队管委会;1984年称才溪乡荣石村民委员会;1993年称才溪镇荣石村民委员会,辖:科里、荣才、上王、石槽、中寮5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村委会驻地:荣才自然村。

民国时属黄竹保、四坊保;1949年解放后设农会分会,属才溪区(第九区)四坊村;1951年属四坊乡,1956年设黄竹高级社,属四坊乡;1958年10月公社化,属才溪公社四坊管理区;1961年划体制,称四坊公社黄竹大队;1965年四坊公社并入才溪公社,仍称黄竹大队;1968年称才溪公社革委会黄竹大队革领组;1980年称才溪公社管委会黄竹大队管委会;1984年称才溪乡黄竹村民委员会;1993年称才溪镇黄竹村民委员会,辖黄竹坑1个自然村2个村民小组,村委会驻地:黄竹坑自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