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大孤家子镇各村地名由来

大孤家子镇各村地名由来

  因最初时仅有其徐姓独一户人家,且位于后孤家子之南,初称“前孤家子”,后因徐姓族众,村落规模大,遂更名为“大孤家子”。 [详细]
  清雍正年间,有山东济南府历城县李家庄李氏兄弟三人的大哥,于此落户首居,日久移居者增多形成村落。因村东有河,河床两壁陡峭,其上有一独木桥,往来行人若骑马到此,必下马拉之而过,人行桥上,马走桥下,村以桥名,称其为“拉马桥”。 [详细]
  清咸丰年间,有山东人逃荒于此落户首居,后移驻者增多,形成村落。因村西是一道漫长的山岭,随以岭得名,称其村为“大岭”。 [详细]
  清初成村,为盛京内务府管辖的皇庄官田。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有路姓者由山西太原洛平县迁来此地经营皇庄土地,建有豪宅,后人称其老宅子为“路家房申”,日久成为村名。 [详细]
  清初成村,村落依山而建,因村后山上早年间建有一座古寺庙,庙内供奉有释迦摩尼佛像,遂取村名为“佛山堡”。另有一说,村后之山外形从某角度观看,似一尊大佛,人们尊其为佛山,亦称该村为佛山堡。 [详细]
  清雍正年间,有直隶逃荒者于此垦荒首居。继之,又有山东济南府历城县李家庄李氏三兄弟的二弟落户于此,日久成村。因村北近山,山势蜿蜒,北高南低,俯冲而下,形似青龙,以山命名,称之为“青龙山”。后于民国年间,以兴旺发达之意,更名为“兴隆山”。 [详细]
  因村中有河,初名“小河处”。后金年间,有满族八旗驻军敖多牛录居于此,遂改“小河处”为“敖多牛录堡子”。乾隆年间,有山东文王、高、李四姓迁来此处,经营敖多牛录土地,后移居者增多,渐成村落。因嫌村名呼之不便,便简称为“敖牛堡子”。 [详细]
  清初,有满族人“纽旗姑”者由长白山迁居此地垦荒首居。后又有山东诸城县刘、王、孙、朱四户迁来此处落户,年久成村。称之为“纽旗姑堡子”。民国初年,因对纽旗姑字义不解,呼之拗口,便以其谐音,改称为“牛其堡子”。 [详细]
  清初,有吴姓者由关内搬迁至此落脚垦荒首居,日久移驻者增多成村。因村西有一座独立小山,山的一面陡峭如壁,似刀劈斧砍一般少了一半。由山得名,遂称其村为“半拉山”。 [详细]
  清雍正年间,有山东人马姓者一家由山东泰安迁来此地开垦内务府官庄土地,日久成村,因村落位于大孤家子村北,故名“后孤家子”。 [详细]
  清乾隆年间,有鞑靼(蒙古族)兄弟二人迁居此处,后哥俩分开。弟弟居于此处,形成村落后,称为“小鞑子房”。清末改为“小二道房”。 [详细]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