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东台市各乡镇地名由来

东台市各乡镇地名由来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有数名英烈欲血奋战牺牲在此,1957年8月,东台撤区并乡,为纪念唐学海、陈维仁、许文华、孙保民、李友存五位烈士,将在此处建立的乡,命名为五烈乡,五烈由此得名。 [详细]
  溱东镇地处里下河溱湖洼地,因位于溱潼之东,故名”溱东“。 [详细]
  相传,唐代初年,扬州有一姓时的渔户到此打渔为生,为缩短路程方便打渔,同时抵挡海潮,就带领一家人围堰筑坝。后人为纪念姓时的人围堰做堤、开垦荒滩的功德,就将此地取名为时堰。 [详细]
  唐开元年间(713—741年),迁来一户姓梁的,居此烧盐为生,颇为发达,因而得名梁垛。因梁垛位于西溪南侧,故又称南梁。 [详细]
  安丰镇成陆于新石器时代,地处古扬州,淘河之东,别称东淘。汉初以煮盐入史,唐朝时,为海陵监小淘盐场。宋天圣六年(1028年),捍海堰筑成(后人称“范公堤”),自此人民安居乐业,既安全又丰收,故名安丰。 [详细]
  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有个名叫沈煌的灶户(设灶煎盐的盐户)启奏官府将此地段的草地划分给灶户收割烧盐,由灶户向官府纳税,沈煌奏呈被采纳。当地百姓为纪念他,将此地称谓沈灶。1981年地名普查时,因与境北大丰县沈灶公社同名,故冠以“南”字,更名南沈灶。 [详细]
  富安古称虎阜、虎墩,1000多年前就设有富安场,为煎盐灶区。因其地势较高,水灾较少,盐业发达,人民生活富裕安定,寓意富安而得名。 [详细]
  据《明史地志》记载,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唐姓官吏奉命来此监管渔业,因地处海滩,有一条东西向的大洋(港),故名唐家洋,简称唐洋。 [详细]
  1914年,南通张謇派人来此筹办大赉公司,开垦植棉,集市逐步随之繁荣兴旺。来往行人都说此街是“兴街”,后即谐音为“新街”。 [详细]
  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有许氏前来选办盐场,监开运盐河,故名许家河。后来,灶民在运盐河两岸定居,渐成小街,河名即成地名。故称此地为许河。 [详细]
  三仓原为煎盐灶地,清康熙五年(1666年),盐商为便于运盐,倡议开挖五仓沙河(又名运盐河)。1914年,盐商在第三条沙河畔设盐仓,从此得名三仓。 [详细]
  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有罗姓和李姓两户居此合伙烧盐,是当地的头一个盐灶,故名头灶。 [详细]
  清乾隆年间,弶港原为浅海滩涂,后因潮流濒繁冲积,淤泥不断积聚,海洋逐年东移,滩涂日渐增高,逐渐形成一座大潮期仍能露出水面的墩子。其时,有安丰一带的梅、王、韩、杨四姓人家来此捕鱼,采贝,潮间歇脚于墩子之上,用芦笆挡风避雨,方言叫"打弶",故称此墩子为"弶墩子"。 [详细]
  南唐昇元初曾是海陵县八大盐场之一,又处于泰州之东,地势较高,涨潮时状如突兀高台,故得名为东台场。 [详细]
  以古时地处泰州之东,地势较高,故名“东台”。 [详细]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