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福泉市牛场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福泉市牛场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东南街居委会总户数1785户,总人口3755人,其中男,1893人,女,1862人,有5个居民组,镇内居住着汉族,苗族,有党员38名,预备党员1名,入党积极分子2名,人均年收入600元,辖区内有个体工商户694户,其中饮食服务行业66个,理发、美容、族社服务等行业146户,服装,鞋店、电器等482户。

居委会不断加强党支部的工作机制,搭建党员的履职平台,拓展党员履职空间,提供党员履职保障,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大力宣传学习党的宣传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深入群众,贴近实际,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反映群众呼声,不分时间为群众解咽拢旌檬潞褪凳拢视κ贝⒄购托滦问疲氯挝竦囊螅持Р吭诩忧孔陨斫ㄉ枭虾菹鹿Ψ颍险嫜昂徒杓渌南冉楹秃玫淖龇ǎ嘧硬唤鲇写丛炝Α⒄蕉妨Γ心哿Γ⒚裰髌酪橹贫取�

该地名来源于其地理方位,位于牛场镇政府西北方向而得名。"西北街居委会于上世纪70年代设立,最初名叫“居委会”1996年以其所在牛场镇政府地理位置(东南、西北方向)分为""东南街居委会""和""西北街居委会""。

2013年,居委会更名为福泉市牛场镇西北街社区居委会。

"。

西北街社区位于牛场镇的西面和北面,总面积1.8平方公里,分为5个自然小组。常住户743户,共有人口2128人,其中常住人口1580人,流动人口180人。社区支部1个、党员24人、3个党小组、居民小组长5名、居民代表14名。

五新社区位于牛场镇东外环,紧邻福泉经济开发区双龙工业园区和水源、马龙井两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308省道和205省道穿境而过,距瓮马高速牛场匝道口和牛场火车站500米,距镇行政中心300米,是一个宜居、宜业、宜商的安置点。社区占地235亩,社区附近有福泉四中、牛场中心小学、牛场二幼、市三医,交通便利、区位优越,方便社区居民就近就医就学就业。
水源村位于牛场镇东南部牛高(牛场至高石)公路沿线上。于2003年11月由上坝、新桥、阔龙水三个村合并。总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48亩,19个村民组,共1252户,4532人。农民纯收入2900元。农村用电普及率100%;电视普及率95%;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水源村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示范点,已完1000万元农业开发项目。在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下,水源村支部、村委一班人斗志昂扬,团结带领全村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开展“4321”活动、“185工程”为载体,全面推进“五个一”活动建设,为建设生态水源、现代农业水源、田园化水源而努力奋斗!

西北街村位于牛场镇的西北部。全村总面积1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63亩,其中田为1670亩,土1593亩。分布15个村民小组,有1207户共4253人,党员56名,党小组4人。私营企业5个,沙场3个,固定资产40万元。全村电网普及率100%,电视普及率100%,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全村人民积极努力,将西北街村发展为新农村而努力。

迴龙村,位于福泉市牛场镇东北角,东抵高石黄家湾村,南与牛场镇水源村相邻,西与牛场镇桂花村相邻,北与瓮安县营定街相邻。面积约20平方公里,全村共分为12个行政村民组,分别是:养马组、岩脚组、新庄坡组、大寨组、吴家林组、青杠林组、轿子岩组、潘家坝组、下坝坪组、把龙寨组、荷包寨组、撒网坡组。总人口数为3326人,其中苗族人口数为788人,汉族2538人,占总人口的23.69%。耕地面积:田1903.2亩,土1366亩。

廻龙村村委会座落在大寨组,房屋面积80平方米。廻龙村由原来的水头村与养马村合并而成,原水头村属省级二类贫困村,交通不便,生产条件落后。合并后修建了水头卫生室和养马卫生室,且有专职卫生员王龙飞、宋晓敏。

主要经济作物烤烟主要分布在撒网坡、潘家坝、下坝坪、养马等地种植,其他小组以水稻、玉米、洋芋为主,且有总面积1000多亩的两天窝林场,主要有松木、杉木等。

近年来,廻龙村计划生育工作在全村村民的支持参与下,取得了一定成果,无超生、漏报等。其中21户办理了独生子女证,16户二女结扎户。

2006年,廻龙村在福泉市各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修建了村委办公室。

2008年,廻龙村被评为烤烟销售“千担村”。

东南街村座落在牛场镇城镇区东南面,马遵公路穿梭而过,交通、经济、文化较为发达,全村辖14个村民组,有1123户4987人;耕地面积4124亩,其中田2010亩,土2114亩。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27元,人均吃粮350公斤,电视普及率达99﹪,全村通电、通路达100﹪,自来水引水率100﹪。

近年来,东南街村在牛场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开展“五好”基层党组织党组织创建活动中,以促进农民增收,提高群众文化生活水平为目标,以夯实基础发展为动力,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及调整产业结构、助民增收等工作有机统一,按照文明村创建标准,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通过上下联动,整体推进,全村呈现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安全卫生、文明和谐”的良好态势。

桂花村地处马遵公路主干沿线,全村辖21个村民组,共1506户,5449人,耕地面积5022亩。村支部党员89人,其中少数民族党员18人,妇女党员15人,初中文化程度52人,35岁以下20人。

村支部以“兴泉先锋”工程开展为着力点,不断深化“四线百乡千村万名党员”示范活动,依托“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五星党员”评选、“三联三帮”等活动为载体,提高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提高党员素质,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桂花。

双龙村2003年由原营盘坡、铺子边、沙土、碓窝井四村撤并而成,总面积16.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46亩,现辖21个村民组4359人,0党员87人。村党支部在抓好基层组织建设中,以开展“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和“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以创建“五个好”基层党支部为目标,扎实认真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村支部依托其便利的交通、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州市共建工业园区带来的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和发展优势,突出以支部为龙头,带动和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实现助民增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朵郎坪村东与桂花村和东南街村接壤,西与高坪镇交界,北与瓮安县分界,南与西北街村相邻,三英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捷,物产丰富,境内有厂(矿)3个,小学1所,全村总面积10.7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07亩。全村有14个自然村寨,即刘家山、河湾、铺子边、张家院、关坟、下寨、上寨、碗厂、小寨、大坪、磨石坪、清水、哨上、天塘共14个村民小组,有住户798户,人口2987人,其中非农人口236人,汉族2949人,苗族32人,布依族6人。朵郎坪村以农业发展为主,主要生产水稻、玉米,全村人均收入2550元,有果林330多亩,村民精心管理,每年效益偏高,收入较好。

黄家湾村位于福泉市高石乡北部,东与瓮安县岚关乡相接,南与本乡石板寨村相连,西与牛场镇接壤,北与瓮安县相邻。平均海拨1100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度湿润。全年日照时间1150个小时,年均气温10.6℃,极端气温35℃,最低温度为-7℃,年降雨量1213.4毫米。全村水资源利用率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用水困难,基本靠天然降水。全村总面积32.7平方公里,26个村民组,共有2971户、8046人,党员112人。全村贫困面较大,耕地面积7357.53亩,其中田3460.94亩,人均0.48亩,土3896.59亩,人均0.54亩,中低产田占总面积的84%。全村以种植业为主,大力发展养殖业,其中农业作物以水稻、玉米、洋芋为主,辖区内有证煤矿3个。
石板寨村位于福泉市高石乡中部,东与地松镇相接,南与本乡翁巴村相连,西与黄家湾村接壤,北与瓮安县岚关乡相邻。平均海拨1100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度湿润。全年日照时间1150个小时,年均气温10.6℃,极端气温35℃,最低温度为-7℃,年降雨量1213.4毫米。全村水资源利用率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用水困难,基本靠天然降水。全村总面积23.3平方公里,16个村民组,共有1371户、4887人,其中少数民族986人,占20%,劳动力人数3622人,党员105人,全村贫困面较大,耕地面积4934亩,其中田2073亩,人均0.49亩,土2861亩,人均0.67亩,中低产田占总面积的86%。全村以种植业为主,大力发展养殖业,其中农业作物以水稻、玉米、洋芋为主,辖区内有证煤矿2个(含国营煤矿)。

翁巴村位于福泉市高石乡南部,东与地松镇相接,南与牛场镇相连,西与龙昌镇接壤,北与石板寨村相邻。平均海拨1100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度湿润。全年日照时间1150个小时,年均气温10.6℃,极端气温35℃,最低温度为-7℃,年降雨量1213.4毫米。全村水资源利用率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用水困难,基本靠天然降水。全村总面积21.6平方公里,9个村民组,2009年末共有741户、2845人,党员46人。全村贫困面较大,耕地面积2684.47亩,其中田1703.06亩,人均0.71亩,土984.41亩,人均0.41亩,中低产田占总面积的84%。全村以种植业为主,大力发展养殖业,其中农业作物以水稻、玉米、洋芋为主,辖区内有证煤矿1个。
马龙井村位于谷汪乡正西北部,东连牛场镇、西邻高坪镇、南与三江村相连,距乡政府所在地约4公里,距牛场镇中心1.5公里。牛场至道坪县级公路沿村委穿过,长达5公里。全村总面积46.2平方公里,占全乡总面积的47.8%。村境内平均海拔1200米,属典型的喀斯特溶岩山区。撤并村前全村辖马龙井、新禾2个行政村33个村民组。2003年6月撤并村为马龙井村,辖10个村民组,23个自然村寨,1153户4547人,农业人口4530人。其中党员70人,劳动力2641人,少数民族675人,占总人口的15%。

乡境内资源丰富:一是土地资源。全村总面积46.2平方公里,全村耕地面积6840亩,其中田1470亩、土2370亩、开垦荒山资源3000亩,人均实际耕地面积亩1.5亩,人均基本农田0.32。现有草地2.8万亩;二是森林资源。目前有林地29453亩,主要树种有杉树、松树等常绿针叶乔木;樟木、刺槐、杨树等阔叶乔木和栎树、山楂、板栗等灌木。灌木林16400亩,森林覆盖率42.5%;三是基础设施及水利资源。全村23个自然村寨,现有18个村寨进行了连户道路硬化,对1000亩粮田进行了国土整理,全村组组通公路,交通便利,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建有山塘2个,小水池300余个,可保障5000余亩耕地及粮田灌溉。浪波河水系源头之一堵浒河贯穿全村南北,上游有小二型库容570万立方米的马岩水库一座,干渠南北纵贯全村,有力保障全村农田灌溉;四是矿产资源。全村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硅石等,其中煤主要分布在新禾,铁矿主要分布在新禾山脚等地,现有有证“新禾煤矿”一个,年产煤10万吨。

全村经济来源以种植业为主、养殖业为辅。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马铃薯、油菜、小麦等。其中烤烟为支柱产业,2010年完成烤烟交售518486.8斤,市均价6.64元,烤烟实现产值3442752元,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670元。

近年以来,乡党委、政府提出全乡“115”产业布局规划,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在马龙井村大力发现展现代城郊农业,创办“185”工程助民增收示范点3个。一是笋子坡组1000亩蔬菜科技示范园基地。已投入60万元,主要建有50个大棚甜瓜、西瓜、反季节蔬菜,地膜蔬菜及特色荸荠种植等;二是笋子坡1000亩花果园基地。主要种植平坝梨700余亩、苹果桃300亩;三是山脚、九里塘组1500亩高优生态茶园示范基地。主要种植都匀毛尖福顶大白系列茶叶1500亩,套种辣椒1500亩。

三江村位于谷汪乡政府驻地,全村辖27个自然村寨,9个村民组,现有人口4653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4%。党员87名。耕地面积:2190亩,其中:田:1241亩,土:949亩,土层深厚肥沃,适宜种植各种时鲜果蔬,优越的自然条件为村境内现代农业蓬勃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三江村以“五好支部”为创建目标,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任务,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以“四建四增”为抓手,以“三项活动”为载体,着力打造“烤烟大村、畜牧大村、特色农业大村”。现村境内有公司+基地+支部+农户模式的原生态茶叶种植基地一个;公司+支部+协会模式的养殖示范带创基地一个;党员学习培训基地一个;党员示范带动水果基地两个;优质烤烟生产示范带动基地八个;种养殖协会一个,示范户二十余户,全村逐步形成了一村多特的局面,08年底人均收入达到25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