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公元567年北周武帝天和二年从江阳县划出地盘并设置郡、县始,各时期的郡、州、县大都设在其境域。 自北周天和二年(567年)富顺设县起,历经隋、唐、宋、元、明、清、中华民国,均为监、州、县治地。 宋朝,富顺为州级盐监,境域为监所,时监西十五里有邓井。 清朝后期,全县以路统保,名域厢辖东关保、南关保、北关保、北关保、新河保和太平保。 民国元年(1912)至二十二年(1933)改保为团,民国23年(1934年)建镇,因镇北、东南为沱江环抱成釜底状,故称釜江镇。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并团后名釜江镇。 1950年,建城关1区,为区驻地。 1950年5月改称城关镇居一区管辖。 1952年,升为县辖镇,称城关镇。 1953年为县辖镇。 1956年,置于城郊区,属区辖镇,仍称城关镇。 1958年降为区辖镇,隶属城郊区,1961年恢复为县辖镇。 1995年9月,原共和乡整体并入城关镇。 2001年4月,撤区并镇,城关镇与邓井关镇合并,组建富世镇。 2019年9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互助镇、富世镇,设立富世街道。 |
2019年,撤销富世镇、互助镇,设立邓井关街道。 以原富世镇邓井关社区、青岗山社区、宋渡社区、临江社区、松山社区、谷草山社区、滨河社区、安和村、晨光村、锁江村和原互助镇互助社区、长山村、春光村、金城村、万古村、新湾村、力和村、骑龙村所属行政区域为邓井关街道的行政区域,邓井关街道办事处驻釜江大道西段417号。 |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隶属东城乡上东路,名东街保;民国二十二年(1933)改称东街团,次年改称东街乡;民国二十四年(1935)隶属一区;1951年分为东湖、卫国、东山三个乡;1955年与卫国乡、东湖乡、东山乡合并为东湖乡;1958年与黄葛乡合并为东湖乡人民公社,隶属城郊区;1961年又划分为两个公社,1983年东湖公社改称东湖乡;1995年东湖、高石两乡合并建东湖镇;2001年黄葛镇划归东湖镇。 2019年,撤销东湖镇,设立东湖街道。 2019年8月3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自贡市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撤销东湖镇,设立东湖街道,以原东湖镇和狮市镇七贤村、复兴村、五桥社区以及骑龙镇马耳桥村、芭蕉村所属行政区域为东湖街道的行政区域,东湖街道办事处驻东大街331号。 |
清康熙三十年(1691),富顺县区划为四乡八路,琵琶场保为在城乡下东路。 民国元年(1912)设琵琶团和杜快团。 民国二十三年(1934),琵琶团和杜快团合并为琵琶乡,自此正式成为一级基层乡级机关。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琵琶乡改镇。 民国二十八年(1939)改称琵琶镇和杜快乡。 民国三十八年9月(1949)琵琶、杜快合称琵杜乡。 琵琶乡仍为一乡建制,1949年12月,县人民政府成立后,乡(镇)保甲制改为乡(镇)村组制,撤销琵杜乡分设为7个小乡,隶属14区,1955年11月,改属童寺区。 1956年,乡改公社。 1958年改称公社,隶属城郊区,1983年12月,公社改乡。 1995年9月,琵琶乡与杜快乡并为琵琶镇,同时撤销城郊区,直属县人民政府管辖。 2019年8月,将原万寿镇青山村、建国村、洞上村和安溪镇顺江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琵琶镇管辖。 |
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属富顺县在城乡上东路。 清末属在城乡上东路狮子场保和罗家寺保。 清为富顺县在城乡上东路狮子场保;民国元年(1912年),属富顺县上东路团练分局狮市团,罗家寺保改团。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民国政府调整建制,改狮市团为狮市乡;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狮市团和罗寺团大部分合并为狮市乡。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狮市乡属富顺县第一区管辖。 1950年5月,分置狮市、罗寺、花市乡,属富顺县第二区管辖;1950年11月,分为狮市、罗寺、花市3乡,属富顺县第二区。 1955年5月三乡合并仍称狮市乡,属富顺县城郊区管辖;1955年11月,罗寺、花市2乡并入狮市乡,属富顺县城郊区。 1958年10月,改乡为人民公社,称狮市公社;1961年10月,设五桥公社。 1962年建立狮市区后,归属富顺县狮市区管辖。 1984年1月改社为乡,仍称狮市乡。 1995年9月,撤销狮市乡建制,并与五桥乡合并,建立狮市镇。 狮市区撤销后隶属县人民政府。 |
清朝时,境域属在城乡上东路。 民国时期为骑龙团和骑龙乡,新中国成立后仍为骑龙乡,属第二区狮市区管辖。 1949年,属骑龙乡。 1951年民主建政时,境域分置骑龙、杨家、南极三个小乡,1951年,属骑龙、杨家、南极3乡。 1956年,杨家、南极2乡并入骑龙乡,隶属代寺区。 1958年,改骑龙公社。 1962年区划调整,改属狮市区。 1983年改公社为镇乡。 1995年撤乡并镇,撤销狮市区,直属县人民政府。 2001年4月,骑龙镇、柑坳乡、永胜乡合并为骑龙镇。 2001年4月,骑龙公社和柑坳、永胜2乡合并为骑龙镇。 |
代寺镇原为戴寺镇,因长期简写为“代寺镇”,约定俗成,1982年改为“代寺镇”沿用至今。 清置在城乡上东路戴寺保,民国元年(1912)改置戴寺团,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集义团并入,改戴寺镇,一直沿用。 1950年5月废除旧建制属代寺乡;1951年后属十六区(代寺区);1958年10月,改代寺公社。 1961起分设代寺镇和代寺公社,隶属代寺区;1983年改公社为乡。 1995年10月合并代寺、石农、福堂3乡,首次扩镇,仍属代寺区;2001年4月撤区,合并李子铺乡,再次扩镇。 |
童寺镇驻地位于富顺县城东南部,距县城27公里。 清朝初年,因庙宇龙凤庵由一童姓改建,为纪念他,取名童家寺。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为富顺县东城乡下东路童家寺保。 中华民国元年(1912)置童寺团,民国二十三年(1934)改团为乡。 次年全县设6个区署属第2区,1950年,分为童寺、邓湾、老寨、德馨4乡。 民国三十一年(1942)改属第3指导区;1950年,经过对旧政权的改造,行政区划作重大调整,全县划为16区,童寺乡属15区。 1955年,析童寺、清平、邓湾、德馨4乡置宗元乡。 1955年11月,县、区、乡(镇)调整,设童寺区,所辖童寺乡。 1958年10月,区划重大调整,撤销童寺区,设童寺人民公社归代寺区管辖。 1961年恢复童寺区建制,所辖童寺人民公社,1983年,童寺公社改为童寺乡。 1988年撤乡建镇。 2001年,撤童寺区建制,芝溪乡并入童寺镇。 2019年8月,撤销宝庆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童寺镇管辖。 |
清乾隆中期,境内设古佛场保和天洋坪保,隶属在城乡下东路。 民国元年至二十二年(1912—1933),境内设古佛团和天洋团。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天洋团并入,改天佛乡。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分为天洋、天佛2乡。 1949年,2乡合并为天佛乡。 1950年,境内设古佛、均田、天洋、许家四乡。 1951年,分为古佛、天洋、均田3乡。 1955年,境内置建设乡,古佛、天洋、均田、德馨4乡和隆昌石杨乡部分合并为建设乡。 1957年,原天洋乡划归泸县所辖至1961年。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将建设乡更名为古佛公社,隶属童寺区,1959年隶属代寺区。 1962年,从古佛公社划出部分建许家公社,隶属童寺区。 1984年改公社为乡,隶属童寺区。 1995年古佛、许家两乡合并,更名为古佛镇,隶属童寺区。 2001年,撤销童寺区建制,古佛镇隶属富顺县。 |
清末,富顺县以路统保,属玉正乡下西路永年场保。 清同治10年为永年场,后置玉正乡永年保;民国元年至二十二年(1912—1933)称永年团,民国二十三年(1934)县设置区署,属第四区,改成永年镇;民国三十一年(1945),改称永年乡。 1950年,废除旧政权,仍称永年乡,将原龙滩乡、永丰乡并入永年乡。 属第八区管辖。 1951年,名永丰乡;1955年,永丰乡、龙滩乡、永年镇并称永年乡;1955年,第八区改为永年区。 1958年10月,改乡为人民公社。 1983年改公社为乡。 1988年撤销永年乡建永年镇,1995年沙罗乡并入,从1955—2001,均属永年区管辖。 2001年4月,撤销永年区建制,新兴乡并入永年镇,属县人民政府直管。 2019年9月,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彭庙镇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永年镇管辖,永年镇人民政府驻和谐街69号。 |
清时,为富顺县洪合乡下南路兜子山保,民国元年至二十二年(1912—1933),改保为团,次年将兜山团、巨缘团设置兜山镇。 民国二十四年(1935)隶属第3区属,设兜山镇。 民国二十九年(1940)改称兜山乡,隶属1区。 1950年5月,经过对旧政权的改造,行政区划作重大调整,境域设兜山乡、正义乡、杏花乡、四平乡、凤溪乡和横溪乡。 1956年,兜山、正义、四平三乡合并为兜山乡,杏花乡、凤溪乡、横溪乡合并为一个乡,取名为起凤乡,均隶属永年区管辖。 1958年,乡改公社,为适应全国性的政社合一,两乡分别更名为兜山人民公社、起凤人民公社,仍属永年区管辖。 1983年,两乡又分别更名为兜山乡、起凤乡,仍属永年区管辖。 1984年,公社改乡。 1995年,乡镇建制调整,兜山乡更名为兜山镇。 2001年,撤区并乡镇,起凤乡并入兜山镇,属县人民政府。 |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政府颁布保甲法管理,板桥坝保属富顺县玉正乡下西路清置治团练及团正。 民国二十三年(1934),改保为团。 民国置西四区署及板桥镇。 次年并团改镇乡,板桥镇正式成为一级基层行政机关。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板桥镇改乡。 后在县乡之间设置区署,板桥镇属四区管辖。 1950年,行政区划重大调整,板桥镇改称板桥乡属九区管辖。 1958年底,改乡为人民公社,属板桥区管辖。 1983年,公社改乡。 1995年9月,原板桥乡、白房乡、中和乡合并成立板桥镇,属板桥区管辖。 2001年4月,撤销板桥区,板桥镇。 2001年4月20日,撤板桥区,板桥镇直属富顺县直管。 2019年9月,撤销富和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板桥镇管辖,板桥镇人民政府驻新西路13号。 |
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境域为玉正乡下西路从善场保。 到清朝后期,境内有观音桥保、从善场保、崇福保(从福)。 民国元年至二十二年(1912—1933)境内属从善团、崇福团、观音团。 清宣统三年(1911年),属丛善、丛福、观音3团。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并团改乡,三团并为福善乡,正式成为一级基层行政机关。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属福善,观乐2乡。 1949年,2乡合并为福善乡。 1950年,经过对旧政权的改造,行政区划作重大调整,境域分为观乐乡、福善乡、新华乡,属9区管辖。 1955年11月,观乐乡部分和新华乡合并为福善乡。 1958年10月,福善乡更名福善公社,仍属板桥区。 1961年5月,福善公社分出部分组建观乐公社,分为观乐、福善2公社。 1984年11月,公社改乡。 1995年9月撤乡建镇,观乐、福善2乡撤并,建立福善镇,属板桥区。 2001年撤区,福善镇属县人民政府直管。 |
清朝后期,全县以路统保,李桥保属富顺县玉正乡下西路,辖13甲。 民国元年至二十二年(1912—1933),改称李桥团,次年由彭庙、李桥、石柱三个团并为彭桥乡,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合并彭庙、李桥、石柱3团为庙桥乡。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并入新雨乡,隶属第四区。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李桥并入喜雨乡。 1950年5月,经过对旧政权的改造,行政区划重大调整,组建李桥乡属县第十区。 1955年,并五福、大明两乡,仍称李桥乡。 1958年10月,改乡为人民公社,李桥公社属板桥区管辖。 1983年底,改公社为乡,李桥乡仍属板桥区管辖。 1995年9月17日,建制调整,撤乡并镇,新雨乡、李桥乡2乡合并为李桥镇,仍属板桥区管辖。 2001年底,撤区合并乡镇,李桥镇属县直管。 |
隋唐时期,此处为江阳县地;宋置赵化镇,属泸川县;清置洪合乡赵化保和万寿保;民国元年称赵化团;民国23年,改称赵化镇;明初,永乐年间(1403—1424)青山岭以南的赵化镇、落来镇(今怀德镇)及泸阳镇(今长滩镇),划归富顺县,设赵化巡检司。 正统九年(1444)设赵化巡检司;清置洪合乡辖上南路,赵化保。 民国元年(1912),称赵化团,民国二十三年(1934),由赵化团、郅隆团、鳌山团组建赵化镇,次年隶属3区;1950年,赵化镇的农村部分分置鳌山、农林、郅农乡等乡隶属12区;1955年,农林等乡并为鳌山乡,隶属赵化区;1958年,镇乡合并设赵化公社;1961年,镇社分置,设赵化镇和赵化公社;1983年改赵化公社为赵化乡;1987年,并赵化乡于赵化镇。 1995年,撤屏峰乡并入赵化镇。 2001年撤销赵化区,隶属县人民政府。 2019年8月3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自贡市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撤销万寿镇,将原万寿镇鸿远村、桂林村、踏水村、老坡村、杨寺村、莲花村、万寿场社区所属行政区域划归赵化镇管辖,赵化镇人民政府驻普安路6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