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甘宁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2]

甘宁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2]

1951年1月建公碑村,1953年属高洞乡,1955年划归甘宁乡后将义学村并入,1961年析出义学大队后为公碑大队,1967年改联盟大队,1975年复名公碑大队,1984年该大队为村,2004年9月村组规模调整,将原甘宁镇义学村和公碑村合并公碑村,沿用至今。

1951年1月建冠丰村,1955年划归甘宁乡并入滩口村,1958年11月1961年从滩口大队析出冠丰大队,1967年改为东方红大队,1975年复名冠丰大队,1981年改为冠丰大队,1984年改大队为村,2004年9月村组规模调整,将原甘宁镇滩口村、冠丰村合并冠丰村,沿用至今。

1951年1月建仙云村,属龙沙乡,1955年划归甘宁乡并入甘宁村,1958年11月改仙女村为仙云管理区队,1961年从甘宁大队析出仙云大队,1967年改为灯塔大队,1975年复名仙云大队,1984年改大队为村,2004年9月村组规模调整,将原甘宁镇光明村、仙云村合并为仙云村,沿用至今。

1951年1月建高桥村,1955年将大梁村并入,1958年11月改高桥村为高桥管理区队,1961年析出大梁大队后为高桥大队,1984年改大队为村,2004年的9月村组规模调整,将原甘宁镇高桥村、塔坪村合并取名为高桥村,沿用至今。

自1951年1月,废除保甲、改保建村,建甘宁坝村,1955年将仙云、上竹村并入,1961年分出仙云、光明大队为甘宁大队,1967年改为燎原大队,1975年复名甘宁大队,1984年改大队为村,沿用至今。

1951年1月建烟坡村,1955年将马鞍村、小尖村并入,1958年11月改烟坡村为烟坡管理区队,1961年析出马鞍大队、小尖大队后为烟坡大队,1967年改为火花大队,1975年复名烟坡大队,1984年改大队为村,2004年9月村组规模调整,将原小尖村、烟坡村合并为烟坡村,沿用至今。

1951年1月建围灯村,1953年属杨河乡,1955年划归河口乡将九叠、塔桥村并入,1958年11月改围灯村为塔桥管理区队,1961年析出塔桥大队改为围灯大队,1984年改大队为村。

2004年9月村组规模调整,将围灯村、塔桥村合并为围灯村,沿用至今。

1951年1月,废除保甲、改保建村,建二墱村,因其境内二墱得名,1953年属杨河乡后并入龙帽村,1955年龙帽村划归河口乡,1958年11月改二墱村为二墱管理区队,1961年将龙帽区队改为二墱大队,1984年改为二墱村,2004年因区域规划调整,将原二墱村、庙坝村合并为二屯村,沿用至今。

1951年1月建永安村,因其境内永安寨而得名,1953年从永安村析出石庙村,1955年将石庙村并入永安村,1958年11月改永安村为永安管理区队,1962年析出石庙大队后为永安大队,1967年改为永红大队,1975年复名永安大队,1981年地名普查重名,更名为永安大队,1984年改为永平村,沿用至今。

1951年1月改为柱山乡石庙村,1952年划分到凉风乡管辖,1955年又并入永安村,1958年11月改永安村为永安管理区队,1959年至1960年合并为永安大队,1961年被凉风乡划分为跃进大队,1967年改为跃进大队,1975年复名石庙大队,1981年被凉风镇改为石庙村至今。

1951年1月建中墱村,1955年将牌楼村并入,1958年11月改中墱村为中墱管理区队,1961年析出牌楼大队后为中墱大队,1984年改大队为村,后改为中屯村,2004年村组规模调整,将原河口乡中屯村划入甘宁镇。

1951年1月建姜家村。

1951年1月到1954年缩小建制属杨河乡管辖。

1954下半年又编入河口乡,更名为姜家村,1966年文革期间改为红光大队。

文革后还为姜家大队。

1984年改称村委会,1992年并入凉风镇;1999年又还为河口乡。

2004年9月村组规模调整,并入甘宁镇,沿用至今。

1951年1月,废除保甲、改保建村,建山坪村,1953年属杨河乡,1955年划归河口乡将尖山村并入,1956年并入骑河村,1958年11月改骑河村为骑河管理区队,1961年从骑河大队分出陈家大队,1967年改为新民大队,1975年复名陈家大队,1981年地名普查因重名更名为大山大队,1984年改大队为村,1992年并入凉风镇,1999年改为河口乡,2004年9月村组规模调整,将原河口乡大山村划入甘宁镇,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