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高县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

高县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

【基本情况】文江镇位于高县中东部,属县城南城,幅员面积 102.65 平方公里,辖 25 个村 4 个社区 204 个村民小组 56 个居民小组。总人口 63158 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24319 人。城区面积 3.5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35969 亩,其中:田 14981 亩,土 17078 亩。森林覆盖率 35% 。南广河、南广河穿流而过,地势复杂,大部分属深丘山区,最高海拔 1000 米左右,最低海拔 325 米。

【人文历史】文江镇从西汉以来为南广县、僰道县、剑南县泸州都督府、高州、高县管辖。文江镇前身是怀远砦、中坝、怀远镇,始终是州、县治。清代属高县归化乡河右二甲。 1951 年 2 月置柏河乡。 1956 年 2 月,撤柏河乡,将郭家、符江 2 本划归怀远乡,剑南、西安等 5 村划入前进乡。 1959 年 9 月建文江公社。 1992 年 9 月撤区建制,原怀远区加上老文江江镇合并,设置新的文江镇。

文江镇人杰地灵,有杏坛耆宿周雨生,名宦贤吏喻良,民国人物闵次元,革命人物李晓南,抗美援朝特等功臣、“孤胆英雄”潘正光,少年英雄王向忠,工运之友闵德厚,革命烈士王侠夫。

【农村经济】文江镇生产水稻、花生、甘蔗、核桃、柑桔、生猪、蚕桑、生态茶等。 2002 年— 2003 年,粮食总产量分别为 16320 吨、 16072 吨,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 9850 万元、 9882 万元,第一产业分别为 4105 万元、 4258 万元,财政收入分别为 694 万元、 290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 2242 元、 2379 元。

【工业经济】文江镇实施“以工兴镇”战略,着力培育壮大煤炭业、建筑建材业、茶业、汽车运输业、水电业五大支柱。 2003 年,生产原煤 10 万吨,矿石 20 万吨,陶砖 20 万平方米,发电量 200 万度。 2002 年— 2003 年,乡镇企业总产值分别为 5473 万元、 24305 万元,个私经济产值 9270 万元。 2004 年,工业总产值 1820 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 26000 万元,个私经济产值 25839 万元。

【公益事业】文江镇有高中 1 所,初中 2 所,小学 18 所,在校学生 9430 人,教师 556 人。有医院、卫生院 32 个,医生 113 人,病床 50 张。

【基本情况】庆符镇幅员面积 109.02 平方公里,辖 23 个行政村, 3 个社区居委会, 284 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 51200 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8838 人。 2003 年末,新老城区总面积已达 2.17 平方公里,建筑面积达 56 万平方米。现已形成八街一桥 10 条小街,街道总里程 11.7 公里。规划区内城市化水平已达 47.8% 。

【人文历史】 春秋、战国时,庆符属“僰候国地”,西汉、三国时,属南广县,唐贞观 4年(公元630年)属石门县址,天宝中置羁縻曲州,宋政和3年(1113年)复置庆符县,直至1959年庆符县并入高县前,一直为庆符县址。1959年庆、高二县合并后,改名符江区符江镇,1984年更名为庆符镇,1992年撤区扩镇时,将石门、曲州、瓜芦3乡并入,成为现有规模的镇。庆符镇作为历史名城,具有县城历史共计有847年,若从石门县址起算,则有1330年县址历史。

庆符镇哺育了李硕勋、张夕龙等革命家,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贡献。 1937年,庆符县建立了地下党县委,1938年,陈野萍(原中央组织部部长)任县委-,在韩天石(原地下党宜宾中心县委领导人)的领导下,与邓介人(0党员,原-庆符县县长)、江松乔(0党员,“梧桐书院”和“南城学会”教师)等人在庆符成立“抗日后援大会”,利用“南城学舍”掩护,宣传抗日,为全国解放作出了贡献。解放迄今,全镇共有一千多名各类人才在全国各地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农村经济】庆符镇突出农业产业化,着力巩固和发展“蚕、茶、竹、菜、畜”五大产业。 2002 年— 2003 年,粮食总产量分别为 20864 吨、 20561 吨,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 15201 万元、 15638 万元,农业生产总值分别为 6472 万元、 5503 万元,财政收入分别为 690 万元、 295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 2463 元、 2605 元。

【工业经济】庆符镇的工业经济以化工、食品、建材等为主导产业。骨干企业有:宜宾金岭化工公司、宜宾永华粉业公司、宜宾硕飨食品有限公司、庆符天平粉条厂等。 2002 年— 2003 年,乡镇企业总产值分别为 7200 万元、 2252 万元,个体经商户已达 4000 多户,第三产业产值已达 1.5 亿元。

【基本情况】沙河镇位于宜宾市南部,与翠屏区、长宁县、珙县接壤。幅员面积 116.46 平方公里,辖 24 个行政村 2 个社区 188 个村民小组。总人口 5.1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1.2 万人。耕地面积 36569 亩,森林覆盖率 34% 。

【人文历史】清代属庆符县安定乡。民国 15 年( 1926 )建沙河镇。民国 24 年改联保。民国 29 年 10 月复为镇。 1951 年 2 月,因纪念烈士赵锡正更名为锡正乡。 1952 年 7 月复置镇。 1956 年 2 月改为沙河驿。 1958 年 10 月,与凤凰乡合建沙河公社。 1960 年随庆符县并入高县。 1961 年 8 月恢复沙河镇。 1978 年 3 月划归沙河公社。 1980 年复置镇。 1992 年 9 月,撤区建镇。

【农村经济】沙河镇的农产品主要有:水稻、蚕桑、水果、蔬菜、生猪、鸭、鱼、兔等,产茧 3380 担,水果 440 吨,蔬菜 452.1 吨,出栏生猪 10 万头。 2002 年— 2003 年,粮食总产量分别为 26650 吨、 26154 吨,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 15714 万元、 16526 万元,第一产业分别为 5147 万元、 4610 万元,财政收入分别为 697 万元、 353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 2502 元、 2642 元。

【工业经济】沙河镇的工业经济以 为主,四川昌宏集团沙河电石厂是镇境内的骨干企业, 2003 年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 2.5 亿元,在全国同行业中产销名列第一。到 2003 年底,全镇有私营企业 20 多家,从业人员 900 余人,个体工商户 1000 余家,从业人员 4000 多人。非公有制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 14000 万元,销售收入 5200 多万元,缴纳税收 153 万元,社会消费零售总额 3000 多万元,非公有制经济已占据镇域经济的主体地位。 2002 年— 2003 年,乡镇企业总产值分别为 32675 万元、 42230 万元,

【机构设置】沙河镇党委政府下设党政办、经济发展办、社会事务与计生办、财政所。直属事业单位有:农业服务中心、宣传文化中心、劳动人事保障中心、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

【基本情况】嘉乐镇位于高县南部,距县城 17.5 公里,幅员面积 48.13 平方公里,辖 8 个行政村 82 个村民小组 1 个居委会。总人口 18042 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467 人,农业人口 17575 人。耕地面积 22045 亩,其中田 11019 亩,地 11036 亩。气候温和,土壤肥沃。

【人文历史】清代为高县归化乡河右一甲嘉乐广。民国 18 年( 1929 )置乡。民国 24 年改联保。民国 29 年 11 月复为乡。民国 30 年 8 月,分置嘉乐乡、中心乡。 1951 年 2 月,又分置余州乡。 1956 年 2 月,余州乡并入。 1958 年 10 月,划归蕉村公社。 1959 年 9 月,划出建嘉乐公社。 1984 年复乡。 1992 年 9 月建镇。

【农村经济】嘉乐镇主产优质水稻、花生、小麦、玉米、大豆、油菜、水果等农作物。 2002 年— 2003 年,粮食总产量分别为 9649 吨、 6935 吨,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 3681 万元、 3505 万元,第一产业分别为 2987 万元、 2786 万元,财政收入分别为 268 万元、 63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 2125 元、 2246 元。

【工业经济】 2002 年— 2003 年,乡镇企业总产值分别为 1109 万元、 1080 万元。

【公益事业】嘉乐镇有高中所,初中 1 所,小学 6 所,在校学生 2168 人,教师 111 人。有医院、卫生院 1 个,医生 21 人,病床 11 张。有镇电影队 1 个,经常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光纤电视、程控电话、移动通讯已开通,水电设施齐备,具备了投资开发的条件。

【荣誉称号】 2003 — 2004 年,荣获县委“五好党委”荣誉称号。

【机构设置】嘉乐镇党委政府下设党政办、经济发展办、社会事务与计生办、财政所。直属事业单位有:农业服务中心、宣传文化中心、劳动人事保障中心、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

【基本情况】大窝镇始建于 1992 年,由原大窝、龙泉两乡合并而成。幅员面积 67.85 平方公里,辖 17 个行政村 150 个村民小组和 1 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 28155 人。南广河流经镇域 40 华里。森林覆盖率达 30% 。

【人文历史】为古代“五迟”驿道必经之地。镇内有文昌宫、石牌坊等清代古建筑。 1950 年解放, 1978 年撤区并社, 1981 年 1 月公社革命委员会改称为管理委员会, 1981 年 3 月实行政社分开建立大窝、龙泉乡政府, 1992 年撤区建镇建立大窝镇。

【农村经济】大窝镇是新兴的水果、花生、红粱、蚕桑、中药材基地。主要出产水稻、小麦、蚕茧、生猪、鸡、鸭、鹅蛋等。 2002 年— 2003 年,粮食总产量分别为 12221 吨、 11909 吨,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 4434 万元、 4159 万元,农业生产总值分别为 2404 万元、 2586 万元,财政收入分别为 486 万元、 102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 2060 元、 2190 元。

【工业经济】大窝镇的工业经济以砖、预制件、石子加工为主,现有新型砖厂 1 家,预制件厂 4 家和石粉石子基地 1 个。 2002 年— 2003 年,乡镇企业总产值分别为 1128 万元、 1628 万元。 2003 年— 2004 年,工业总产值分别为 162 万元、 185 万元。

【公益事业】大窝镇有初中 1 所,小学 11 所,在校学生 3365 人,教师 176 人。有医院、卫生院 1 个,医生 4 人,病床 7 张。程控电话、移动通讯已开通,水电设施齐备,具备了投资开发的条件。

【荣誉称号】大窝镇先后被市政府列为“安全生产示范镇”和“市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镇”。

【机构设置】大窝镇党委政府下设党政办、经济发展办、社会事务与计生办、财政所。直属事业单位有:农业服务中心、宣传文化中心、劳动人事保障中心、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

【基本情况】蕉村镇位于高县南端,有高县南大门之称。幅员面积 85.78 平方公里,有田土总面积 34642 亩,其中田 16510 亩,土 18132 亩, 16 村 143 社,总人口 33165 人。属亚温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草木繁茂,适合各种农作物生长,森林覆盖率达 40% 。

【人文历史】清代属高县绥来乡第一、二甲。民国 18 年( 1929 )置蕉村乡,因蕉性多而名。民国 24 年改联保。民国 29 年 11 月,龙潭寺联保并入,复为乡。民国 30 年,原龙潭寺联保划出。 1951 年 2 月,分置蕉村乡、潭村乡。 1956 年 2 月,蕉村乡、潭村乡合并为蕉潭乡。 1958 年 10 月,与龙潭乡、嘉乐乡合建蕉村公社。 1959 年 10 月,划出原龙潭乡、嘉乐乡。 1978 年 3 月,龙潭公社的龙潭、万古等 6 个大队并入。 1980 年 4 月,原并入的龙潭公社 6 个大队划出。 1984 年复乡。 1992 年建镇。

【农村经济】蕉村镇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麦、红苕、黄豆。油料作物主要有:花生、油菜。主要经济项目是茶叶、桑蚕和生猪。 2003 年,生猪出栏 2.2 万头,产茧 4000 担,产干茶 5000 担。 2002 年— 2003 年,粮食总产量分别为 18870 吨、 18232 吨,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 6598 万元、 6043 万元,第一产业分别为 4219 万元、 4055 万元,财政收入分别为 381 万元、 154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 2142 元、 2280 元。

【工业经济】蕉村镇工业经济以煤碳生产为主。 2002 年— 2003 年,乡镇企业总产值分别为 17000 万元、 15206 万元。

【公益事业】蕉村镇有高中所,初中 1 所,小学 13 所,在校学生 4010 人,教师 184 人。有医院、卫生院 1 个,医生 12 人,病床 17 张。闭路电视收视频道可达 10 多套节目,开通了移动、联通通讯网,信息覆盖全镇各个角落,实现了 16 个村都通电话。

【荣誉称号】 2003 年,荣获县委、政府“安全生产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和“社会治安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基本情况】可久镇地处云川两省三县交界,位于县城西南部,距北城 18 公里,距云南省兴隆乡 12 公里。幅员面积 87.7 平方公里。辖 20 个村 128 个组,总人口 19417 人。耕地面积 18677 亩。地形多为丘陵山区,平均海拔 400 米,最高海拔 1043 米。

【人文历史】清代为高县归化乡河左二甲可久沙。民国 18 年( 1929 )置乡。民国 24 年改联保。民国 29 年 11 月复为乡。民国 32 年分置可久乡、天星乡。 1958 年 10 月划归四烈公社。 1959 年 10 月,置可久公社。 1984 年复乡。 1992 年 9 月,由可久乡、红旗乡、清潭乡合并为可久镇。

【农村经济】久镇以粮食生产为主,茶叶、蚕桑、生猪是该镇的支柱产业。现正在培植和壮大竹业产业。近年来,改造低产茶园 2000 亩,新发展良种茶 500 亩。粮食产量保持在 8861 吨以上,茶叶 55 吨,产茧 3738 担。 2002 年— 2003 年,粮食总产量分别为 8988 吨、 8861 吨,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 3029 万元、 3356 万元,第一产业分别为 2137 万元、 2232 万元,财政收入分别为 163 万元、 107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 1749 元、 2031 元。 2004 年,国民生产总值 3750 万元,农业生产总值 3336 万元,财政收入 50.07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2316 元。

【工业经济】可久镇的工业经济以页岩砖、茶叶加工、发电为主。有页岩砖厂 1 个,年产砖 1000 余万块,产值 150 余万元。有茶厂 8 家,小型酒厂 10 余家。引资 300 余万元修建 500KW 的月亮沱电站已竣工投产。 2003 年,生产白酒 82 吨,页岩红砖 1200 余万块,工业产值 1155 万元。 2002 年— 2003 年,乡镇企业总产值分别为 1062 万元、 1040 万元。 2004 年,生产白酒 24 吨,页岩红砖 300 余万块,工业产值 440 万元。

【公益事业】可久镇有县级中学 1 所, 12 个教学班,中心校 1 所,完小 3 所, 58 个教学班,在校学生 2511 人,教师 127 人。有中心卫生院 1 所,医务人员 27 人。程控电话、移动通讯已开通,水电设施齐备。

【基本情况】来复镇位于高县北部,地处川云公路中段,宜高路、来沙路在此交汇。幅员面积 57.8 平方公里。辖 13 个行政村和 1 个社区 95 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 21037 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2810 人。耕地面积 13730 亩,森林覆盖率达 25% 。

【人文历史】宋政和三年至宣和二年为来附县治所。清代属庆符县永宁乡。民国 15 年( 1926 )置乡。民国 24 年改联保。民国 29 年 10 月复为乡。 1951 年 2 月更名为建设。 1953 年 6 月建来复公社。 1960 年随庆符县入高县。 1984 年复乡。 1992 年 9 月撤区建镇。

【农村经济】来复镇主产水稻、小麦、油料、蚕茧、蔬菜、生猪、禽蛋、茶叶等。年产粮食 10060 吨,油料 481 吨,水果 205 吨,蚕茧 102 吨,蔬菜 800 吨,肥猪出栏 2880 头,禽蛋 137 吨,茶叶 8 吨。 2002 年— 2003 年,粮食总产量分别为 10230 吨、 10060 吨,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 5327 万元、 5078 万元,第一产业分别为 2620 万元、 2485 万元,财政收入分别为 367 万元、 171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 2360 元、 2501 元。

【工业经济】来复镇的工业经济主要以水电、水泥等为主。骨干企业有:金剑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来复水电站等 5 家企业。 2002 年— 2003 年,乡镇企业总产值分别为 6250 万元、 8790 万元。 2003 年规模工业企业总产值 1345 万元。 2004 年全镇规模工业企业总产值 2372 万元。

【公益事业】来复镇有初中 1 所,小学 6 所,在校学生 2862 人,教师 187 人。有医院、卫生院 1 个,医生 30 人,病床 34 张。程控电话、移动通讯、光纤电视已开通,水电设施齐备,具备了投资开发的条件。

【荣誉称号】先后评为宜宾“先进党组织”、“先进单位”,高县“五好党委”。

【机构设置】来复镇党委政府下设党政办、经济发展办、社会事务与计生办、财政所。直属事业单位有:农业服务中心、宣传文化中心、劳动人事保障中心、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

【基本情况】月江镇地处高县东北部,幅员面积 83.5 平方公里,辖一个社区和 14 个行政村, 141 个村民小组。总人口 31927 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3189 人。地质结构多褶皱但较稳定,层质系厚层砂岩,部分夹杂厚层页岩和薄层泥块状岩;海拔高度在 274 ~ 600 米之间。中浅丘结合型地貌,以浅丘为主;地形呈扇状。属中亚热带温润季风性气候,常年风向为西南风;气候温和,年均气温 18 ℃;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为 1200 毫米,年内无霜期 360 天。南广河、清溪河、福胜河横贯全境。

【人文历史】清代庆符县易俗乡。民国 15 年( 1926 )置月江镇。民国 24 年改联保。民国 29 年复为镇。民国 31 年 5 月改为月江乡。 1951 年 2 月,分置月江乡、旺中乡。 1956 年 2 月,旺中乡、联合乡并入。 1958 年 10 月建月江公社。 1960 年随庆符县并入高县,属月江区。 1984 年复乡。 1992 年 9 月调整建制时,撤月江乡建月江镇。

相传清代月口场举人樊鹏举夜游南广河,在月江渡口见河底一块圆形巨石在月光的照映下,洁白明亮,如一轮明月沉于河底,即兴提写“江心月白”四字于岸边石壁上,并于次日请石匠临刻而就。现“江心月白”仍清晰可辨。

【农村经济】月江镇盛产水稻、小麦、玉米,经济作物有花生、油菜、蚕桑、茶叶、豆类、蔬菜、水果、砂仁等。畜牧业是月江镇的一大经济支柱,主要发展猪、牛、羊、鸡鸭、鱼等,其中生猪出栏 21500 头。 2002 年— 2003 年,粮食总产量分别为 16263 吨、 15875 吨,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 6743 万元、 5979 万元,第一产业分别为 3479 万元、 5670 万元,财政收入分别为 433 万元、 196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 2320 元、 2459 元。

【工业经济】月江镇的工业经济以石子石粉、农产品加工、加油站、水电站、煤、塑料等为主,骨干企业有:芙蓉玻棉厂、寓苑新型材料厂、月江胶套厂、月江纳米材料厂、顺德塑胶有限公司、宜宾四丰盐矿工业公司加压站、江南砖厂、永红砖厂、上阳砖厂等,正在建和拟建的工业企业有:福溪坑口火电厂、月江水电站、酒精厂、宜宾金叶茶厂、宜宾蘑芋精粉厂、宜宾肿瘤医院中药切片厂等。

【基本情况】胜天镇位于高县东北部,宜长路中段,距宜宾市 32 公里,距长宁县城 28 公里,幅员面积 89.8 平方公里,辖 19 个行政村,1个街道社区, 134 个村民小组, 4 个居民小组。总人口 26665 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1371 人。耕地面积 1553.93 公顷,森林面积 2833.33 公顷,森林覆盖率 31.6 %。

【人文历史】清代属庆符县易俗乡。民国 15 年( 1926 )置祭天乡。民国 24 年改联保。民国 29 年 10 月复为乡。 1951 年 10 月,与世和乡、福汉乡合建胜天公社,取“人定胜天”之意而名。 1960 年 1 月,随庆符县并入高县。 1961 年 8 月,原福汉、世和 2 乡划出。 1984 年复乡。 1992 年 9 月撤区建镇。

【农村经济】胜天镇一个农业大镇,主产水稻、玉米、红粱、林业,养殖以生猪、鸭、鱼为主。粮食总产量保持在 15531 吨以上,经济产业中,年出栏肥猪 2.1 万头,家禽出栏 45 万只,蚕茧产量达 128 吨,渔业产品 136 吨。 2002 年— 2003 年,粮食总产量分别为 16511 吨、 15531 吨,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 6829 万元、 6292 万元,第一产业分别为 3475 万元、 3426 万元,财政收入分别为 368 万元、 115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 2427 元、 2560 元。

【工业经济】胜天镇的工业经济以粮食、建材为主。 2002 年— 2003 年,乡镇企业总产值分别为 8610 万元、 7000 万元。 2003 年— 2004 年,工业总产值分别为 3734 万元、 3752 万元。

【公益事业】胜天镇有初级中学1所,在校生 945 人,教师 49 人,小学5所,在校生 2060 人,教师 80 人。有文化站1个,卫生院2个,卫生技术人员28人,病床20张。福利院1个。全面开通光纤电视,实现收视 30 个频道以上。程控电话、移动通讯已开通,水电设施齐备,具备了投资开发的条件。

【荣誉称号】 2001 年,胜天镇荣获县委“六好党委”荣誉称号。 2003 年,县委表彰为“五好党委”。

【机构设置】胜天镇党委政府下设党政办、经济发展办、社会事务与计生办、财政所。

【基本情况】复兴镇位于高县东北部,幅员面积 58.5 平方公里,辖 10 个行政村 79 个村民小组 1 个街道居委会。总人口 17677 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477 人。耕地 861.5 公顷,森林面积 1766.7 公顷,覆盖率达 35 %以上。属深丘山区镇,山地、丘陵、平坝分别占 45 %、 40 %、 15 %。常年春夏两季主导风向是东南风,平均降雨量 2300 毫米。空气清新,复兴镇是天然的“氧吧”。

【人文历史】清代属庆符县安定乡。民国 15 年( 1926 )置复兴乡。因场三迁,复于此兴场故名。民国 24 年改联保。民国 29 年 10 月复为乡。 1951 年 2 月,分置复兴乡、马到乡、五一乡。 1953 年 12 月,撤马到乡分别并入复兴乡、沙河乡。 1956 年 2 月五一乡并入。 1958 年 10 月建复兴公社。 1960 年 1 月,随庆符县并入高县。 1984 年改乡。 1992 年 9 月撤区建镇。

【农村经济】复兴镇以粮食生产为主,现已形成了蚕、茶、果、畜四大支柱产业,其中复兴镇的名优茶远近闻名,板栗、核桃产量多,品质好。 2002 年— 2003 年,粮食总产量分别为 9712 吨、 9540 吨,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 3507 万元、 6542 万元,第一产业分别为 2180 万元、 2117 万元,财政收入分别为 183 万元、 76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 2297 元、 2296 元。

【工业经济】复兴镇的工业经济主要以乡镇企业、民营企业为主,主要从事茶中加工、建筑等,第三产业主要是餐饮、文化娱乐及其他等。 2002 年— 2003 年,乡镇企业总产值分别为 2972 万元、 3002 万元。 2003 年,工业总产值 2030 万元。 2004 年,工业总产值 万元。

【公益事业】复兴镇有初中 1 所,小学 8 所,在校学生 2070 人,教师 144 人。有医院、卫生院 1 个,医生 30 人,病床 15 张。程控电话、移动通讯、光纤电视已开通,水电设施齐备。

【机构设置】复兴镇党委政府下设党政办、经济发展办、社会事务与计生办、财政所。直属事业单位有:农业服务中心、宣传文化中心、劳动人事保障中心、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

"【基本情况】落润乡位于高县城西南部,地处宋江河中游。离县城 10 公里,川云中路贯穿境内。东毗嘉乐镇,南邻蕉村镇、罗场镇,西接可久镇,北连文江镇。幅员面积 48.53 平方公里。辖 10 个行政村 87 个村民小组,总人口 15569 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451 人。耕地面积 13663 亩,其中田 8086 亩。有 6 个村为浅丘区,其余 4 个村为深丘区。土质多以黑油沙为主,兼有大土泥。气候温和,适宜农作物生长。境内有 10 万立方水库 3 座,可灌溉 4000 多亩稻田。

【人文历史】相传,有一位府官途径此地时,不慎把官印丢失于此,故今天的落润源于典故中的落印坪,落印坎演变而得名。后来就以印落于此,权也就在此地,是老天赐惠,润育此民,故名乐润。

清乾隆 27 年为归化乡河右二、三甲乐润场,又名乐润坎,同治 5 年 (1866) 前改落润场。民国 18 年置乡。民国 24 年改联保。民国 29 年 (1940)11 月复为乡。 1951 年 2 月,分置乐润乡、共和乡。 1956 年 2 月,共和乡并入乐润乡。 1958 年 10 月,划归罗场公社。 1959 年 10 月划出置乐润公社。 1978 年,再次划入罗场公社。 1980 年复置乐润公社。 1984 年 6 月建落润乡。 1992 年 9 月撤区并乡建镇,仍为落润乡。

【农村经济】落润乡主产水稻、玉米、小麦、红苕、花生及豆类。经济作物主要以蚕桑、茶叶为主。 2003 年,产茧 5800 担,生猪出栏 26640 头。 2004 年,产茧 670 担,生猪出栏 30000 头。 2002 年— 2003 年,粮食总产量分别为 7564 吨、 7465 吨,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 3584 万元、 3283 万元,第一产业分别为 2685 万元、 2408 万元,财政收入分别为 226 万元、 70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 2158 元、 2655 元。

【工业经济】落润乡工业经济以酿酒、页岩砖制造、茶叶加工、发电等为主。境内有发电站 2 座,装机容量 1000 千瓦。页岩砖厂 2 个。茶厂 6 个。 37 家小白酒厂。 2002 年— 2003 年,乡镇企业总产值分别为 2130 万元、 1840 万元。

【基本情况】庆岭乡位于高县中西部、符月路中段,东连大窝、复兴镇,南与庆符镇相连,西与贾村、云溪乡相邻,北与来复镇相邻。幅员面积 36.16 平方公里,辖 8 个村 86 个村民小组 1 个居委会 4 个居民小组。总人口 16462 人,其中场镇人口 1112 人。耕地面积 12859 亩,其中田面积 5680 亩,土面积 7179 亩。属浅丘地貌,地形为三山夹两槽,地质结构为非仙关页岩,土质以沙壤土为主,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气候温和,年均气温 19.1 ° C ,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 1280 毫米,年内无霜期 360 天。有黄沙河 15 公里,建有山平塘 57 口,小二型水库 1 个。

【人文历史】清代属庆符县古祥乡。民国 15 年( 1926 )建复古乡。民国 24 年置黄沙联保。民国 25 年更名为复古。民国 29 年 10 月复为乡。 1951 年 2 月,分置大槽乡、明朗乡、黄沙乡。 1953 年 6 月,又分置三和乡。 1960 年 1 月,随庆符县入高县。 1981 年 9 月,以居庆符镇北,邻桴烟坪北麓而更名庆岭。 1984 年复乡。

【农村经济】庆岭乡属传统农业乡,主产水稻、玉米、大豆、花生、红梁、茶叶、优质水果等,近年来,以蚕茧、生猪、白蘑菇种植、经济水果为代表的农村特色经济产业正逐步兴起。 2003 年,产茧 1754.79 担,出栏生猪 头。 2002 年— 2003 年,粮食总产量分别为 7935 吨、 7700 吨,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 3952 万元、 3935 万元,第一产业分别为 3019 万元、 2835 万元,财政收入分别为 201 万元、 86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 2237 元、 2355 元。

【工业经济】庆岭乡工业经济以 等为主,主要企业有 。 2002 年— 2003 年,乡镇企业总产值分别为 920 万元、 1065 万元。

【公益事业】庆岭乡有初级中学 1 所,小学 5 所,在校学生 1810 人,教师 109 人。有医院、卫生院 1 个,医生 5 人,病床 15 张。程控电话、移动通讯已开通,水电设施齐备。

【机构设置】庆岭乡党委政府下设党政办、经济发展办、社会事务与计生办、财政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