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官会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官会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清初,项城、沈丘、鲖城三县知县,为解决水利纠纷于此会晤,故名官会。
北高庄:系明朝山西洪洞移民朱姓所建,原名朱庄。清康熙年间,高姓从沙庙南高楼移此,朱姓迁出,更名高庄。因重名,1987年改为北高庄。赵庄:清康熙年间,赵姓从沈丘赵寨迁此建庄,故名。
明代,刘姓由山西洪洞移民来此,建有楼房。清初,王姓从王寨迁居,村名沿用。
清初,王姓从老王寨,孙姓从腰庄迁此成村,因地势高,名高庄。1987年因重名,由《项城县人民政府批转县地名办公室关于为116个自然村更名的请示的通知》(项政〔1987〕041号)更名为南高庄。
明代,路姓由山西洪洞移此成村。故名。
明末,蔡姓从沈丘县莲池范营迁此定居,名蔡庄。
明代,时姓由山西洪洞移民来此定居,后在港河上建桥,名时桥。村以桥命名。清同治元年(1862)时立祥、马世选重修寨。清宣统三年(1911)县丞衔马书林等又重修寨,名时桥寨。简称时桥。后时桥分为桥南、桥北两个村。
明代,山西洪洞移民靳氏家族居此。清初,李姓由蔡庄迁入,村名沿用。
明弘治年间,时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建庄。
清乾隆年间,王姓从进士桥迁此成村,因该地有三个村,位于中,称中腰庄。1983年改为腰庄村。
清道光年间,徐姓由县城(今秣陵镇)迁此建庄,故名。
明代,郑姓由山西洪洞移民来此定居,因村中有三个楼台,故名。
明代,毛姓由山西洪洞移民来此定居,后家业兴旺,建前后两座楼,渐成两庄,在前的叫前毛楼,在后。清初,王姓从老王寨迁入,村名沿用。
原龚庄龚姓系明弘治年间,山西洪洞移民在此建庄。清康熙年间,王姓从老王寨迁居。原刘庄刘姓系清乾隆年间,从沈丘大刘寨移此成村。二十世纪初,又迁入王姓、顾姓。1973年治理汾河时,因刘庄位于河道内,村民迁居龚庄,合并后名龚刘庄。
明弘治年间,崔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定居,因村西有一“傻关帝庙”,村以庙命名,后演为沙庙。又有人说,关帝神像用一块大沙礓雕制而成,因名沙庙。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