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古交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古交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因上院村、下院村、中古交村合并,新村命名为古交村。
因桥西村、中社村合并,新村命名为三林镇村。
始建于元,当时各村常以中社为中心,集会进行祭祀活动。本村位于中社之南,故名南社。1981年1月,因同县一名两村,命改为翠岭村,因地处翠凤岭东麓,系以地称名。
此处古代建有百里王的王子坟,故名王村。又因此地以产桃闻名遐迩,故俗称桃儿王村。
相传,隋末李世民百里屯兵时,曾在此下船过宿,故名下船庄。俗称下船头。
原名苏村,系因苏家定居于此而名。相传该村始建于北宋,初居堡,后移出。因同县一名三村,以方位定名。
晋公子重耳(后为晋文公)因逃国(前655),途径此地,马不能继续行走,曾留马及养马人于此,遂名王马。后又以方位分为二村,因位于北,故称北王马。
晋公子重耳(后为晋文公)因逃难(前655),途径此地,马不能继续行走,曾留马及养马人于此。遂名王马。后又以方位分为二村,因位于南,故称南王马。
村南原有自流泉涌出,泉边曾建水磨,水流腾空似轮,故称轮泉,村以泉名。明前,改名龙泉,新中国建立后,因地下水位变迁,此泉已干涸。
原名苏村,系因苏家首垦定居于此而名。辛亥革命后,因同县一名三村,以位定名中苏村。
原称斜口,因村居斜路之口而名,明天顺五年(1416),灵邱王朱荣顺率族徙此后改称朱家庄。明隆庆三年(1569),朱府遭贬废爵,取永远丰收之意,改朱家庄为永丰庄。俗称南庄子。
南古交、中古交、北古交总称古交。相传,古水从南古交浇田之后分为两支,取古水之交,或古水浇田之意,故名古交。该村位于古交的北部,故名北古交。
居民原住上堡,后因吃水困难,迁移到此,因迁村在明初夏历辛亥年(1317),遂改称辛堡。
因村内街巷全为丁字形,故名丁村。
明称刘村,以刘家居多而名。清光绪年间(1875),因聚落扩展,区划为两村,居高者称为上甲,居低者称为下甲,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村内古井中打捞出清代上甲村公章一枚可为证。后因外省逃荒者迁入下甲村产生分歧,分为两个行政村,上甲改称北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