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指湖北江山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
“洪星”指洪山嘴的一颗星。 |
明、清时期名为红山嘴,因当地土呈红色得名。民国初年,这一带土匪猖獗,经常抢劫百姓财物,当地百姓民不聊生,后以洪少八为头领的当地洪姓组织了抗匪队伍,在此山的南北两处山嘴中抗击了土匪进山抢劫的图谋,为纪念这一事情匪勇士,当地村民将红山嘴改为洪山嘴。 |
传说唐贞观年间,泰山庙东面有一座山叫青龙山(现王家山),西边有有一座山叫白虎山,两山相争,灾害不断,百姓倍受其害,一天,土地爷外出查看,发现龙虎相斗,祸及村民,便到天庭禀告玉皇大帝,天帝闻听,唤来东岳泰山之神黄飞虎手持赶山鞭当即下凡,一鞭打断白虎腿,一鞭戳瞎了青龙眼,镇住了青龙白虎二山,并用鞭杆划地为界,留下一条小溪。泰山神爱民如子,救了四乡百姓。大家为了恩谢山神,就捐钱献款,修盖庙宇,塑像立尊;请来五台山方丈看护庙堂。每年正月十五焚香烧纸、朝拜泰山神。后来人们便叫此庙为泰山庙。后简称为太山庙。村以庙得名。 |
早年苏姓居于一小河两岸,得名。清《光化县志》载:“苏家河,古酂城乡”。 |
明朝时期,袁氏家族一支后裔由东乡袁冲迁至苏家河旁边沿河而居,故称袁庄。 |
清.光绪《光化县志》载:“付家寨在县治西三十里,自前明付姓,因名付家寨,(寨)高约二丈,厚约两尺,周围俱用砖砌。嘉庆初,散匪倡乱,乡人竟僻其间,得免于难。今惟西面濒汉倒塌,为水啮,倾圮,其余东、南、北三面依然完固,西方一带居民,犹赖作保障焉”。 |
明朝年间有杨姓人家择一河湾处定居下来,忙时务农,闲时捕鱼,后形成村落,得名杨家湾。 |
明朝嘉靖年间,汉江两岸闹瘟疫,朝廷从四川迁移艾、陈、尚等姓氏落户此地,因艾姓集居于一小河沟边,后形成村落,得名艾家沟。 |
明朝年间,实行人口大迁徙,一山西洪洞县高姓人家便定居于此建有楼宇,得名“高楼”。 |
相传早年李氏在此地是一大户,家族人口众多,房屋连片,为防止兵匪骚扰,出资组织乡民建一土寨,为村民提供庇护。得名李家寨。 |
相传很久以前,这一带干旱少雨,寸草不生,老百姓取水要去二十里外的汉江河,王母娘娘深感民间疾苦,便派神马下凡在此一片开阔地带踏了六下,随即此地便冒出了六股形似马蹄的泉水,人们称为六股泉。清·光绪《光化县志》胜迹类载“六股泉在青龙山之阳,泉分六股出,昔流自山腰,后移于山足。居人恐更他徙,铸铁筛罩之泉左右。又说六股泉又称锣鼓泉,一次,一个巫婆路过六股泉时,一股邪气把六股泉的水引走了,只见泉水一骨碌的的往下滚,有年老知事的告诉乡民,赶快请十个寡妇唱神戏,以虔心感动泉水,又请铁匠打铁筛子、铁锣罩住泉水,还请石匠打了对石鼓、石锣陪伴六股泉,这样才挡住了六股泉水。现铁筛、铁锣还在六股泉的堰塘里,石鼓、石锣在六股泉下游不远处,用石头敲“石鼓”,可听到“咚咚”声,敲石锣可发出“铛铛”响声。 |
相传明朝年间余姓人家由郧县迁居至此,形成村落,因居于小河旁,得名余家湾。 |
明朝年间,河南一庄姓人家为躲避战乱南迁至此居住,后形成村落,因居于一山沟边,得名“庄家沟”。 |
明朝初年,朱姓家族从山西大槐树南迁至此,后形成村落,村东有一石,形似门,故得名石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