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嘉陵区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

嘉陵区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

嘉陵区火花街道地处南充市西南大门,是嘉陵区所在地,街道办事处驻嘉陵城区陈寿路60号。辖区总面积21.33平方公里,辖10个社区,2个农业行政村,97个居民小组,18个农业合作社,总人口6.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00人,中共党员1038人;国道201线.318线交汇贯穿,城南高速公路互通区坐落境内。

辖区内驻有南充市嘉陵区人民政府及区及各机关单位,有南充市中心医院肿瘤医院.嘉陵区人民医院等规模化医院3家,有南充高中.嘉陵一中等师资雄厚的高中4所,有火花一小.光彩实验小学等设施齐全的小学6所;举办2007年中国西部商品交易会的光彩大市场也坐落其中。辖区内工业园区已具规模,东风汽车制造厂.西部汽车城.诗琪儿集团等厂房林立;国家AAA级凤垭山生态园区景色宜人,是城郊休闲旅游的好去处。舒适的环境.发达的交通.完善的服务使火花辖区成为居家与创业发展的理想之地。

近年来,火花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充分利用区城形象日益提升.区位优势更加突出的有利条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城区管理为重点,创建和谐为基础,维护稳定为保障,进一步整治发展环境,创新工作方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搞好社区建设,优化人居环境,聚增社区人气;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功能,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日常服务;进一步做好社区失地农民的技能培训,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构建就业大平台;进一步深度开发凤垭山,建设城郊旅游休闲示范区。如今,街道全体干部职工正以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斗志,用睿智和勤劳创造火花新的辉煌。

2019年,撤销木老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都尉街道管辖,都尉街道办事处驻海荣路二段1号。

都尉街道位于南充市嘉陵城区西南,嘉陵工业园区辖区,燕京大道位于其中,东靠火花街道,南连南湖街道,西接花园镇,西兴街道。北衔木老乡。辖区有:塘殿堰社区,杜家祠社区,头洞桥社区,书房嘴社区,古坟嘴社区,冯家桥社区,甲子沟社区,何家沟社区,天井沟社区,蒲村宫社区,高板桥社区等11个社区居委会。

南充市嘉陵区人民政府文峰街道街道办事处位于南充城东南,东临嘉陵江,北连南湖街道,南与高坪区青居镇,河西镇交界,西毗邻凤垭街道,曲水镇。2011年9月6日上午,南充市嘉陵区举行了凤垭、都尉、文峰三个新成立的街道办事处的授牌仪式。文峰街道辖区面积26.52平方公里、人口3.77万、辖8个社区。 [1]

幅员面积34平方公里。总人口19202人,辖党家寺社区,二龙社区,观音堂社区,联工社区,射洪庙社区,渭钟沱社区,乌木桥社区,耀目坝社区等8个社区居委会。

文峰街道素有栽桑养蚕历史,来到这里,你可以看到浩瀚的桑田,桑园春意盎然,常年翠绿,令人心旷神怡;可以品味到原汁原味的丝绸文化,看蚕农养蚕,观技工扯丝绵,品蚕、桑、丝绸变迁;可以游览原生态的新村风景,置身于江景和众多景点,放松心情;可以品尝蚕家小菜,尝到地道的江鱼、野生的折耳根等充满乡土风味的菜品。

“千年绸都第一坊”景区位于城区东南3公里的文峰街道,涵盖观音堂村、渭钟沱村2个行政村。景区依山傍水,紧靠嘉陵江,毗邻嘉陵江第一曲流、凤垭山生态农业园区、猪山森林公园、木老“市”外桃园。为充分展示千年绸都风貌,大力弘扬丝绸文化,嘉陵区利用嘉陵江畔的万亩桑园打造出了具有浓郁农耕文化色彩的“千年绸都第一坊”。主要景点包括果州绣坊、桑林水榭、天蚕部落、青年朱德垂钓处、好奇井、天下第一蚕、蝶仙传说、中国蚕桑丝绸陈列馆等。在城区乘船只需40分钟、乘车只需20分钟就能到达。千年绸都第一坊景区所在的文峰街道观音堂村、渭钟沱村为传统的桑蚕养殖基地,桑蚕养殖已有上千年历史,目前共有桑园近万亩,其规模在国内都属罕见。古老的蚕桑文化带动了传统丝绸文化的繁荣,当地村民至今仍然掌握着择茧煮茧、拣丝练丝、织绸染绸等工艺。为充分展示千年绸都风貌,大力弘扬丝绸文化,积极开发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旅游景点,区委、区政府认真规划,准确定位,将“千年绸都第一坊”锁定为“乡村旅游目的地”,倾力打造“南充城郊、嘉陵江沿线体现蚕桑丝绸文化和川北民俗文化的4A级风景区”。

2019年,撤销花园镇,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西兴街道管辖,西兴街道办事处驻横西街5号。

西兴镇幅员面积22.5平方公里,辖上小方沟村、下小方沟村、书房嘴村、古坟咀村、玉皇宫村、大方沟村、法华寺村、孙家坝村、干井坝村、场岗岭村、公子咀村、杨家沟村、孙家沟村13个行政村,114个社和1个居委会。

【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3年来,西兴镇以“增加投入、调优结构、稳粮扩面、拓展劳务、强化服务”的指导思想为指引,一是以市场为导向,以辖区实际情况为基础,以效益为核心,立足集中成片,立足规模效益,大力调整粮经比例、种养结构、品种结构,发展特色经济,业已形成了蔬菜、果树、畜牧、蚕桑、稻田养鱼五个产业带,并逐步向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的格局迈进,截止2005年底,全镇粮经比例达到5.5:4.5。二是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种养殖大户制度。种植方面,3村成片种植藕280亩,4村、6村、12村种商品蔬菜550亩。养殖方面,到2005年底,全镇共培育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大户9户,年出栏山羊100只以上的大户有4户,年出栏家禽5000只以上的大户有13户。三是认真落实国家的一系列助农惠农政策。2004年农业税已为农民全部减免,减免金额28.58万元,发放粮食直补和优质粮补助10.46万元;2005年发放粮食直补12万元,发放各项定期定量补助及低保金36万余元,救灾救济资金23万元。在开展的“四看四想四帮”的主题实践活动中,镇党委组织党员干部到3个贫困村17个贫困社慰问重病户5户、特困户10户、贫困户58户,29名机关党员与58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四是充分利用地处近郊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狠抓劳务输出。2003年输出劳务2410人,输出收入1100万元,其中转移出省劳动力313人;2004年输出2630人、输出收入1950万元,其中转移出省劳动力1225人;2005年输出2980人,输出收入2262万元,其中转移出省劳动力1320人。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西兴镇带领群众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坚持治水与改土、造林、修路、建园、文明新村结合起来,三年来,全镇村道公路建设、维护共25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社社通公路。2004年二村群众自筹资金2万余元,在该村五、六社修建长7米、宽3米和长9米、宽3.5米的便民桥两座;十二村群众自筹资金3万余元,修建条石路800米,连通了十二村至华凤的断头路;九村五社群众自筹资金新修社道路2公里。为了解决人畜饮水,2003年镇政府投资20多万元对场镇水管进行更新改造,新安装水管2200米,2005年镇政府组织丘陵红层找水工程,无偿为群众打人工机井185 口。第二期农网改造于2003年全面结束,电价达到同网同价。全镇有线电视覆盖率达90%以上,电话入户率达60%。投资90多万元对场镇街进行了重新硬化,新安装场镇路灯16盏,新建农贸市场两个,对场镇卫生严格管理,净化、美化了场镇环境,被评为“区级卫生集镇”。目前,全镇文明新村达3个,占23%。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是在计生工作方面,西兴镇坚持“三结合”,突出“三为主”,全面推行“以村为主,村民自治”。一方面,加大《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宣传教育力度;另一方面,积极做好独生子女-和计生奖励扶助对象的调查核实工作。目前,全镇的计生率达95%以上。并于2003年至2005年连续3年被评为先进单位。二是在武装工作中,西兴镇坚持强基固本两手抓,软件硬件齐发展,不断提高基层人武部正规化建设水平,三年来共为部队输送优秀兵员37名,无一例退兵现象。西兴镇武装部2003年至2005年连续3年被市委、市政府、军分区评为“先进人民武装部”。三是在社会保障工作方面,该镇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区关心支持-的有关政策,对低保优抚对象,认真调查核实,逐一上报,并对各种定补做到及时足额发放。2004年,镇政府协调西南石油学院到西兴初中开展“献爱心”活动,捐赠书籍300余本,衣物1000多件,现金500多元,钢笔500多支。四是在教育事业方面,西兴初中已建好学生公寓并投入使用,西兴小学已实现整体搬迁,学校各种配套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如在2005年结束的初三毕业考试中,西兴初中毕业85人,升学成绩达610分以上的共12人,重高上线5人,重高升学率为6%,比嘉陵区平均高3%,居西兴片区第二名,王莉同学以657分的成绩提前被南高火箭班录取。西兴小学毕业会考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语文、数学平均分列居片区第一名。

【西兴人文景观】 西兴镇,地处嘉陵区西部,属城郊,有着得天独厚发展旅游的优势。境内乳泉山山清水秀,留存着古文化的遗址和革命纪念地待开发。

乳泉山位于西兴镇西侧,离南充市中心仅7公里,318国道线环山而过。乳泉山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人文历史。乳泉山又名小方山,其主峰悬岩绝壁下有石如母乳,乳尖上有一股如奶汁般的泉水常年涌流不息,称之为乳泉,此山因此而得名。

南充是四川建立共产党、团组织最早的地区之一。1925年秋至1926年10月,诞生了中共川北支部。党组织领导南充工人、群众举行了声震全川的“七·七”六合丝厂工人大-,同时还积极参加了1926年12月3日至15日,由中共地下党重庆市委亲自筹划的,由刘伯承元帅亲自组织指挥的顺庆起义,前沿阵地就设在乳泉塞紫府观一带的山坡上,前线指挥所就设在紫府观内,起义军与指挥所设在原西兴供销社的副食品库房的军阀李家玉部在乳泉山紫府关鏖战三天两夜。起义军利用战斗间隙用刺刀刻在乳泉山道观后岩石上的“苏维埃政权为工农”大幅革命标语至今尚存。

此山此地,山景秀丽,地势险要,水源丰富,交通便捷。正如明朝司马韩世英游览南充吟《登小方山》诗中称赞的:

“援萝直上小方石,乾坤池水源高滴。

环观烽烟叠千万,坐时仙岭双咫尺。

春风此时能醒酒,客子何人解吹笛。

夕阳古道联欢会,明日西山已成迹。”

乳泉山,森林资源丰富,竹木参天掩映,花、树含苞飘香,森林覆盖率达35%,具备了良好的森林资源环境。根据南充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南宗发[2000]01号文件和嘉陵区人民政府[2000]48号文件批准,已于2000年6月16日(即农历五月十五日)正式成立了“南充市嘉陵区西兴镇乳泉山道观管理委员会”,使之正式向社会开放。截至目前,西兴镇已多方面筹措资金恢复并修建了乳泉山道观的老君殿、观音殿、水池、厨房、食堂、宿舍办公楼,完善了上山的公路、石梯及生活设施。每逢农历的初一、十五以及二、六、九月的十九日会期,朝拜观景者络绎不绝。西兴镇将把乳泉山打造成为集“革命传统教育、民族宗教、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旅游景区,重点建好宗教庙宇、顺沪起义展厅、刘伯承风采塑像、森林植物园四大景区,同时完善进山道路、餐饮娱乐等基础设施。

南湖街道办事处位于嘉陵城区下半城,紧邻凤垭山景区,辖区有著名的南湖公园,南湖凯旋门,希望城及环球经贸,中宏国际,盛世天城等商业圈。辖三个城市社区(泥溪口社区、茶盘寺社区、都尉坝社区)居民小区40个,居民小组67个,社区干部共34名。

幅员面积12.6平方公里,总人口37607人(常住人口15047人,流动人口22560人)。

2019年,撤销移山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曲水镇管辖,曲水镇人民政府驻双桥街200号。

曲水镇--位于嘉陵区南部,距嘉陵区政府13公里。国道212线纵贯5个村,长10.7公里。嘉陵江流经曲水8个村,河道长21.3公里。水陆交通堪称方便。现辖晴波,钟家桥,和平桥,胜兴,群建,天宫山,群路,明星,千丘田,纪村沟,大生桥,泰山,困龙山,直属,长虹,指南,三教庙,长春,同心,万树山 21个村,两个居委会,192个社,7400户,27800人,幅员面积28平方公里,耕地1.6万亩。通信程控化,已实现村村通电话。

2019年,撤销新场乡、土门乡、临江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李渡镇管辖,李渡镇人民政府驻团结北路102号。

李渡镇--位于南充市嘉陵区东南端,距南充市中心35公里,国道212线与县道李潘公路纵横全境。李渡镇历史悠久,明朝时镇址在今嘉陵江北上游3公里羊口小学处,名羊耳镇,明末毁于战火;清初迁于今址,因江边摆渡人姓李而名李渡。1994年3月,李渡镇被列为四川省100个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之一。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红苕,经济作物有广柑,西瓜,蚕桑,甘蔗,花生,生姜,冬菜。是南充市广柑,粮食,蚕桑基地。乡镇企业得到较快发展,尤其是缫丝,造纸,肥料生产,生猪加工等骨干企业发展迅速。镇党委,政府把握“百镇试点”的机遇,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改造硬化长2.5公里,宽24米李渡至汉塘公路,建成占地48亩的综合农贸市场,通信方便,95年开通程控电话,现已村村通电话,集镇“旧貌”换“新颜”。

2019年,撤销华兴镇和双店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吉安镇管辖,吉安镇人民政府驻新吉街61号。

吉安镇--吉安镇距市,区39公里,与广安地区武胜县烈面镇,八一乡一溪相隔。是市区的南大门。吉安镇是典型的农业大镇,有李子,流溪两条小河在场镇西南端交汇后流入嘉陵江,年最大流量为1020立方米/秒,河床宽约50米,利于航运。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6.8度,年最大降雨量473.8毫米,最小降雨量 2.2毫米;常年主导风向为偏北东风,静风频率约占一半。辖区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柑桔,蚕茧,生猪是农户常年的主要经济收入项目。吉安镇是市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之一,国道212线穿过场区达2公里,交通方便,市场繁荣,方圆百里的乡镇有公路相通,96年开通程控电话,现已村村通电话,通信方便。.

西靠华兴乡、双店乡,北依李渡镇,距城区35公里。全镇幅员面积27平方公里,辖12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居民委员会,116个村(居)民小组,人口1.8万人。国民生产总值2003年8500万,2004年8700万,2005年9100万元。粮食总产量2003年8500吨,2004年8900吨,2005年9700吨。农民人均纯收入2003年2500元,2004年2650元,2005年2840元。生猪出栏2003年18271头,2004年18766头,2005年19463头。小家禽出栏2003年36万羽,2004年41万羽,2005年42万羽。工商企业2003年298个,2004年348个,2005年360个。

龙岭乡位于嘉陵区南部,距区城37公里。幅员面积4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万亩,下辖龙岭、尚家坝、苏丹沟、牛寺沟、芭蕉桥 、玉皇观、对面坡、陈家沟、天井坝、何家坝、三教寺、贺家沟、铧镗沟、富垭口、高河坎、楼梯沟16个本,155个社。李盘公路贯穿全乡,交通方便,通信实现程控化,畅通无阻。.

龙岭镇位于嘉陵区西南面,李蟠公路穿镇而过,距区城40公里,距城南高速公路大通入口21.5公里。全镇幅员面积40.5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58个社。2005年底,总人口21378人,其中农业人口19875人。总耕地面积16290.37亩。人口计生率2003年为93%,2004年为94%,2005年为92%;人口自然增长率2003年为4‰,2004年为4.5‰,2005年为3‰。粮食总产量2003年5434吨,2004年6928吨,2005年8444吨;油料产量2003年810吨,2004年651吨,2005年744吨。生猪出栏2003年17500头,2004年18000头,2005年17000头。乡镇企业2003年2个,2004年4个,2005年6个;营业收入2003年3500万元,2004年5500万元,2005年9000万元;实现利润2003年160万元,2004年230万元,2005年380万元。国民生产总值2003年4124万元,2004年4901万元,2005年5726万元;农业总产值2003年2736万元,2004年3036万元,2005年3550万元。工业企业销售收入2003年3100万元,2004年4000万元,2005年5300万元;实现利润2003年95万元,2004年99万元,2005年116万元。货运量2003年30000吨,2004年35000吨,2005年42000吨;客运量2003年400万人次,2004年580万人次,2005年760万人次。邮电业务量2003年投递1万件,营业35万元;2004年投递1.5万件,营业77万元;2005年投递1.6万件,营业89万元。程控电话2003年670部,2004年979部,2005年1221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3年110万元,2004年220万元,2005年310万元。基本建设新增固定资产2003年90万元,2004年130万元,2005年190万元。财政收入2003年201万元,2004年251万元,2005年259万元;财政支出2003年202万元,2004年234万元,2005年277万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2003年11000万元,2004年12830万元,2005年15100万元。普中在校生2003年1460人,2004年1350人,2005年1688人;学龄儿童入学率3年均在98.8%以上。教育部门中级技术职称25人。镇建文化站1个,有线广播电视站1个,镇卫生院1所。乡村公路建设2003年36公里,2004年37公里,2005年39.5公里。农民人均纯收入2003年1790元,2004年1869元,2005年2119元。外出劳务收入2003年1304万元,2004年2200万元,2005年2612万元。

2019年,撤销白家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金凤镇管辖,金凤镇人民政府驻正街1号。

金凤镇--位于嘉陵区西南部,距嘉陵区城45公里,幅员面积46.33平方公里。金凤镇以地处金鸡沟,凤凰山得名。金凤场又称流溪寺。唐代开跃元年(681)在这里建过县城,名为流溪县。清代宣统二年(1910)建立金凤乡。1986年撤乡建立金凤镇。金凤镇辖流溪寺,牛王庙,高穴寺,双碾房,金鸡沟,白鸽嘴,沙坝,守塘湾,、雍茶缸,韩家寺,木桥田,观音坝,何良,南水沟,桥亭子,土地坝,缸子堰,马兰坝,滑石滩,兵马塘,何家庙共21个自然村和一个街道居委会,耕地面积2.4万亩。主产:水稻,玉米,红苕,小麦,油菜,红麻,蚕桑,生猪。金凤镇通信畅通,96年开通程控电话;交通方便,连接李蟠公路和国道212线。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建筑公司机械设备齐全,技术力量雄厚,从业人员150人,已闯入北京,深圳,并被评为信得过企业。金凤白酒闻名省内外。还有铸造厂,油脂化工厂,瓶盖厂,炭化厂等38个乡镇企业。.

金凤镇位于嘉陵区西南端,距区城45公里。东与龙岭镇交界,南与华兴乡接壤,西与白家乡相邻,北与安坪镇、盐溪乡相连。全镇辖12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57个农业合作社,总户数3691户。总人口2003年16511人(其中农业人口13710人),2004年16822人(其中农业人口13722人),2005年18173人(其中农业人口14584人)。总耕地面积9900亩,其中田4786亩,土5114亩。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红苕、蔬菜等。粮食产量2003年4536吨,2004年9903吨,2005年12220吨。油料产量2003年479吨,2004年370吨,2005年425吨。国民生产总值2003年4053万元,2004年5120万元,2005年6325万元。农业总产值2003年2550万元,2004年2823万元,2005年345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03年1320元,2004年1490元,2005年1740元。实现财政收入2003年101万元,2004年365万元,2005年390万元;财政支出2003年385万元,2004年389万元,2005年390万元。劳务输出2003年5100人,2004年2250人,2005年3335人;创劳务输出收入2003年985万元,2004年1800万元,2005年2370万元。蚕桑发种2003年1460张,2004年400张,2005年280张;产茧2003年43吨,2004年12吨,2005年8.5吨。生猪出栏2003年16000头,2004年15800头,2005年16900头。林业绿化全面辅开,荒山造林已见成效。实施退耕还林2003年3500亩,2004年3500亩,2005年3500亩;荒山造林2033年4000亩,2004年4000亩,2005年4000亩;天然林保护2003年7800亩,2004年7800亩,2005年7800亩。

2019年,撤销大同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安福镇管辖,安福镇人民政府驻环镇路113号。

安福镇--位于嘉陵区南部,幅员面积32平方公里,距嘉陵区城59公里。安福镇现辖安福,新店子,马鞍埝,冷坛庙,碾盘弯,四方井,斩龙垭,牛项颈,九非沟,五通堂,垭子口,苏公子,华堂坝13个村,129年社,4645户。

耕地面积1.5万亩。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红苕。经济作物有油菜,花生,红麻等。

安平镇位于嘉陵区西南部,距区所在地35公里,安平镇幅员面积五十五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2.8万亩,辖活香炉、邱家湾、银匠沟、茶盘寺、烧柴沟、潘粗沟、滩子沟、大河堰、龙孔田、老窑沟村、燕子岩、梗石河、王家坡。地处丘陵,山高坡多,草料丰富,群众素有养羊的习惯。.

安平镇位于嘉陵区西南面,李蟠公路中段,距区城51公里,距城南高速公路大通入口17.5公里。幅员面积31.2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005年底,总人口19238人,其中农业人口15351人。全镇总耕地面积9919亩,其中水田5352亩,土4567亩。

【场镇建设】 安平镇集镇建设成效显著,2001年纳入省级试点小城镇建设行列,街道15条,集镇规模2.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500人。有嘉陵区第一大乡镇蔬菜市场,有其它各类专业市场7个,有个体工商户500户。2005年通过市级卫生城镇验收。水、电、天然气设施完备畅通,集镇固定资产8.8亿元,集镇人均收入3800元。

【地方名胜—明镜山】 座落在离场镇东北1公里处,海拔约1000米,传说为九龙捧圣之地。1949年以前,庙宇佛像林立,有殿三个,佛像108尊,一年四季香火不断。1958年被毁。1993年农历腊月初四开始重建。现为佛教道场,有正殿1个,有观音、文书、晋贤、玉皇、地藏、哼哈二将、水观音、太上老君、青狮文书、金狮文书佛像11尊。逢年过节,有不少本地及远方游客来此观光。目前,安平镇党委、政府将此作为地方名胜风景点,正在从绿化等方面进行大力开发。

【安平古盐道】 始建于元朝,位于安平镇活香炉村和巨石乡一带,石板路长1500米。当时,从蓬溪往岳池一带挑盐的人络绎不绝,从而形成盐道。当地农民利用忙闲,到“塘站”(挑盐人活动场所)揽挑盐生意,以5公里路为一段,每挑一趟,得几个铜板。岳池、广安等地用盐也从这里运转。直到解放后的1957年,李(渡)蟠(龙)路修通,改用车辆运盐,人力挑盐才淡出历史舞台。目前,此盐道旧貌保存完好。

世阳乡位于嘉陵区中部,距嘉陵区人民政府13公里,世阳乡幅员面积50平方公里。全乡辖桃子堡、小安乐、麻扎桥、谢家庙、杨成沟、碑垭、牛角垭、鲜家寺、龙凤山、小石垭、神庙垭、马兰沟、过脚垭、小院寺、韩家、杨家寺、王粗寺,全乡共有耕地2.5万亩。世阳是个老蚕区,蚕桑事业十分发达。.

世阳镇地处嘉陵区西南方向,北与木老乡接壤,西北与大观乡、一立镇交界,西南和安平镇相邻,东西连接曲水镇、移山乡,距离城区13公里。属丘陵地貌,丘间平缓,丘顶多台地,相对差在200米以上,境内土壤以蓬莱红棕紫泥页岩为主,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幅员面积50平方公里,辖17个村,189个社,6439户,2437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95人),共有耕地20680.5亩(其中水田10566.7亩),森林覆盖率24%。

2019年,撤销天星乡和新庙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大通镇管辖,大通镇人民政府驻人民东街39号。

大通镇位于嘉陵区西部,幅员面积45平方公里,距区城38公里,地处岭梁,属中丘貌,系遂宁组红棕紫土壤,主产水稻、玉米、红苕、花生、红麻、盛产柑桔、蚕茧。柑桔南良三号脐橙闻名全国,获省农牧厅优质奖,95年获国家农牧部博览会金银奖。蚕桑是市级重点乡镇之一。商贸市场两个,面积1.7万平方公里。程控电话直拨全国,李蟠公路和达成铁路贯通场镇,有客货量1000吨,客容量1000人的大通火车站。区道、乡道、村道公路,贯穿全镇23个村,180个社。.

【基本情况】 大通镇位于嘉陵区西部,距区城20公里。东与一立接壤,南与天星、大兴相连,西与新庙、北与龙蟠相邻,是嘉陵区西部经济、文化中心。1922年以前称蒙通场,后称大通场,为明代古场。宣统二年(1910年)设立大通乡,1988年建大通镇,1993年区划调整将天星、龙池两乡并入,1994年和1997年天星、龙池又先后单列。全镇幅员面积25.5平方公里,辖13个村,一个居委会。总人口13487人,其中农业人口10507。耕地面积9880亩,其中田4639亩,土4741亩。

【自然环境】 境内西高东低,属浅丘陵地区,中丘地貌,亚热带气候,土质属侏罗系蓬莱镇遂宁组红棕紫泥土壤,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无霜期300天以上。河流主要有:陈滩子河,可灌溉农田2775.8亩;龙台寺河,可灌溉农田1750亩。

【作物栽培】 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红苕、豌豆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花生、大豆等,水果以柑桔为主,近年发展了部分脆香甜柚子、桃子等。

【基础设施】 成南高速公路途经4、5、6、7、8、9、12村,双向四车道,在龙台寺设有出入口;达成铁路贯穿全境,在玉村沟设有四级货站;县道李蟠路穿越陈滩子村、阎王沟村和支家坝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镇内建有日供水量500吨的自来水厂一座;高压输电线路六条,西阳寺电站和高坪供电局均在大通设有供电所,电力充足。电视传输网络覆盖全镇,居民可收视40套闭路电视节目;中国电信、移动、联通分别设有基站,通讯十分快捷方便。支家坝天然气井98年开始向大通场镇居民供气。1975年修建的双江桥水库,面积90亩,蓄水165万方。

一立镇因一人在场上一直站立着打锅盔而得名。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设一立乡。

1951年,一立乡析9村置大观乡。

1970年,大观乡改为一心公社。

1971年,一心公社改为一立乡。

1992年,大观乡并入一立乡。

1994年,一立乡析置大观乡。

2000年10月,一立乡改为一立镇。

2019年10月,撤销大观乡,划归一立镇管辖。

2019年,撤销大观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一立镇管辖,一立镇人民政府驻镇城街1号。

一立乡位于南充西侧,乡下政府距22公里。幅员面积6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