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介休市城关乡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介休市城关乡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原本是介休旧城北靠城墙的一条街,由于后来的行政规划,又包括了文家庄、胡家园另两条街,而后统称顺城广村。至清代初年则称顺城关,一直沿用至今。据《介休县志》载:“该关位于县城之北,沿里城墙从东到西筑一长街。该关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当时关程报东北二面,内外皆为土筑,长一千二百余丈。崇祯十三年,邑人御史张煊奏准,外面易土为砖。”当时称北关。
因村委会驻地南街而得名,现虽搬迁,但仍用旧名。
靠近龙凤河,满河石头,简称石河。
据传500年前称为“连城堡”,原在下庄村南尚有上庄村,两村都紧靠石河,后因山洪爆发,上庄村被淹没,仅剩“下庄”,沿称至今。
《介休县志》康熙志中写作“马汝村”作为姓氏是一个字。本地人叫“马二村”把女汝读作二,是宋元以后流行的普通话,是一中古音遗绪。
是东汉时期大思想家、教育家、博通典籍的郭林宗贤士的故居,据《介休县志》载:“郭家村为汉初郭有道故里,北关华岩寺即其故宅,先生曾舍馆于郡城,德高望重,名冠乡里,村里人为念其善德,故取名‘郭家村’”。介休称“三贤故里”,先生即三贤之一。
因位于梁家堡和吉那村两村毗,取各村名首字,故称“梁吉”。
闫冀堡的前身是闫家堡和冀家堡,清朝年间由闫家堡和冀家堡合并而成,故名闫冀堡。
在唐朝时,唐王李世民攻打汾州(现在的汾阳)时,途中经汾河,留下一个姓罗的,一个姓王的,守渡口,从此后常住此地,后叫做罗王庄村。据说罗姓最早来此建庄立户,后又迁来王姓,遂称“罗王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