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祥兴年间,上海建县后,境地属上海县高昌乡,上隶松江府。 清同治元年(1862)英租界当局开始在境内越界筑路,境域原属上海县法华乡,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划为上海国际公共租界的一部分。 1943年汪伪政府“收回”租界,称原公共租界为第一区,原法租界为第八区,境地属第一区。 1945年抗战胜利后,推行保甲制,为江宁区第一保至十八保。 1949年起分属江宁区第四办事处东北部、第六办事处东北部及第五办事处。 1953年分属江宁区第一、第四办事处东北部及第二第三办事处。 1957年分属江宁区西康路办事处北部、陕西北路办事处东北部与江宁路、昌平路办事处。 1958年将江宁区西康路办事处的昌平路以北,陕西北路办事处的江宁路以东及昌平路、江宁路办事处合并,称江宁区江宁路办事处(辖区为东起西苏州路、淮安路(该段今为西苏州路、泰兴路)、泰兴路,西至江宁路经昌平路至西康路折北,南起新闸路,北至安远路)。 1960年江宁区撤销归并至静安区,江宁路街道隶属静安区。 1964年将武定路以南划归武定路街道,同年将南京西路街道的北京西路以北、江宁路以西区域划进。 1994年10月25日起撤销原江宁路街道办事处、康定路街道办事处,建立新的江宁路街道办事处。 1999年8月江宁路街道办事处驻地从常德路681号迁至江宁路838号。 名称使用至今。 |
境地元祥兴年间,上海建县后属上海县高昌乡,上隶松江府。 清同治元年(1862)英租界当局开始在境内越界筑路。 境地原属上海县法华乡,光绪二十五年(1899)划为上海国际公共租界的一部分。 1943年汪伪政府“收回”租界,称原公共租界为第一区,原法租界为第八区,境地属第一区。 1945年抗战胜利后,推行保甲制,为江宁区第一保至十八保。 1961年成立张家宅街道,1964年成立武定路街道。 1994年10月由原武定路街道、张家宅街道撤并成立石门二路街道。 名称使用至今。 |
境地后梁贞明元年(915)隶华亭县。 元祥兴年间,隶松江府上海县高昌乡。 清末隶上海县法华乡。 1899年境地长浜(今延安中路)以北划入公共租界。 1914年长浜以南划入法租界。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侵华日军占领租界。 1943年8月汪伪政府“接收”租界后,将公共租界改称第一区,法租界改称第八区,街境地分属第一区和第八区。 1945年12月国民政府按原警区设32个行政区,境地分属第十区(静安区)和第十一区(新成区)。 1949年以后街境分属静安区第一、第二和第四办事处及新成区第六、第七、第十办事处。 1955年静安区第四办事处改称延安中路办事处,新成区第七办事处改称威海卫路办事处。 1956年静安区撤制划归新成区后,隶属新城区延安中路办事处和威海卫路办事处。 1960年1月撤销新成区建制,恢复静安区建制,延安中路办事处与奉贤路办事处合建延安中路街道;威海卫路办事处与大沽路办事处及青海路办事处的成都北路以西合建威海卫路街道。 1981年威海卫路街道更名为威海路街道。 1994年10月延安中路街道、威海路街道撤二建一成立南京西路街道。 名称使用至今。 |
境地1949年以后设第二、三、五、九办事处。 1955年第五办事处改称为乌鲁木齐中路办事处,第三办事处改称愚园路办事处。 1956年静安区撤制划归长宁区,属长宁区华山路办事处、愚园路办事处。 1960年1月恢复静安区建制,将长宁区的乌鲁木齐办事处、常德路办事处及愚园路办事处的镇宁路以东合并,建立静安区延安西路街道。 1964年将南京西路、南京西路1912弄(永源浜)北侧划出,分别建立华山路街道和愚园路街道。 1994年10月25日撤销愚园路街道、华山路街道,建立静安寺街道。 名称使用至今。 |
明永乐年间时安徽曹氏家族在今长宁区曹家弄北、江苏北路东、万航渡路西形成曹家村落。 隆庆、万历年间,在吴淞江(今苏州河)南北两岸三官堂桥与长生庵间(今长宁区曹杨路桥附近)建渡亭,设义渡,称曹家渡。 至19世纪初,渡口多滩地,村落稀少。 清光绪年间,在曹家宅、卢薛宅以北(今万航渡路中段、华阳路北至曹杨路桥之间)区域形成曹家渡市。 上海开埠后,于清道光年间被公共租界工部局接管,曹家渡市面日兴。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起,民族资本家在境内陆续设厂,是上海中小型工厂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1930年以后沿极司非而路(今万航渡路)建起山乐村、梅村等新式里弄房屋和中行别业公寓。 日军侵华战争爆发后,大批难民涌入,纷纷搭建棚户栖身,境内姚桥浜、小莘庄是当时沪西较大的棚户区。 1957年成立余姚路街道,1964年成立万航渡路街道。 1994年10月万航渡路街道和余姚路街道撤二建一成立曹家渡街道。 名称使用至今。 |
1962年建立广肇路街道。 1963年8月更名为天目西路街道。 1964年7月划出共和路、裕通路以南地段,另建汉中路街道。 1991年9月撤销汉中路街道,辖地复归天目西路街道。 1996年11月撤销中兴路街道,并入天目西路街道。 地名沿用至今。 |
1962年11月,环绕北火车站,以虹口区划入的武进路以北、罗浮路以西地区,加上天目路、宝山路2个街道划出部分境域,建立北站街道。 1984年10月,撤销海宁路街道,其辖境部分划归北站街道、山西北路街道。 1991年9月,撤销山西北路街道,辖区并入北站街道。 1996年10月,撤销西藏北路街道,辖区并入北站街道,划出淞沪铁路以北境域至宝山路街道。 地名沿用至今。 |
1959年由宝昌路、宝源路办事处合并成立宝山路办事处。 1961年,更名为宝山路街道。 1996年10月撤销青云路街道建制,境地与北站街道的部分区域划入宝山路街道。 地名沿用至今。 |
1978年11月,彭浦街道一分为二,走马塘以南成立共和新路街道。 1985年2月,析出延长路老沪太路以北地域,新建大宁路街道。 地名沿用至今。 |
1985年2月,从共和新路街道析出延长路老沪太路以北地域,设立大宁路街道。 地名沿用至今。 |
1960年4月起,烽火街道析出北部境域,设立彭浦街道。 1978年11月,从彭浦街道析出北部境域建立彭浦新村街道。 1988年1月,析出东部部分境地建立临汾路街道。 后境域有多次小幅调整。 地名沿用至今。 |
1988年1月,从彭浦新村街道析出东部境域,设立临汾路街道。 地名沿用至今。 |
1953年,地境为闸北区第九办事处,后为第十九办事处,指江庙路办事处。 1958年11月,指江庙路办事处、普善路办事处、柳营路办事处(部分区域)合并,建立烽火地区办事处,兼管延长路以北和彭浦新村地区。 1960年,划出延长路以北归彭浦街道办事处,并改称烽火街道办事处。 1962年,划出中山北路以北归彭浦街道。 1964年,划出普善路以西归中兴路街道。 1987年8月,更名为芷江西路街道。 1996年10月,撤销芷江西路街道、虬江路街道建制,成立新的芷江西路街道。 地名沿用至今。 |
1910年设立彭浦乡,属宝山县。 1928年7月,宝山县所属彭浦等7个市、乡划归上海特别市,改称彭浦区。 解放初期复为彭浦乡。 1958年撤销,划属先锋人民公社。 1959年9月,由江湾公社析出部分境地设立彭浦公社。 1984年4月,恢复彭浦乡。 1992年7月,划归闸北区。 1994年8月8日,撤乡建镇,成立彭浦镇。 地名沿用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