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汲滩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汲滩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因湍河东流,急转而南,至后湾有赵河汇入,水流湍急,形成急流险滩,称“急滩”。明初,焦、廖、孙、刘等姓来此经商,渐成集镇,镇以滩名,明中叶,商人忌“急”,改为“汲”。
1942年后,吴姓居此,村旁有一大泉眼,水源旺盛,人们在那里栽种稻米,后因吴姓住稻田边,名吴田。2010年由淅川县迁此,村名沿用。
据碑载,孙普善之孙由王寨迁此,故名。
据家谱载,明初刁姓由南京刁洼迁邓州城。正德年间,刁亨迁此,依堤建村,故名。
据家谱载,明嘉靖年间廖明玉由江西新淦县迁此,初称廖家,清后期筑寨,故名。
据碑载,孙普善明初由山东清州府益都县苍耳沟迁此,后筑寨,故名。
元代有李姓居住。据碑载,明代先后有4户李姓迁入遂称五户李,后以村建洼处得今名。
据碑载,明崇祯年间刘姓从新野县刘营迁此,依岗建村,故名。
据碑考,清乾隆年间王焕由大王营迁此,居南故名。
据家谱载,明隆庆三年(1569)张逊自张井迁张营,其后代分居于此,清乾隆年间建石桥,故名。
元代称杨柳庄。据杨氏家谱载,明万历年间杨兴国由山东济南府历城县瓦子坡迁邓东白蕉扒,其子普德迁此,村以人名。
明、清称园庄,园庄店,后谐今名。
清乾隆年间杨中彩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后植柿树百亩,故名。
三国时,刘备夫人之兄糜竺居此,建一花园,为浇花之便,于赵河东岸开挖水渠一条,称糜渠,村以渠名。后糜氏衰落,清中期骆姓由骆楼(今属夏集镇)迁入,村名沿用。
北宋时油、李二姓属此,名油李营。明洪武二年(1369)史、戴二姓由山西洪洞县迁入,后驻寨,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