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康美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康美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旧称南安二十都,霞舒坑尾桥;民国时期以苏姓聚居之地取名“玲苏乡”;1958年以“坑尾”谐音雅化为“康美”,寓“康安富美”之意;1984年为康美乡康美村民委员会;1988年为康美镇康美村民委员会。

1965年公社化时由青邱、东山两处合并成队,各取一字为青山大队;1984年为康美乡青山村民委员会;1988年为康美镇青山村民委员会。

原名长岭,一度改为梅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为长岭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与东坂村合为东岩乡;1953年自立为东旭乡,有“旭日东升”之意。

1984年为康美乡东旭村民委员会,1988年为康美镇东旭村民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为湖西乡;新中国成立后为玉叶乡;1961年分为村口、湖西、桔塘3个大队;1965年再次合并为团结大队,有“团结协力建设新农村”之意;1984年为康美乡团结村民委员会;1988年为康美镇团结村民委员会。

旧称梅岚村,新中国成立初曾一度与梅元村合称梅源,后拆出称集星村。

1958年公社化后称集星大队,1984年为康美乡集星村民委员会,1988年为康美镇集星村民委员会。

旧称泉州府南安县二十都德教乡;清朝时期由梅元迁入,已有两百多年历史;解放前为玲苏乡;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与苏坑合称为玲内乡;1954年初级社取名五星社;1981年根据不重名之规定,改称梅星大队;1984年为康美乡梅星村民委员会;1988年称康美镇梅星村民委员会。

1984年康美乡苏坑村民委员会;1985年康美乡改为康美镇。

古称二十都霞苏;民国时期属玲苏乡;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为梅元乡;1958年划归洪濑公社,命名洪元;1965年归康美公社,复其名梅元;1984年为康美乡梅元村民委员会;1988年为康美镇梅元村民委员会。

旧称福建泉州府南安县二十一都洛水。

原为福水乡,先后归丰州、洪濑管辖;1965年归康美公社所辖;1984年为康美乡福铁村民委员会;1988年为康美镇福铁村民委员会。

始于大郎公讳义,唐光启丙午年间自河南固始县入闽,后裔五房铃公的四子诠在此繁衍生息,遂成村落。

明清时期属二十都,民国里曾一度称梅成;新中国成立后属洪濑十二区,与赤岭同属梅成乡;1958年公社化后复其名园内大队;1970年改名红园,后又袭用园内。

1984年为康美乡园内村民委员会;1988年为康美镇园内村民委员会。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与园内同属梅成乡;1963年自立赤岭大队;1984年为康美乡赤岭村民委员会;1988年为康美镇赤岭村民委员会。

明、清时期属南安县二十一都,古称兰田境;民国时期称陈田,后谐音为蓝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一部分与玉湖同属玉兰乡;1964年由兰田、草埔二大队合并,复用旧名为兰田大队;1984年为康美乡兰田村民委员会;1988年改称康美镇兰田村民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