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黎川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黎川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自南宋以来,一直为县衙所在地。

1932年设行政区,属第七行政区,故称黎滩镇。

1943年改名为新城镇,编1-20保。

1949年10月设城关区,1953年易名城关镇,1958年9月成立城关镇人民公社,辖3个街道办事处,9个居委会和5个农业大队(篁竹、新城、联盟、点山、连源)。

1966年10月19日改为红旗镇。

1972年9月19日复称城关镇。

1984年8月体质改革,全国重名改为日峰镇。

2001年11月22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原栗塘乡、裘坊乡两乡成建制并入日峰镇,撤乡并镇后的日峰镇,包含原日峰镇、栗塘乡及裘坊乡。

1949年10月为五区(区治设宏村),1954年改为宏村区,1956年撤区并为宏村镇,1957年3月恢复区设置,为宏村区,辖宏村、樟村、孔源、河樟、西城、五通、社苹、宏源、下村9个乡,1958年9月人民公社成立时为宏村公社,1968年宏村与樟村合并为宏村公社,1977年6月10日与樟村公社分开,1984年8月经省政府厅字号文批准,宏村公社改为宏村乡,1985年改为宏村镇。

该地名自得后名沿用至今。

1949年10月设二区,区治设茶亭。

1954年改为茶亭区。

1956年撤区并乡。

1958年成立茶亭人民公社。

1966年改称洵口公社。

1968年与荷源、厚村两公社合并,仍称洵口公社。

1974年荷源、厚村公社先后划出。

1984年5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发〔1983〕35号文件《关于实现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精神,改为洵口乡。

1992年撤乡,更名洵口镇。

该地名自得后名沿用至今。

1949年初期仍称三区熊村乡;1949年10月1日后改设区。

1950年,境域属三区管辖;1956年撤区建乡,为熊村乡;1957年恢复区建制,为熊村区;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称为熊村公社;1961年划分为熊村、湖坊、坊坪3个公社。

1968年11月坊坪并入熊村公社改为永红公社;1972年9月19日,永红公社改为熊村公社。

1977年再次与坊坪划分仍称熊村公社,1984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改为熊村乡;1992年改为熊村镇;2001年11月坊坪乡成建制并入熊村镇,得名沿用至今。

1949年前属于德安乡,1949年初属中田区;1958年由井星等6个高级社转为龙安公社,1961年转为龙安、下村两个公社,1966年与下村合并为龙安公社,1968年与中田合并为建设公社,1972年划分为龙安公社,1973年又与东堡合并龙安公社,1980年又划分龙安公社,1984年8月经省政府厅字号文批准,龙安公社改“龙安乡”;2001年东堡乡与龙安乡合并建立“龙安镇”,得名沿用至今。

1957年由上山下乡干部组建成德胜关垦殖场;江西省政府于1991年11月,成建制划归抚州市黎川县属地管理后,于2001年3月,江西省民政厅批准撤场建镇;2004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德胜镇,得名沿用至今。

该场建于1957年冬,1958年初以驻地和尚山附近的东华山取名华山垦殖场,实行场社合一,管辖洵口公社、荷源公社、厚村公社,1959年至1961年场社合并,为华山场(社)后又分开,仍叫华山垦殖场,1966年至1969年场社合一,1970年场社分开,继续称华山垦殖场,1993年3月成立江西省华山企业集团,与垦殖场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2012年12月场乔迁新办公大楼,2014年8月8日经政府批准成为镇,2015年元月8日,正式挂牌建立华山镇。

得名后沿用至今。

1949年前属于鲤潭乡。

1949年后仍属鲤潭乡,合作化时由鲤潭乡辖团村等29个初级社组成永兴桥等13个高级社,1958年由永兴桥等13个高级社组成潭溪人民公社;1962年分为河溪,三都,栗塘,潭溪四个公社,1966年合并为潭溪公社;1984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改为潭溪乡。

得名沿用至今。

1949年后属熊村区,1958年时,由湖坊、枧源等四个农业高级社组成公社,1968年并入熊村公社,1972年又划开恢复湖坊公社,1984年8月经省政府厅字号文批准,湖坊公社改称湖坊乡。

该地名自得后名沿用至今。

1949年,属黎川二区;1956年撤区并属县第二工作队管理,1958年并入茶亭公社,1960年成立荷源公社,1965年与资福合并为荷源公社,1968年并入洵口公社,1980年恢复荷源公社;1984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改为荷源乡。

得名沿用至今。

1949年后属茶亭区(二区),1957年3月,恢复区,划分飞源,上际2个乡;1958年,成立上际公社,同年并入茶亭公社;1961年设厚村公社;1966年,改为跃进公社;1968年第二次与茶亭合并,称茶亭公社厚村;1972年与茶亭划开,称厚村公社;1984年8月经省政府厅字号文批准,改为厚村乡。

该地名沿用至今。

1949年初期属六区管辖叫社苹乡,1956年,设社苹乡。

1958年,成立社苹公社。

1960年叫社苹管理区,后1961年叫社苹公社,1984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社苹公社改为社苹乡。

该地名自得后名沿用至今。

1949年后属五区樟村乡,1956年,设樟村镇。

1958年,属宏村公社;1961年,从宏村公社划出成立樟村公社,1968年并为宏村公社,1977年又分开为樟村公社,1984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樟村公社改为樟溪乡。

该地名自得后名沿用至今。

1949年初期,属五区管辖。

1950年分为西城乡,五芦乡,河樟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属宏村公社管辖。

1961年分为二个公社,西城,五通;1964年合为西城公社。

1965年为改为胜利公社,1968年改称西城公社;1984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改为“西城乡”,得名沿用至今。

1949年前属第六区区公所,1949年后为第四区人民政府。

1952年,为中田区合作化时由光辉、公村、竹际、潢源等初级社组成中田高级农业合作社。

1958年成立中田人民公社,1958年冬因修建洪门水库并入龙安营前。

1961年划出,1968年又并入龙安公社,1971年再次恢复中田公社,1984年改为中田乡。

该地名自得后名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