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凌源市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凌源市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地处凌源城区东部,也是大凌河东岸,故名。 [详细]
  因位于凌源主城区北部,故名。 [详细]
  因此街道位于城区南部而得名。 [详细]
  “红山文化”是始于公元五千多年前的农业文明,是华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迹之一,因为临近红山文化,故名。 [详细]
  因此街道位于凌源城的南门处,城外临近城门一带的地方,是进城的交通要道。故名。 [详细]
  清朝时,山东一批汉族人迁来此地落户成村,后李姓人家在村里开了家“大车店”,因客源丰富,日进斗金(万元),故人们戏称此店为“万元店”,故名。 [详细]
  清朝时,有关内宋姓汉族人定居后发展成村,“杖子”蒙语意思为“村子”,故名。 [详细]
  清朝时,有关内汉族人迁到此地落户安家,不久此村就达三十户人家,故名。 [详细]
  “刀尔登”为蒙古语,汉族意为“宽广、开阔”之地。后金天聪崇德年间(1627—1635)喀喇沁左翼旗的一支蒙古族人到此地驻牧,后发展成村,得名“刀尔登”。 [详细]
  清朝时,有关内汉族人杨姓举家迁来此地安家落户后发展成村。因蒙古语"杖子"就是"村子",故得村名“杨杖子”。 [详细]
  清末期,有关内汉族人举家迁来此地安家落户后成村,因村北山岭上自然生长一片松林,起村名为“松岭子”。 [详细]
  清初,喀喇沁左翼旗王府札萨克派他的第四个儿子来此地驻牧,后发展成村,蒙语“村子”称为“营子”,故称此村为“四官营子”。 [详细]
  清朝时,有关内汉族人来此地落户成村,因村地处塔沟口外,出入塔沟须经过的地方,相当于大门,故而得村名沟门子。 [详细]
  清朝时,有关内汉族人举家迁来此地落户成村,因村外有春秋战国时建的一座小型土城遗址而得村名“小城子”。 [详细]
  后金天聪年间(1627—1635),喀喇沁左翼旗几支蒙古族人来此驻牧发展成村。到清朝时,随着关内大批汉族人来此定居,有一当地人家开起当铺,名曰“永和当",后又陆续开了三家当铺,至嘉庆(1976—1820),四家当铺合而为一,故得村名“四合当"。 [详细]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