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为赭山街村;2004年11月命名为赭山社区。 |
1916年高惠南、高惠阳兄弟俩率先建房兴街,遂名南阳街。 1928年始名南阳村自治会;1984年为南阳街村;2004年11月为南阳社区。 |
明嘉靖年间,钱塘江走“南大门”即坎山与赭山之间,雷山是鳖子门北岸要塞;嘉庆十八年(1813)划归萧山属时和乡;民国17年(1928)为南阳村自治会的一部分;民国23年(1934)为雷山乡公所驻地;民国36年(1947)为南阳乡七保;1949年5月为南阳乡七村;1952年为雷山乡驻地;1956年4月为同心农业社;1961年为同心大队,属瓜沥公社南阳管理区;1982年为雷山大队,属南阳公社;1984年为雷山村至今。 |
清雍正年间淤涨成陆;1947年为赭东乡五保、六保;1949年后属赭山乡;1951年2月为赭东乡政府驻地;1957年为赭四农业社;1958年为瓜沥公社赭东管理区驻地,后为赭山管理区赭东大队;1961年7月属赭山公社;1969年2月为赭东大队,属南阳公社;1971年4月属赭山公社;1984年为赭东村至今。 |
东风村原名陈家园村,其土地在古代位于钱塘江北岸,属海宁县,约于明末清初钱塘江江道变迁,移到钱塘江南岸,村民多由海宁县南沙农民迁居到此。 建国初属赭东乡,为3村,农业合作化时曾建立赭三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化初属红旗公社,1959年属瓜沥公社赭东管理区赭东生产队,1961年属赭山公社,建陈家园大队,后改名为东风大队,1984年建立村民委员会,属赭山乡,1992年起属南阳镇。 |
18世纪40年代前后由狮子山冯柏四、冯柏七子孙居此繁衍发族遂成村落。 清宣统二年隶属赭山乡;1933年间“冯永茂”属六都二十七图;1947为赭山乡十保;1949年为赭山乡四村;1958年赭五农业社;1961年为卫东大队;1982年为永利大队;1984年为永利村至今。 |
17世纪90年代淤涨成陆,18世纪初由狮子山冯氏来此开荒,定居繁衍,遂成村落;村内之镇海殿建于乾隆元年。 1933年为定江乡属地;1947年为赭山乡八保、九保;1949年为赭山乡八村;1958年为新建农业社;1961年为红山大队;1984年为红山村至今。 |
原位于钱塘江北岸,约于明末清初江道变迁,在钱塘江南岸淤涨成陆,其村民多由海宁迁来,其中冯姓于明永乐年间由慈溪迁居赭山繁衍发族,胡家潭胡姓于明代绍兴华舍迁至赭山发族。 1949月5月后属赭东乡;合作化时为赭七农业社;公社化初属红旗公社;1959年属瓜沥公社赭山管理区;1961年为赭山公社坞里大队;1984年为坞里村。 |
横蓬村有悠久的历史,明嘉靖年间(1522-1566)这里多栽桑种杏,号称“九里桑园”和“十里杏花村”;民国17年(1928)隶属南阳村自治会,为七都十七图、二十图;民国36年(1947)为南阳镇九保、十保;1949年6月为南阳乡街东村(横蓬南部)、十村(横蓬中部)和蓬园乡属地(横蓬北部);1956年3月为南阳乡一心农业社;1961年为一心大队;1982年为横蓬大队;1984年为横蓬村至今。 |
岩峰村成村较迟,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后,这里才淤涨成陆。 民国37年(1948)为河庄乡二保;1950年为西仓乡三村;1956年为岩峰农业社;1958年为龙虎管理区岩峰大队;1960年7月属南阳管理区;1961年7月为南阳公社岩峰大队;1984年为岩峰村。 |
南丰村是南阳较早形成的“老坎地”村落之一。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中小门淤塞,这里已涨成陆;嘉庆十八年(1813)划归萧山为尚镕案;是年,赭山巡检司改河庄巡检司;民国元年(1912)隶属西仓自治会;民国21年(1932)为安澜村、关帝村,属省第一改良蚕桑模范区南阳养蚕农业社的一部分;民国36年(1947)为南阳乡第一保、二保;1950年3月为新安乡一村、二村,沈茂兴为乡人民政府驻地;1956年为赭二农业社;1958年为龙虎管理区永丰大队,后属瓜沥公社南阳管理区;1961年为南阳公社永丰大队;1982年为南丰大队;1984年为南丰村至今。 |
民国17年(1928)为西仓村自治会;民国23年(1934)为河庄乡一保;1950年7月为西仓乡二村;1957年为赭一社;1958年10月为龙虎管理区龙虎大队,后属南阳管理区;20世纪60年代为南阳公社龙虎大队;1984年为龙虎村。 |
2005年7月村规模调整时,南围、长远两村合并为远大村。 |
2005年5月村规模调整时,南阳、万丰两村合并为南翔村。 |
2005年7月村规模调整时,南联、南北两村合并为南兴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