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宁海县岔路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宁海县岔路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1951年至1958年土改时下畈村并入湖头村,1961年称下畈大队管理委员会,1969年称下畈大队革命委员会,1981年称下畈村大队管理委员会,1983年更名为下畈村委会,设立行政村。

湖头村古名西洋,南宋时记载嘉定《赤城志》西洋属永康乡桐柏里36都。

清雍正六年归宁海县西乡25庄,其中1庄湖头庄,1951年为拱西乡湖头村,1958年人民公社湖头编为连,1961年至1968年为岔路公社湖头大队管理委员会,1969年称湖头大队革委会,1979年撤销革委会改为湖头大队管理委员会,1983年改为行政村。

1950年至1951年为岔路区上金乡兆岸村,1952年至1956年为岔路乡兆岸村,1958年至1960年东风人民公社兆岸大队,1961年至1968年为岔路公社兆岸大队管理委会,1969年为岔路公社革委会兆岸大队革委会,1979年改为岔路公社管委会兆岸大队管委会,1983年公社改为乡,大队改为村委会。

1950年至1957年为岔路乡干坑村,1958年至1960年为东风公社村编连,1961年至1968年岔路公社干坑大队管理委员会,1969年称干坑大队革委会,1979年撤销革委会,称干坑大队管理委员会,1983年公社改乡,改为干坑村委会。

1961年横路庵、下大岙、下坑属上里坑,1980年其他三村分出,仍称上里坑大队,1984年改行政村,2006年行政村合并,下大岙、横路庵、下坑、上里坑合为一村。

岔路村旧属岔路区岔路乡范围。

自宋代起属永康乡桐柏里37都。

民国亦称拱西乡。

1956年各村成立合作社,1961年各村成立生产大队,1983年各村改建行政村。

2006年全县开展行政村规模调整,原有上畈、隔潭、花堂、岔路街、后山葛、田良王六个行政村合并,称岔路村委会,村委会驻地岔路。

2006年由柴家、西塘吴、叶家山、后良王四个行政村合并为柴家村,村委会驻地在柴家。

1950年至1951年为上金乡前后娄村,1956年为岔路乡前后娄村,1958年岔路属于东风人民公社,村为连,1961年至1968年复区公社,称为前后娄大队管理委员会,1969年至1978年,称为前后娄大队革命委员会,1979年至1982年撤销革委会,改为大队管理委员会,1983年改为村民委员会。

2006年渡头与东山二个行政村合并称为渡东村,村委会驻地渡头。

1950年至19514年上金和新园为同一行政村并实行土改,1956年两村自立,1958年至1960年东风人民公社,下设二个大队管理委员会,1969年至1978年岔路公社革委会,下设二个大队革委会,1979年撤销革委会,改为二个大队管理委员会,1983年改为乡,大队改为村委会。

2006年,新园上金并一个村委会,村委会驻地上金。

1950年至1957年为拱西乡白岭村,1958年至1960年为东风,人民公社,村划片编连,1961年至1968年为岔路公社白岭根大队管理委员会,1969年成立白岭根大队革命委员会,1979年撤销革委会,成立白岭大队管理委员会,1983年公社改乡,大队改为村民委员会。

1992年全县撤区并乡扩外镇,白岭根与祥里二个自然村合并一个行政村,驻地白岭根。

原白溪、江家、大娄(原属岔路)三村,1956年各自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分别成立生产大队,1983年相继成立村民委员会,2006年行政村规模调整时,白溪、江家、大娄三村并为一个行政村叫白溪村,村委会驻地在白溪。

原大石、岩头罗二村,于1956年各自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分别成立生产大队,1983年相继成立村民委员会。

2006年行政村规模调整时,大石、岩头罗二村合并为一个行政村,叫大岩村,村委会驻地在岩头罗。

原山洋、下畈、沙田、大水路四村,1956年各自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分别成立生产大队,1983年相继成立村民委员会。

1992年下畈村改名为柯仙村,2006年并村时山洋村、柯仙村、沙田村、大水路村四村并为一个行政村,叫山洋村,村委会驻地在山洋。

2006年合并大暮、东山头村、塘孔、上屋基四个村成立上屋基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