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宁强县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宁强县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因地处汉江源头,据史志《禹贡》所载“蟠冢导漾,东流为汉”,即县北蟠冢山石牛洞为古汉源,汉源镇由此而得名。 [详细]
  大安之名始于北宋至道三年(997年),因宋曾建大安军于此而得名。 [详细]
  相传以戴姓人家在此处沟坝居住而得名,后简化戴为代。 [详细]
  三国蜀汉时称阳安关,又名关头、关城,北宋始易名阳平关。 [详细]
  古名青乌镇,街市踞嘉陵江畔,石岩突出山碥形似飞燕,故称燕子碥,后因传写之误以砭为碥而得今名。 [详细]
  因处“谷广水平”之地,遂名“广平”。后以地形将“平”作“坪”,而得名广坪。 [详细]
  原名四龙坊,后因所处川道有青木树而得名。 [详细]
  据传,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当地人造反,寺庙与街道房屋均被清军焚毁,多年荒无人烟,变成一片茅草坝,得名茅坝河。其后变“茅”为“毛”成今名。 [详细]
  此地玉带河将山峰切割为高山峡谷,两岸山崖陡峭,形势险峻,固同“锁钥”,故名铁锁关。 [详细]
  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兵戈频仍,当地豪绅在此地南山宝塔寺修筑大寨屯粮御敌。此寨甚高,寨门石上镌“高寨子”为寨名。因此而得名。 [详细]
  因早年此地坝中多有胡姓人家居住而得名。 [详细]
  因地处大巴山,镇址在原巴山区公所所在地,故名巴山镇。 [详细]
  据传,三国时赵子龙扎寨于阳平关子龙山,在今巨亭之地修筑侦察、瞭望敌情的岗亭,规模宏大壮观,由此而得巨亭之名。 [详细]
  地处三道河畔坪坝上,以多有舒姓人家居住而得名。 [详细]
  镇政府驻地西北的山岭高而向阳,令人有阳光普照之感,因此而得名。 [详细]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