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平远县泗水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平远县泗水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境内有金田、文贵、大新、成文4条小溪都流入石窟河,故名泗水。[详细]
文贵村原称云溪村。村中几条小溪汇入一条小河,古时,河两边山高林密,每天云雾缭绕,故名云溪村。宋元期间,泗水上磜至该地,一河两岸村民以种苧麻纺织为生,故以此河上游为上苧,至大神坝中游为中苧,到云溪村为下游,故名下苧。直到20世纪30年代,龙氏第19世祖文光,认为文化很重要、很贵重,故改村名为“文贵”。[详细]
金田原名黄田,由黄竹逻村及田坑村组成而定名。1953年曾与上举镇符坑村组成符田乡;1961年从东石分出的泗水人民公社,把金田分为符坑、田坑、外片三个大队;1975年将符坑划入上举人民公社;1983年取消人民公社恢复区乡建制时称黄田乡;1984年因与本县河头乡黄田同名,为避免混淆,人们认为黄者,金色也,改称金田乡。[详细]
据传,宋元时期畲人在盛产梅子的此地聚居,故名梅子畲。后简称梅畬。[详细]
20世纪50年代由大同(下局、樟坑塘)、创新(黄竹塘、野猪窝一带)两大片村各取一字组成,故名。[详细]
成文原称“斗米石下”。古时,在坝石右侧有座庵庙(原庵已湮没,今重修后称东华庵),庵里每天派人到庵左边大石壁上的两个小石洞口等米出来煮饭,故名等米石下;又一说,居民住在等米石的山下,故名为“等米石下”或“斗米石”。又一说在清朝期间,此地出了好些文人,能出口成文,简称“成文”至今。[详细]
在宋元时代,大山大岭之中,居住有畲人,故名大畲。[详细]
据传,旧时当地有很多林木,外地及本地人用树木搭寮住下烧木炭出卖,初称木寮下,后来有人种木棉树于坑边,故称木棉坑,谐音叫木联坑,简为木联。[详细]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