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黔江区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2]

黔江区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2]

宋、元、明、清朝时期,为酉阳土司管辖。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后,属酉阳县容坪里。

民国二年(1913年),属酉阳县北四乡。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北四乡分为砂石乡、鹅池乡。

1951年3月,鹅池乡析置学堂乡、联合乡。

1952年3月,鹅池乡划属黔江县。

1953年1月,鹅池乡析置南溪乡。

1956年3月,南溪乡并入鹅池乡。

1958年4月,鹅池乡改建鹅池公社。

1983年8月,鹅池公社改为鹅池乡。

2001年11月,鹅池乡、学堂乡合并设置鹅池镇。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小南海镇境域属团石、莲塘、泽随、詹家4个乡。

1950年2月,属团石、箬塘、后周、詹家4个乡。

1956年2月,属团石、雅周2个乡。

1958年9月,属团石、箬塘、雅塘3个大队。

1960年2月,改属塔石、箬塘、雅塘3个管理区。

1961年7月,属团石、箬塘、虎头山3个公社。

1983年7月,属龙游、塔石、团石3个区。

1984年1月,分属团石、箬塘、虎头山3个乡。

1992年5月,团石、箬塘、虎头山3个乡合并设立小南海镇。

清代,属洛里五里乡。

民国十七年(1928年),属第一区,为五里乡十一至十五保。

1951年4月,由五里乡析置蓬东乡,属河口区。

1958年,由五里乡、蓬东乡各析一部分建立邻鄂公社。

1983年5月,邻鄂公社改为邻鄂乡。

2001年11月,由邻鄂乡改为邻鄂镇。

清代,属彭水县召南乡。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划入黔江。

1953年3月,设白石乡。

1954年1月,白石乡分置复兴、堰塘、盖平3乡。

1956年8月,复兴、堰塘、盖平3乡复并为白石乡。

1958年10月,白石乡改建白石公社。

1983年5月,白石公社复为白石乡。

2001年11月,撤销九龙乡,并入白石乡。

2019年,由白石乡改为白石镇。

清朝时期,中塘镇一带为洛里中塘乡。

民国十七年(1928年),属一区。

1956年8月,劳动、兴泉乡划入中塘乡。

1958年10月,中塘乡改建中塘公社。

1959年8月,并入城厢公社。

1962年4月,城厢公社析置中塘公社。

1983年7月,由中塘公社改为中塘乡。

2019年,由中塘乡改为中塘镇。

1953年3月,沙坝镇境域分属脉东乡、建设乡。

1956年冬,脉东乡、建设乡又并为西泡乡。

1958年,西泡乡改为西泡公社。

1962年3月,由西泡公社析置沙坝公社。

1983年6月,西泡公社、沙坝公社分别改为西泡乡、沙坝乡。

2001年11月,西泡乡并入沙坝乡。

2019年,由沙坝乡改为沙坝镇。

宋、元、明、清朝时期,均为酉阳土司管辖。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后,属酉阳县鹅池乡。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鹅池乡析置砂石乡。

1950年2月,由砂石乡划出太极、鹿子、庙垭、极西、柚溪等村,置太极乡。

1952年3月,由酉阳县划属黔江县。

1953年8月,太极乡析置金团乡。

1956年春,金团乡划属太极乡。

1958年10月,太极乡改建太极公社。

1983年7月,撤太极公社改为太极乡。

2021年7月,撤销太极乡,设立太极镇。

清代,为五里乡,属洛里。

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里置区,属第一区。

1949年后,属河口区。

1951年2月,五里乡析置蓬东乡。

1953年2月,五里乡又析置青龙乡、沙场乡。

1958年10月,五里乡改为五里公社。

1983年3月,撤五里公社,改为五里乡。

2021年7月,撤销五里乡,设立五里镇。

宋、元、明、清朝时期,均为酉阳土司管辖区。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后,属酉阳县上下里。

民国十七年(1928年),属北三乡。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北三乡更名为灌河乡。

1951年夏,灌河乡析置水市乡。

1952年春,划归黔江县。

1953年2月,水市乡析置大山乡、茶园乡。

1956年4月,大山划入水市乡,茶园乡划入新安乡。

1958年10月1日,水市乡改建水市公社。

1983年10月,由水市公社改为水市乡。

2001年11月,杨柳乡并入水市乡。

2021年7月,撤销水市乡,设立水市镇。

清代,为五里乡下辖地。

民国元年(1912年)后,为一区五里乡下排。

1951年1月5日,五里乡析置蓬东乡。

1958年10月,蓬东乡改建蓬东公社。

1983年,由蓬东公社改为蓬东乡。

清代,分属毛坝、酸枣乡。

民国元年(1912年)后,毛坝、酸枣乡2乡合并为酸毛乡。

1953年5月,由酸毛乡析置新划乡,为新划属地。

1958年底,划属黄溪公社。

1961年8月,黄溪公社析置杉岭公社。

1983年,撤杉岭公社改为杉岭乡。

清代,属金溪乡。

1951年6月,从金溪乡析置水田乡。

1958年10月,水田乡改为水田公社。

1983年7月,由水田公社改为水田乡。

自汉以来,白土乡境域均属黔江。

清代,设白土乡。

1958年10月,白土乡改建白土公社。

1983年6月,撤白土公社改为白土乡。

宋、元、明、清朝时期,均为酉阳土司管辖区。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后置里,属下里。

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里置东、南、西、北四路乡时,属北五路。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实行保甲制时废四路乡后,属鹅湖乡。

1951年3月,废鹅湖乡,成立马喇乡、官庄乡、早化乡时,为官庄、早化一部,隶属阳县第三区。

1952年3月,从酉阳划入黔江县。

1953年10月普选时,早化乡的白龙、金洞、大垭、双龙和官庄乡的井坝村合并组成白龙乡。

1956年8月,金洞乡、早化乡划入白龙乡。

1957年,撤白龙乡,分置鱼泉乡、早化乡。

1958年9月,鱼泉乡改为鱼泉公社。

1980年12月,鱼泉公社更名金洞公社。

1983年9月,金洞公社改为金洞乡。

2001年11月,早化乡并入金洞乡。

宋、元、明、清时期,均为酉阳土司管辖。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后,属酉阳县容坪里。

民国二年(1913年),属北四乡。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属砂石乡。

1952年春,从酉阳县划入黔江县。

1953年7月,由砂石乡析置挖泉乡、新华乡。

1955年6月,砂泉乡并入新华乡。

1958年7月,新华乡改建新华公社。

1983年10月,新华公社改为新华乡。

2001年11月,撤石钟乡,除鹿子、山岔村外,其余并入新华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