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三岔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三岔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该地名来源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当时农会组织在辖区内小井口王家坡大屋场成立,并在此活动、办公,故名王家村村民委员会。随着机构体制的变革,办公地址先后由王家坡、窝坑、王家坝迁到现在的二房,而王家沿用至今。
该地地势平坦,民居密集,相历史上该地逢春天有很多燕子来此处筑巢、繁衍,故名。
距村委会驻地200米处,有一洞泉眼,清泉从未干涸,是附近村民的饮水之源,故名水洞村村民委员会。
解释有二:一是该地地势平坦,地上长满茴香,故称茴坝。二是传说县官出门断案,至此地时,轿杆折断,决定打道回府,取名回乡坝。
该地有一道山梁,山梁上有一冒水孔,水冒出地面后向东西方向分流,故名汾水(1949-1968名为分水、1969-2001名为芬水、2002名为汾水)。
该地名来历有二点:1、以民间传说命名。相古时当地有一水塘,乌鸦常在此梳洗羽毛,故名鸦沐羽。2、以地理形态特征谐音命名。清《恩施县志》记其名丫沐峪,即长有一根分丫大树于山谷中,树丫覆盖整个山谷,后以谐音记为鸦沐羽。
阳天坪:向阳的平地。
该地过去栽植一坪梨子树,故名梨子坝。
境内有一大坝,大坝附近有三个圆坑,故名三圆坝,人们为书写便捷,谐音写为三元坝。
该地地势平垣,面积较大,生长着一种植物茅草,故名茅坝,村民委员会驻地在此,故名茅坝村村民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