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上杭县溪口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上杭县溪口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清代属胜运里;1929年土地革命时期石铭乡苏;民国时设甲,属第二区石铭保;1949年解放初设云山村农会分会,属第五区;1953年属星太区;1956年属石铭高级农业社;1958年公社化,设生产队称爱国人民公社(社址设在太拔);1959年改称大和公社石铭大队;1960年属太拔公社石铭大队;1961年称太拔工委溪口公社石铭大队;1965年溪口公社和大洋坝公社合并为大洋坝公社,仍称石铭大队;1968年称五星公社革委会石铭大队革领组;1971年2月改称溪口公社革委会石铭大队革领组;1980年属溪口公社管委会石铭大队管委会;1984年云山从石铭划出,称溪口乡云山村民委员会;2013年称溪口镇云山村民委员会。

辖:乾兴新村、云福新村、华祝村3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

村委会驻地:云福新村。

清属胜运里,1929年土地革命时设石铭乡苏;民国时设石铭保,属第三区,1949年解放初设石铭村农会分会,属与太拔共设为第五区;1950年设石铭乡;1953年属星太区;1956年设民生农业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称爱国公社;1959年改称太和公社石铭大队;1960年改称太拔公社石铭大队;1968年称五星公社革委会石铭大队革领组,1971年改称溪口公社革委会石铭革领组;1980年称溪口公社管委会石铭大队管委会;1984年云山从石铭划出,称溪口乡石铭村民委员会;2014年称溪口镇石铭村民委员会。

辖:茶排里、官屋、寮前、埔上、桥下滩、上墩下、石乾里、塘背、下墩下、杨屋、寨背11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

村委会驻地:杨屋村。

清属胜运里;1929年土地革命时设锦坊乡苏;民国时设锦坊保属第二区,1949年解放初设锦坊村农会分会,属第五区;1950年设锦坊乡;1953年属星太区;1956年设农业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称爱国公社锦坊大队;1959年称大和公社锦坊大队;1960年属太拔公社大洋坝管理区;1961年称太拔工委大洋坝公社锦坊大队;1965年溪口公社和大洋坝公社合并为大洋坝公社,仍称锦坊大队;1968年称五星公社革委会锦坊大队革领组;1971年改称溪口公社革委会锦坊大队革领组;1980年称溪口公社管委会锦坊大队管委会;1984年称溪口乡锦坊村民委员会;2013年称溪口镇锦坊村民委员会。

辖:凹下、大水圳下、湖洋头、九洲、林家斜、林家斜移民新村、岭下、梅子坝、上锦坊、石屋、松山排、下锦坊、下新屋13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

村委会驻地:湖洋头村。

清属胜运里;1929年土地革命时属苏前乡苏;民国时设当丰保,属第二区;1949年解放初设当丰村农会分会,属第五区;1953年属星太区;1956年设光明农业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称爱国公社当丰大队;1959年改称大和公社当丰大队;1960年改称太拔公社大洋坝管理区;1961年称太拔工委大洋坝公社当丰大队;1965年溪口公社和大洋坝公社合并为大洋坝公社,仍称当丰大队;1968年称五星公社革委会当丰大队革领组;1971年改称溪口公社革委会当丰大队革领组;1980年称溪口公社管委会当丰大队管委会;1984年称溪口乡当丰村民委员会;2013年称溪口镇当丰村民委员会。

辖:大坪里、当丰凹、高寨坑、合众坝、康福雅、炉角里6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

村委会驻地:当丰凹村。

清属胜运里;1929年土地革命时属太阳乡苏;民国时属星聚乡均和保;1949年解放初设农会分会,属第五区;1953年属星太区;1956年属明朗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设多个生产队,属爱国公社明朗大队;1959年改称大和公社明朗大队;1960年属太拔公社大洋坝管理区;1961年称太拔工委大洋坝公社明朗大队;1965年溪口公社和大洋坝公社合并为大洋坝公社,称太阳大队;1968年称五星公社革委会太阳大队革领组;1971年陈屋从太阳大队划出,改称溪口公社革委会陈屋大队革领组;1980年称溪口公社管委会陈屋大队管委会;1984年称溪口乡陈屋村民委员会;2013年称溪口镇陈屋村民委员会。

辖:陈屋村、苏前、通背岭、细谷田、燕岩、寨下坑6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

村委会驻地:陈屋村。

清属胜运里;1929年土地革命时设太阳乡苏;民国时设大洋保,属第二区;1949年解放初设大洋村农会分会,属第五区;1950年设大洋乡;1953年属星太区;1956年设明朗农业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称爱国公社明朗大队;1959年改称大和公社;1960年改称太拔公社大洋坝管理区;1961年称太拔工委大洋坝公社明朗大队;1965年溪口公社和大洋坝公社合并为大洋坝公社,称太阳大队;1968年称五星公社革委会太阳大队革领组;1971年改称溪口公社革委会大洋坝大队革领组;1980年称溪口公社管委会大洋坝大队管委会;1984年称溪口乡大洋坝村民委员会;2013年称溪口镇大洋坝村民委员会。

辖:上坪头、磜角里、赖姑排、田心里、旧宅、兰田、背排、大洋坝、乾兴新村、西坑、凹头、均和、大竹园、鹅益、崠背、新屋下、田背、羊山里移民新村、鸡盐寨、中方、老圩、营上排、灌下等24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

村委会驻地:大洋坝村。

清代属胜运里;1929年土地革命时属第二区;民国时设三溪保;1948年在蕉坑设中共上杭县委;1949年解放初为第五区政府三溪村;1952年属三溪乡;1953年属星太区;1956年设钢军农业高级社;1958年3月撤区并乡,同年10月公社化,称爱国公社三溪大队;1959年改称大和公社三溪大队;1960年属太拔公社大厚管理区;1961年称太拔工委溪口公社三溪大队;1965年溪口公社和大洋坝公社合并,称大洋坝公社三溪大队;1968年称五星公社革委会三溪大队革领组;1971年改称溪口公社革委会三溪大队革领组;1980年称溪口公社管委会三溪大队管委会;1984年称溪口乡三溪村民委员会;2013年称溪口镇三溪村民委员会。

下辖:上三溪、竹坝里、温屋坑、蕉坑、坪畲、兴彩6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

村委驻地:上三溪自然村。

清代属胜运里;1929年土地革命时设双华乡苏;民国时设双华保;1949年解放初设双华村农会分会,属第五区;1950年设双溪乡;1952年属双华乡;1953年属星太区;1956年设友爱农业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称爱国公社双华大队;1959年改称大和公社双华大队;1960年属太拔公社大厚管理区大丰大队;1961年称太拔工委溪口公社双华大队;1965年溪口公社和大洋坝公社合并为大洋坝公社,仍称双华大队;1968年称五星公社革委会双华大队革领组;1971年改称溪口公社革委会双华大队革领组;1980年称溪口公社管委会双华大队管委会;1984年称溪口乡双华村民委员会;2013年称溪口镇双华村民委员会。

辖:龙子村、下三溪、余家山、白石笏、华地科、双溪铺、廖屋7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

村委会驻地:白石笏自然村。

清代属胜运里;1929年土地革命时设大丰乡苏;民国时设大丰保,属第三区;1949年解放初设大丰村农会分会,属第五区;1950年设大丰乡;1953年属星太区;1956年设友好农业高级社,属星太区;1958年公社化称爱国公社大丰大队;1959年属大和公社;1960年属太拔公社大厚管理区;1961年属太拔工委溪口公社;1965仍称大洋坝公社大丰大队;1968年称五星公社革委会大丰大队革领组;1971年改称溪口公社革委会大丰大队革领组;1980年称溪口公社管委会大丰大队管委会;1984年称溪口乡大丰村民委员会;2013年称溪口镇大丰村民委员会。

下辖:郭溪背,勾刀湾,洋泥坑,湖里,新塘,洽溪口,下店,宫下,樟坑,秋竹坝,白石凹11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

村委会驻地:宫下村。

清属胜运里;1929年土地革命时设大厚乡苏;民国时设大厚保,属第三区;1949年解放初设大厚村农会分会,属第五区大厚乡;1953年属星太区;1956年设厚东、厚西两个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称爱国公社大厚大队;1959年改称大和公社大厚大队;1960年属太拔公社大厚管理区;1961年称太拔工委溪口公社大厚大队;1965年溪口公社和大洋坝公社合并为大洋坝公社,仍称大厚大队;1968年称五星公社革委会大厚大队革领组;1971年改称溪口公社革委会大厚大队革领组;1980年称溪口公社管委会大厚大队管委会;1984年称溪口乡大厚村民委员会;2013年称溪口镇大厚村民委员会。

辖:景福新村、苏福坑、大厚、温屋、院洋坑5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

村委会驻地:大厚村。

清属胜运里;1929年土地革命时设大连乡苏;民国时设大莲保,属第二区;1949年解放初设大连村农会分会,属第五区大厚乡;1953年属星太区;1956年设爱国农业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称爱国公社大连大队;1959年改称大和公社大连大队;1960年属太拔公社大厚管理区;1961年称太拔工委溪口公社大连大队;1965年溪口公社和大洋坝公社合并为大洋坝公社,仍称大连大队;1968年称五星公社革委会大连大队革领组;1971年改称溪口公社革委会大连大队革领组;1980年称溪口公社管委会大连大队管委会;1984年称溪口乡大连村民委员会;2013年称溪口镇大连村民委员会。

辖:大岭下、莲塘里、洋头、箭竹隔4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

村委会驻地:莲塘里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