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沙市区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沙市区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1949年前,辖区分属江陵县沙市民生、民权两镇。

1949年底至1950年底,分属沙市第一、第二两区。

1951年至1952年,沙市无区的建制,辖区改由市公安局第一、第四、第二、第五等四个派出所兼管。

1953年元月民主建政时,全市由3个区改划成5个区,开始设立居委会,辖区分属第五区和第一区。

1954年4月第五区被撤销,改划给第二、第四两区。

1955年11月按其驻地在中山横街,得名为中山横街街道办事处。

1958年11月城市公社化时,该办事处撤销,以北京路为界,梅台巷、杜工部巷、青杨巷以东地段划归胜利街人民公社;以西划归觉楼街人民公社。

1962年成立中山横街人民公社。

1967年改名为东方红人民公社。

1980年5月,撤销城市公社,东方红人民公社更名为中山路街道办事处。

1994年11月荆州地区与沙市市合并,行政体制变更后,办事处划归沙市区,更名为沙市区人民政府中山路街道办事处至今。

解放前夕,辖区原为江陵县沙市民权镇的范围。

1955年11月按其驻地在崇文街,得名为崇文街街道办事处,1958年11月大办城市人民公社时,改以辖区内另一街道觉楼街命名,称觉楼街人民公社,1961年4月觉楼街人民公社改称为崇文街人民公社。

1967年因崇文街改为红卫街,崇文街人民公社改称为红卫街人民公社。

1980年6月复名为崇文街街道办事处,1994年11月,荆州地区、沙市市合并更名为沙市区人民政府崇文街街道。

1949年以前,辖区原为江陵县沙市民族镇的范围。

1949年至1950年底,改为沙市市第三区所辖;1951年至1952年,沙市市无区的建制,改由市公安局第三、第六两个派出所兼管。

1953年2月,沙市民主建政工作结束,沙市由三个区改为五个区公所,并开始设立居委会,辖区改属第三区公所。

1955年11月,市区的四个区划分为7个街道,解放路街道正式组建,并以驻地解放路命名。

1958年11月,改为解放路人民公社。

1980年6月,解放路人民公社复名为解放路街道,1994年11月荆州地区与沙市市合并,行政体制变更后,办事处划归沙市区,更名为沙市区人民政府解放路街道,沿用至今。

1949年前分属江陵县民生、民权两镇。

1949年底至1950年底改属沙市第一区。

1951年底至1952年底,沙市无区的建制,分别改由市公安局第一、第四派出所兼管。

1953年2月,沙市由3个区改为5个区公所,辖区属第四区公所。

1955年11月,沙市划分为7个街道,设胜利街街道办事处。

1958年10月与梅台巷街道办事处合并后,改称胜利人民公社。

1980年4月6日,又更名胜利街街道办事处。

1994年11月,荆州地区与沙市市合并,行政体制变更后,办事处属沙市区,更名为沙市区人民政府胜利街街道办事处,沿用至今。

1976年12月21日由胜利街人民公社划出红星路以东地段组建成东区人民公社。

1980年6月东区人民公社改称豉湖路街道办事处,系根据重新颁布的《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并以办事处机关临近豉湖路而命名。

1980年11月更名为朝阳路街道办事处。

1994年11月更名为沙市区人民政府朝阳路街道办事处。

2004年至2007年原来管辖的制管宿舍居委会、月堤路居委会(原化工村居委会)、燎原居委会(原燎原一居)、高湖台居委会(原燎原二居)、季家台居委会(原荆棉宿舍居委会)、玉桥居委会、三湾村居委会、周梁玉桥居委会、红光路居委会、孙家河一居委会、孙家河二居委会划归荆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托管,将荆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合乡五星村、柳林洲村划归沙市区,由朝阳路街道办事处代管。

其辖区在1953年前大致上为和平乡、劳动乡、荆沙乡和关沮乡的范围。

1958年和平乡、劳动乡、荆沙乡划入沙市市,并被合并为和平乡。

1958年成立和平人民公社。

1959年曾为沙市市郊区人民公社和平管理区。

1960年分成和平、民主、荆江三个公社。

1962年和平、民主两个公社划回江陵县。

1963年民主公社更名为关沮公社,和平公社更名为张沟公社。

1968年关沮公社和张沟公社合并为立新公社,在原关沮公社白水村一组办公。

1975年立新公社划归沙市市,在与荆江公社、郢东公社合并后,仍名立新公社。

1976年,关沮公社、郢东公社从立新公社分离,立新公社办公地点迁至现洪垸村八组。

1984年立新公社更名为立新乡政府。

2018年7月30日撤销立新乡,在原立新范围设立立新街道办事处至今。

1949年为江陵县民主乡、新民乡;1955年合并为江陵县新民乡;1958年改为锣场管理区,1982年改为锣场乡,1986年划归到沙市市管辖;1995年荆沙市合并为沙市区管辖,1996年撤乡改镇,建立锣场镇至今。

东晋义熙十三年(公元417)城河口为新丰县县城;南北朝时,梁承圣元年(公元552)元帝绎都江陵,改新丰县为安兴县;承圣三年(公元554),史部尚书岑善方由河南南阳迁至江陵城河口;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省安兴入江陵、岑河口结束226年县治(公元417年至643年)的历史,成为江陵辖区重镇;至清朝江陵为捕、沙、龙、鹤(郝)、虎、五汎,岑河属沙市汎;民国时期曾先后称为第九区、第三区、安兴乡;1949年属江陵县第三区;1952年属江陵县岑河区;1958年属岑河公社,辖周黄、木垸、三岔三个管理区和岑河镇;1961年岑河公社改为岑河区,管理区改为公社;1975年撤区并社时为岑河公社;1984年设区建乡,岑河为岑河区,所辖周黄、木垸、三岔、张场四个乡和一个集镇总支;1987年10月区、乡体制改革,为江陵县岑河镇;1994年10月,荆州、沙市合并,设荆沙市(两年后改称荆州市),岑河镇划归荆州市沙市区管辖至今。

西周时期,观音垱地区属古之句澶王国所辖;春秋战国时期,观音垱地区为楚国属地;秦分郢置江陵县,汉承秦置,仍属江陵县属地;三国时期初属蜀,后属吴,东晋属新兴郡,南北朝时属安兴县;唐朝岑河地区仍属江陵县属地;五代十国时期属高季兴所居南平国;宋元明清均为江陵县属地。

明代,观音垱之大部属江陵县侴潭庄(都)管辖,清代,观音垱镇属江陵县北乡捕衙侴潭区管辖,民国初期,观音垱属江陵县第二辖区管辖,区署设观音垱。

1947年,观音垱属江陵县忠孝乡管辖,乡公所设宜阳寺,后迁观音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草市区管辖。

1951年5月,观音垱地区7乡划岑河区管辖,1958年10月,属岑河人民公社管辖,1975年成为观音垱公社,1984年成立观音垱区,1987年撤区建镇,更名为荆州地区江陵县观音垱镇,1994年划归沙市区更名为荆州市沙市区观音垱镇至今。

春秋属楚地。

民国属江陵县。

成立于1958年,属江陵县关沮公社。

1968年关沮公社和张沟公社合并为立新公社属江陵县。

1975年立新公社划沙市,并与荆江公社、郢东公社合并为立新公社。

1976年关沮公社、郢东公社从立新公社分离,改为关沮公社。

1986年由沙市市关沮、杨泗、白水、合心4个村和江陵县的凤凰、岳桥、清河、江河村4个村合并,更名为关沮乡。

1994年12月,荆沙合并,关沮乡划归沙市区管辖,2009年撤乡改镇,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