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石码街道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石码街道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民国时期属龙溪县石码镇龙门,琵琶,打索保,原名龙门街,新中国成立后属龙溪县第三区义龙、新福街,公社化属龙溪县石码公社义龙,新福街,1960年并县称龙海县石码公社,1966年改称龙海县石码镇解放东居委会,文革后更名为解东大队,1988年改名为解放东居委会,2003年4月社区整合后,改为解放东社区居委会并沿用至今。

民国时期属龙溪县石码镇水上保,新中国成立初期属龙溪县第三区水上方,1955年在石码东郊龙海桥畔逐渐渔民新村上岸定居,1958年称龙溪县石码公社渔业大队。

1956年合并为水上乡海声渔业高级社。

1958年5月石码海声与石美海光2个渔业高级社合并为石码镇渔业合作社。

1960年并县称龙海县石码公社渔业大队。

1984年改称龙海县石码镇渔业居委会,2003年命名为渔业社区居委会并沿用至今。

民国时期属龙溪县石码镇新杉,祥福,古碗竹保,新中国成立初期属龙溪县第三区新福街中街,1958年属龙溪县石码公社新福,新中街,1960年并县称龙海县石码公社,1966年改称龙海县石码镇新华居委会,1988年后又改名为新华居委会,2003年4月社区整合后改为新华社区居民委员会并沿用至今。

解放北社区始创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始称尚港街;文化大革命前期,改称上码街道办事处;文革期间,改称解北革命委员会;文化大革命后改称解北大队。

1993年更名为解放北居委会。

2003年8月更名为解放北社区居委会并沿用至今。

民国时期属龙溪县石码镇大埕保,甘棠保,新中国成立后属龙溪县第三区,大埕街,甘棠街,1958年属龙溪县石码公社大埕街,甘棠街,1960年并县称龙海县石码公社甘棠居委会,1966年改称龙海县石码镇解放西居委会,解放北居委会,1982年析出建立龙海县石码镇解放南居委会。

2003年社区整合将工农路以西方向的街巷划归侨村、人民西、解放北、九二0社区居委会管辖。

又将新华居委会的面线街等以及解放东居委会的训经巷西南侧划归解放南社区居委会管辖,命名为解放南社区居委会并沿用至今。

民国时期属龙溪县石码镇新洲保先庵保,始称尚港街,新中国成立初期属龙溪县第三区新仙街,南市街,1958年属龙溪县石码公社新仙街,1960年并县称龙溪县石码公社,1966年改称龙海县石码镇解放西居委会。

2003年改称龙海市石码镇解放西社区居民委员会并沿用至今。

1985年扩展居民新区建立龙海县石码镇紫云居委会,2003年石码镇居委会整合,由原来的紫云居委会和桥口居委会整合成立,社区内包括半港小区,古林小区,自命名起沿用至今。

1987年征用石码镇高坑村农田兴建而成的居民新区。

2003年4月石码镇进行社区整合规划,以人民东路为界,南侧仍为桥口社区管辖,北侧划归新组建的港口社区管辖。

整合后命名为桥口社区居委会并沿用至今。

1985年7月命名为龙海县石码镇紫云居委会;2003年改称为龙海市石码镇紫光社区居委会,原管辖的英厝村居民区区域划归人民西社区管理,石埔头居民区区域划归新紫云居委会管理,自命名起沿用至今。

由2003年4月由原解南、紫云居委会社区整合成立的,与解北,侨村居委会为邻。

人民西路南面围绕内社村的沿街居民楼以及石码镇政府至南台公园楼群,以市区公路为届划分整合而成的新社区,自命名起沿用至今。

2003年由原来的桥口居委会分拆成立,自命名起沿用至今。

2003年4月社区整合成立的,之前归属解放南居委会管辖,覆盖侨村路,后港路,农贸街和蔬菜村民小组,自命名起沿用至今。

原址为旧造纸厂,源发包装厂,木材公司,搬运公司,新州尾散户,属于政府旧城改造片区项目。

2009年命名九龙社区自建成后命名沿用至今。

新中国成立初期属海澄县山后乡高坑保,后属海澄县第一区高坑乡,1958年属海澄县莲花公社高坑大队。

1960年3月海澄县与龙溪县合并为龙海县榜山公社高坑大队,1964年改为榜山公社管辖,1984年划为龙海县石码镇高坑村,1993年改称龙海市石码镇高坑村委会并沿用至今。

清代属龙溪县十一都,1939年属龙溪县土亭乡凤西保,新中国成立初期属龙溪县第二区平宁乡,1959年属龙溪县榜山公社平宁大队,1960年并县改称龙海县石码公社高坑大队,1964年后属榜山公社高坑大队,1979年经批准独立成立行政村,1984年改属石码镇管辖,1985年改称龙海县石码镇登第村,1993年改称龙海市石码镇登第村委会并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