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市中区龙门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市中区龙门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龙门镇龙门社区位于龙门场镇,镇政府设于辖区内,户籍人口608人,常驻人口1098人,两个居民小组,党员干部19人。龙门社区历史悠久,是内江袍哥文化的发源地。龙门社区基础设施完善,场镇建有污水处理站及雨污收集管网。

社区景点:龙门老街、龙门古码、古黄桷树。

辖区内单位:龙门镇敬老院、龙门镇卫生院、龙门镇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龙门镇人民政府。

龙门镇政府驻地位于该村,村遂借取镇名为名。1982年地名普查时以驻地龙门镇命名为龙门大队,1984年撤大队为村并沿用至今。

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龙门镇龙门村户籍人口2198人,常驻人口2198,党员44人,共有十二个村民小组。龙门村近年来大力发展土地流转,辖区内逐步建成青花椒种植基地,柑橘基地,水产养殖基地,2016年成立了润桥种植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村办公室旁建有休闲文化广场,安装有各种健身器材。

境内有一渡口且有何姓人家居民居住于此。1982年地名普查时以境内有甘家渡而命名为甘家渡大队,1984年改大队为村至今。

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龙门镇甘家渡村位于白沱沿江路,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空气清晰,有沿江小竹海之美誉,有1200亩国家生态林,院落整洁,民风纯朴,

村内产业:竹子加工产业,竹笋深加工产业。

村里单位:甘家渡村医疗卫生室、甘家渡村村委会,村文化室,村民活动健身场地。

以境内此地有条回水沱,早期兰姓人家居住于此,故名。1982年地名普查时以境内有兰家沱,故名兰家沱大队,1984年撤大队为村并沿用至今。

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龙门镇兰家沱村,户籍人口2156人,常住人口1200人,有党员干部31人,共12个村民小组。内江市绕城高速建设龙门镇段涉及本村8个村民小组的征地拆迁任务,村两委积极配合镇政府和区级相关部门的工作,顺利完成拆迁工作。

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龙门镇中心村户籍人口数1767,常住人口数1417,52个党员,有7个村民小组。中心村是我区贫困村,是扶贫的重点对象。通过完善村两委班子、新建村办公基地、新建村卫生室、大力发展村集体产业等措施,2017年,中心村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村民人均收入逐步提高。现中心村发展有青花椒,生猪养殖,柑橘等支柱产业。

茅蓬寺村户籍人口2783人,常住人口1833人,党员干部45人,有12个村民小组。茅蓬寺村每月的1、4、7号逢场,是龙门镇辖区内最大的自由农产品贸易市场。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茅蓬寺村两委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开展土地流转,吸引投资,大力促进规模化种养殖业的发展。现辖区内有支柱产业榨菜、大头菜、畜禽养殖、柑橘等。

因此地早前有一座兰姓人家修建的寺庙,故名。1982年地名普查时以驻地得名兰家寺大队,1984年撤大队为村并沿用至今。

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龙门镇兰家寺村,户籍人囗1796人,常住人囗556,党员37人,9个村民小组。近年来,兰家寺村两委克服种种困难,积极探索发展思路,现辖区内发展一个柑橘种植基地,成立了俊韬香料专合社。

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尤家沱村,户籍人口2170人,常住人口1445人,党员39人,11个社。尤家沱村位于龙门镇与伏龙镇交界处,交通便利。尤家沱村两委对本村农民返乡创业高度重视,大力促使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尤家沱村产业发展迅速,2015年至今,辖区内已建成一个国家级示范农业园区——金果产业园区。该园区集种养殖为一体,主要产品为清脆李。2017-2018年,金果产业园区成功举办了龙门镇李花节和清脆李采摘节,吸引游客近10万人。除此之外,尤家沱村通过土地流转,发展中小型规模化种植园区5个,在全镇农业产业化发展走在前列。

此地早前建筑较多以栏杆柱为主,故名。1982年地名普查时以境内有望柱坳,故命名为望柱大队,1984年改大队为村并沿用至今。

2020年根据内市区府发[2020]32号文件,原云峰寺村与望柱村合并,设望柱村,办公地点驻原云峰寺村。

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龙门镇望柱村,户籍人口1378.常住人口463,共有党员干部28人,9个村民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