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松源街道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松源街道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以驻地主要街道“石龙街”得名。
东门,位于旧城东部得名。
南门,位于旧城南部得名。
西门,位于旧城西部得名。
北门,位于旧城北部得名。
位于旧县城北部的水门(太平门)和北门(云龙门)外,与城内隔溪相对,清末时称城外,民国时廊下为第5保,城外为第6保。1953年廊下与城外并称城北。
上庄因村后山形似象,昔名象庄,后世雅称今名为村委会驻地,村以驻地得名。
底村,因地处外村(今废)里面得名。
会溪,地处魏溪,松源溪之汇合口,故名,村委会驻地会溪村,村以驻地得名。
坑西村,因坐落桃洲溪西岸得名。
据考五都古称金村,始于北宋开宝年间(968-976),金氏置。光绪《庆元县志》卷二有记。因是清从政乡第五都之中心地,后世遂以都名村。五一村以位于五都村的上段得名,村委会驻地五一,村以驻地得名。
据考五都古称金村,始于北宋开宝年间(968-976),金氏置。光绪《庆元县志》卷二有记。因是清从政乡第五都之中心地,后世遂以都名村。五二因地近五都,按序列得名。村委会驻地五二,村以驻地得名。
据考五都古称金村,始于北宋开宝年间(968-976),金氏置。光绪《庆元县志》卷二有记。因是清从政乡第五都之中心地,后世遂以都名村,五三以序列得名,村委会驻地五三,村以驻地得名。
据考古始于康熙年间(1672年前后),朱氏置,故名。
据当地《李氏宗谱》载,始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6),李氏胜一公从景宁畲族自治县秋炉村迁置,因山得名。村委会驻地熏山下,村以驻地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