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虒亭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虒亭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虒亭原名铁梁城。城周围山高林茂。狼虫虎豹经常出没伤人,春秋战国时期,晋文公手下两员大将魏丑、崔征带兵路过此地,听到看到此景后,为使村民安居乐业,决心根除虎患,为民除害,即分兵把守进行围猎,经十多天的围追捕猎后,将大部分虎狼围困在甄平山的一条岭上,魏、崔二将亲自上岭捉虎,并在铁梁城建一座镇虎亭,亭旁用巨木筑一虎笼。将捕来之虎逐一关入此笼困死,至此虎患根除,万民皆乐。后人为纪念魏、崔之功德,在铁梁城为其建一行宫庙,并将铁良城和甄平山下一村庄分别改名为上虎亭,下虎亭,把魏、崔二将捉虎的这条岭改叫捉虎岭,晋封地时,上虎亭分为晋大夫羊舌赤所辖,羊大夫接管时,认为虎亭的“虎”字与羊不利,便挥笔在虎字上加两刀改为“虒”字,并去掉上字,更名为“虒”亭。因村委会驻地此村,故名。
村内有远近闻名的暖泉水,清澈甘甜、夏可畅饮,冬可冷浴,终年不断、源远流长是襄垣县唯一的天然优质矿泉水产地,以此泉得村名为暖泉。因村委会驻地在此村,故名。
该村建于郝水河下游,下游地势低,又在古铜鞮之西,便取名西底村;西底村地形呈东高西低,固而取名西底;又一传说与东城村有关,东城村地势高,且在东边,东城村建城墙,站在东城头遥望西边的低洼地带,所以叫西低,随时间的推移,西底人口由于口误慢慢叫成西底。1984年4月,撤销西底生产大队,经村民选举产生了西底村民委员会,简称西底村委会。
因历史典故名。相传北宋年间,金兵进犯中原,金兀术攻打潞州时,在此兵败折返,当地百姓为庆贺胜利,取名返头。村委会驻地在此村,故名。
该村地处西漳河北岸,背靠悬崖峭壁;据传神龙时凤凰巢于村北山岗上,而取名凤岩。后来人们选择在山下的一片平地上建村居住,后因谐音,该为丰岩。
相传原建村时,村庄因背靠一座红土山梁,从远处观看,一眼望去,一整个村庄好似座落在一堵赤红墙壁之下,非常壮观,故取名赤壁。
该村因座落在一条小河的入浊漳河口,故以此这条河名命名村名为小河。
相传西汉末年,汉光武帝刘秀兵败被王莽追赶至此,王莽开弓放箭,要射死刘秀,就在此时,恰好路旁有一巨石,刘秀将身藏于石后才幸免一难,但巨石之上却被利剑射开一豁,为纪念此事,人们将这里改名为剑豁村。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剑豁与建华读音相近,故取建设中华之意该村名为建华村。
相传最初有一户杜姓人家在此落户建村,故取名杜落,后随着变迁,外姓人家逐步发展,而杜氏家族日渐衰落,便去掉了杜字的木旁,改叫村名为土落。另一说法是,王莽追刘秀,射箭时土落下的地方,取名为土落。
春秋战国时期,多户百姓迁于此地建村,村庄与上虒亭仅一河之隔,村前有一条大道是上虒亭往南的必经之路,当时曾在这里设卡把口,盘查过往行人,故名。
相传最初有一赵姓人家迁居来此建村,故取名赵村。
蔡桥村是蔡家岭村与桥坡村的合称。最初是抗日战争时期,一度蔡家岭村、桥坡村、寺背后、宝峰寺村、小东沟村为一个编村,为了方便将编村命名为蔡桥村。
据传最初有一户温姓人家来此建村居住,故取村名温家庄。
大池村因位于一处较高的山岭上,水源较为缺乏,最初建庄的村民为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在村中人工挖掘一处大型蓄水池,雨季蓄水,供人畜饮用。村名因此而得。
据传五代北周广顺元年,潞州巡检陈思让击败进犯的反叛军,部分北汉败兵流窜至此,又被陈的部下再次歼灭,为纪念此事,改这里的村名为送反,后改为送返。因村委会驻地在此村,故名。